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
語文學科的教學一直存有“人文說”和“工具說”的爭議。“人文說”強調(diào)的是語文對一個人自身完善的關注與追求,包括人的尊嚴、價值、個性、理想、觀念、品德、情操等方面,而這正是一個人品德的養(yǎng)成不可或缺的,也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注重、不可偏失的。因為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對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業(y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譬如復旦大學生投毒和留日學生捅傷母親事例,在現(xiàn)今的社會中,這些極端的案例已經(jīng)屢見不鮮,其中道德缺失原因應該令我們每一個為師者深思!今天的小學生,當了十幾年的獨生子,自私、懶惰、偏激,學習不刻苦,不知感恩父母,不知關愛他人。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必須重視德育教育。教學設計必須將育人目標放在首位,課堂教學中始終關注育人目標的落實。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德育滲透: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結(jié)晶,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這些充滿人文性的德育教育都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中隱含的人文價值,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應試教育上。
在教學中,可以借助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既懂得描寫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品質(zhì)的感染熏陶。如在執(zhí)教《夜鶯的歌聲》這課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小夜鶯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到他是一個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孩子。
語文課程強調(diào)“以讀為本”。學生通過朗讀,身臨其境,從中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三個兒子》的語文教學中,讓孩子反復朗讀第八自然段,從媽媽提水時“直晃蕩、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fā)現(xiàn)水桶很重,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zhì)的升華。
二、在習作教學中滲透德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tǒng)一”。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機滲透道德教育。例如:寫“我的媽媽”,要求大家寫出自己的媽媽是怎樣照顧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然后,提示學生:我們應該對父母做些什么呢?從中讓學生接受孝敬父母的教育。由此可見,習作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傳統(tǒng)美德。
三、在口語交際中滲透德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如:《打電話》《小主人》等內(nèi)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學會安慰》《學會鼓勵》等內(nèi)容教育學生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思想實際,自己設計交際話題。例如:高年級話題可以《做好表率》,讓學生更好地嚴以律己、身正為范,做好低年級學生的表率,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畢業(yè)生。
四、在作業(yè)批改中滲透德育
學生的作業(yè)既能檢驗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也最能及時反映出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所以在作業(yè)批改中,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及時加以引導、糾正,并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例如,我發(fā)現(xiàn)有位同學用“因為……所以”造句:“因為同桌不借給我橡皮用,所以我打了他一拳?!蔽以谒谋咀由蠈懙剑骸氨荒愦虻耐瑢W得多傷心呀,以后更不會借給你橡皮用了?!笔顾靼琢藨摵屯瑢W團結(jié)相處。
五、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人文實踐活動,它體現(xiàn)了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高過程和實踐性。將課堂內(nèi)外德育做到有機結(jié)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革命詩歌朗誦會,講雷鋒故事比賽,這些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也讓學生從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還有許多滲透德育的方法。我們完全可以發(fā)揮課本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目的、自覺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跡,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學生,教育學生,在學生的心靈上播撒做人的良種。但還要把握好滲透的尺度,如果“透”得不夠、不到位,則會功虧一簣,而過“度”則會改變學科性質(zhì),變成政治課、思品課,這就要求教學中我們要處理好滲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教師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機地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智力發(fā)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爐,發(fā)揮課堂教學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才能真正讓德育之美在語文課堂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