田任玲
英語教學生活化的目的是將生活中的英語學習要素導入課堂,讓學習貼近學生認知,使學習過程更加輕松,學習效果更加明顯。英語學習中的文化差異是讓學生最不適應的難點,語言文化間需要充分互通,自由互轉,而生活化引導正是將文化差異從身邊的感知中縮小,從了解的興趣中放大的有利工具。特別對于初入門的小學生來說,生活化教學不僅有利于消除文化隔閡,更有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由點到面的收集生活元素,由認知到實踐擴大生活化影響,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英語的美,從生活化課堂體驗英語學習的快樂。
一、營造生活化的學習環(huán)境
環(huán)境是學習中的重要因素,寬松良好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放松學習情緒,而特定的環(huán)境能夠通過信息展示和意識引導,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一點一滴地靠近學習目標。在英語學習中打造生活化環(huán)境是將生活信息再現(xiàn)或濃縮于學習環(huán)境中,讓學生隨時都能夠從視野、交流、感知等渠道加深學習印象,豐富學習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布置教室,收集與主題相關的生活化材料來打造學習環(huán)境。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On the farm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The farm is in the classroom”的教室布置行動,將學生在生活中親眼見到或是了解到的農場引入課堂環(huán)境:墻報是農場風景的剪貼紙,包括pigs、cows等動物,以及farmers、house、fruit trees等,畫面還有英語標注的藝術字;教室的各個角落裝飾了垂吊著的各種水果模型;黑板報則是On the farm這首英文歌的曲譜與歌詞。在這樣精心模擬化的環(huán)境布置中,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學生感受到的就是近在眼前的farm境況,學習起來更加直觀、貼近。
二、發(fā)掘生活化的教材內容
教材資源是教學的基本載體,是學生了解英語、提升英語的第一通道。然而教材的編撰是系統(tǒng)化、客觀化的,以圍繞知識結構為主,卻無法估計學生的實際感受。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從教材中挖掘生活素材,強化生活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以教材為鏡,照出生活的世界,同時也以生活為引,帶入英語的感知學習。教師要抓住教材中與生活相關聯(lián)的事物,讓熟悉的生活經驗來促進學習理解,提升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My school life的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校園,讓學校、教室的自然環(huán)境、地理位置等直觀地構成My school的生活印象,使學生的學習思維不再局限于課本的描述,不僅令學生倍感親切熟悉,而且還能活學活用。學生很快便能用學習到的“you can see……at my school”句式進行靈活的應用。此外,教師還提示學生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起床、到校時間充分完成了“I usually go to school”的生活化拓展。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過程
多媒體是現(xiàn)代教學中的常用工具,它的優(yōu)勢在于為學生帶來立體的感官體驗,教師要適當的取材,用多媒體進行整合,將文字、圖片、聲效等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自然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開啟學生的思維源泉。
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An interesting country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綜合展示Australia的風土人情。從海灘美景,到奇妙動物,從活力運動到都市特色,教師一邊展示圖片影像,一邊和學生互動:Do you know what animal it is?”“A kangaroo.”圖片與單詞清晰結合的形式也讓學生迅速對新詞匯形成了深刻印象,整堂課其樂融融。此外,我們課堂教學不僅需要生動的形式,還需要巧妙的方式,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生活化任務,如游戲、音樂、表演等,多樣化的任務形式能讓課堂更加豐富有趣。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seeing the doctor時,教師組織學生們結合課文,將生活中看病的情境表演出來,學生們興致盎然,惟妙惟肖地展示了cough、toothache、headache等不同病況看病時的情境,學生們不僅充分應用了“whats wrong with you?I have……”、“you should……you shouldnt……”等句式,還發(fā)揮出了表演靈感,主動運用一些小道具,配合到位的表情,讓表演更加豐富,讓體驗更有價值。
四、拓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實踐應用是英語學習中相當重要的知識鞏固環(huán)節(jié),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無疑是較理想的形式。活動的設計需要凸顯新穎性和可操作性,此外還要注意合作中的差異配置,讓各個能力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并且互學互助,共同成長。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keep our city clean時,教師安排的實踐活動是結合課文分組制作英語宣傳報。在生活中時常耳濡目染的“city clean”話題讓學生們信心十足,各合作組都進行了細致的分工,有的收集資料,有的設計排版,有的斟酌表達,都相當投入。最后教師還在校園內將學生們的作品展出欣賞,讓學生更添學習成就感。開展主題性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主題活動就是直接選取或延伸于教材內容,在其中導入生活化元素,更能增加活動操作的靈活性,將知識能力轉換更徹底。例如,在教學At Christmas時,教師組織學生們開展了“Christmas in my dream”的主題活動。在教師的牽引下,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談到了在電視劇里看到的Christmas,希望“make a snowman,receive gifts,go to the ball.”也有學生希望Christmas in my dream能像春節(jié)一樣有更多中國元素。學生們的奇思妙想讓活動高潮迭起,學生們充分聯(lián)系了生活中的知識,展示了獨特的智慧。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標下英語教學改革發(fā)展的貫穿線索,生活化教學模式淡化了“教”,強調了“學”,更優(yōu)化了學生的生活感知能力和學習主體意識。教師要在實踐中巧妙打破課本內外的界限,保持一顆鼓勵啟發(fā)之心,讓英語從高高在上的學習殿堂通向多姿多彩的生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