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xiàn)代教學法中,形象教學法和體驗教學法都比較重視"形象思維和體驗",通過直觀、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通過實踐獲得真知。將"形象-體驗"教學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融合并應用于會計教學中,其優(yōu)勢在于通過形象教學法教授理論,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和基礎知識積累;通過會計手工操作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培養(yǎng)實踐操作能力和技能,改善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重基礎、重實踐"的會計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形象-體驗教學法 會計教學方法 網絡學習平臺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247-02
教育部2015年度"職業(yè)教育與繼續(xù)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職業(yè)教育的基礎是人的素質,核心是人的發(fā)展。深入推動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實現(xiàn)國際化與國家戰(zhàn)略融合發(fā)展,繼續(xù)加強職業(yè)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促進區(qū)域間職業(yè)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在這種形勢下,對職業(yè)教育中會計人才培養(yǎng)產生新的現(xiàn)實需求:即更加注重自我學習能力、實際操作技能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會計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重點培養(yǎng)"應用型會計人才"的目標,那么也就要求傳統(tǒng)的"重理論、輕實踐,重專業(yè)、輕基礎"教學模式需要向新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以適應現(xiàn)階段職業(yè)教育會計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一、形象、體驗教學法的研究現(xiàn)狀
“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盵1]無論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沙塔洛夫的"綱要信號"圖表教學法、德國學者菲埃托提出的"直接法",還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 "感知-理解-鞏固-運用" 的教學模式,都折射出"形象教學法"的光芒。他們都主張采用直觀形象很強的"綱要信號"、動作、表情、實物、圖畫、案例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偏重經驗、感性認識,達到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體驗教學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德國教授Kurt Hahn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挑戰(zhàn)和成長經驗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國外的主流學派羅杰斯、庫伯等都強調教學要重視學習者的個人經驗,注重知識應用,即通過個人的具體體驗獲得感知學習,通過反思學習上升為抽象概念,最終用實驗來檢驗學習?!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體驗"的解釋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即通過實踐體驗獲取對外界的認知。國內學者的主流觀點是通過對事物的體驗,得到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形成對事物的獨特看法。
形象教學法和體驗式教學法雖然有不同的產生發(fā)展史,但又有共同點,它符合人的感性思維模式,即強調將抽象認識通過直觀、感性材料或方式來展現(xiàn),通過實踐體驗來促進學生對抽象理論、方法的理解和認知,最終用實驗來檢測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現(xiàn)階段會計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更加注重"技能型、操作性"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圍繞著這個目標,會計系在專業(yè)課程的設置上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革,將實訓和理論課程相結合;將計算機提供的會計信息資源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那么在教學方法上,也亟需做出新的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具體存在下列問題:
1.會計教學中理論性內容強,不易被接受
會計基礎理論由于其專業(yè)性,本身就具有理論性較強,專業(yè)術語較多,不易理解的特性。這也就導致教授者在教學中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深奧的理論"強塞"給學生,將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難以接受。
2.理論課采用"滿堂灌"的方式,不易打下堅實的基礎
會計基礎課包括《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等,教授者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理論講授,學生互動較少,加之會計專業(yè)性較強等特點,容易在課堂上形成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內容無法消化、無法產生學習興趣等相關問題,不易使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3.實踐課中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弱,實踐課無法產生預期的效果
會計教學分基礎理論課和實踐課,實踐課是在掌握了基礎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已知的會計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會計學習具有承接性,基礎理論的不扎實會直接導致實踐課無法產生預期的效果。同時,由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為薄弱,更多的學生是被動的聽取老師的講授,很難主動去學習和操作,這都導致實踐課中學生動手及實踐能力不強。
三、現(xiàn)階段學生群體的分析及對教學方法的需求分析
本項目采用調查問卷法,對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2014級會計專業(yè)的315名學生進行統(tǒng)一問卷調查,從回收的301份有效問卷來看,分成入學背景、會計類專業(yè)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模式的分析,同時結合現(xiàn)階段網絡信息化對教學的影響,得到的調查結果如下:
1.入學背景分析
從入學背景來看,在總體樣本中,90%的學生并未學過會計,入學成績普遍偏低;其中300-350分占43%、250-300分占28%,360-400分占27%;取均值算其入學成績期望值為319.4分,以滿分成績750分來計算,其成績只達到合格成績的42.5%。入學前對會計專業(yè)的了解和興趣方面,41%的學生不了解但有興趣,9%的學生了解且有興趣;但是仍有50%的學生對會計專業(yè)在入學前就不太感興趣。在入學后對會計專業(yè)的適應度方面,60%的認為還可以,30%的學生很適應,即入學后會計專業(yè)學習的適應度比較高。其次,入學前基本上90%的學生都沒有取得任何資格證書;而69%的學生都將拿到會計證作為在學校學習的目標,剩余31%的學生以獲得更高級的初級職稱證書為學習的目標,說明入學新生還是保持著非常積極的學習期望。
2.會計專業(yè)的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模式的分析
從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模式來看,76%的學生對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表示認同。在對目前會計專業(yè)的教材和教學內容評價中,69%的學生認為教學的內容更加重視理論,實務操作性不強,學生期待的上課模式最高的是案例課、其次邊講邊練、再次是實踐課。學生最不喜歡的上課模式是滿堂灌和教師為主、學生為輔。60%學生認為目前上課的模式是邊講邊練、理論課和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見圖2.3-圖2.4)
3.學生學習會計的態(tài)度
對于學生學習會計的態(tài)度調查中,80%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授課方式會對其學習會計的興趣產生影響;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上,只有30%的學生很重視也知道如何學;60%的學生很重視但不知道如何學;說明學生非常重視會計的學習但是學習方法上欠缺。如果出現(xiàn)沒學好的情況,60%的學生認為是學習不夠認真,30%的學生認為是由于基礎不好導致。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來看,30%的學生是對學習沒有興趣,或是上課聽不懂,沒有興趣學;58%的學生認為是由于上課聽懂了,但是課后又忘了;對于學習中的困難,大多數(shù)學生依賴查閱教材、上網搜索答案和請教同學來解決。(見圖3.4-圖3.5)
由此可見,從學生特點來看,學生呈現(xiàn)低分值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和耐力缺乏,但是以取得資格證為目標保持著積極的學習熱情;學習方法上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形成一套良好的學習方法,他們會比本科院校的學生更加依賴于教師授課方式,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而學習中最普遍存在的情況就是課后遺忘而又無法堅持學習;于此同時,學生群體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信息化和網絡化趨勢凸顯。學生更依賴互聯(lián)網來查找答案,同時他們的學習的范圍又很狹窄,出現(xiàn)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只會依賴課本和網絡,并不會去多方面的查找其它材料、資源和尋求幫助。
在會計專業(yè)的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模式方面,近70%的學生認為教學的內容更加重視理論,實務操作性不強,目前的上課模式是理論課和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講練結合,與學生期待的上課模式--案例課、實踐課、講練結合相去甚遠。
4.信息化沖擊帶來的延伸思考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各種通信、網絡手段帶來大量信息、娛樂充斥著他們整個的大學生活,對紙質閱讀及課本閱讀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同時,相對于其它高校的學生,高職學生自控力、自制力、自學力相對較弱,低抗挫折性性格和人際交往欠缺等特點,如果教師一味的通過課堂枯燥的理論教學和嚴苛的處罰等方式,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會相互傳播,帶來的不良學風,乃至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
四、"形象-體驗"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教法設計及運用
針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本身的弊端并結合學生對教學需求來看,在教學方法上,亟需改善枯燥的"純講授"方式,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需求的"形象-體驗"教學方式,運用新的網絡課堂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增強課堂學習的趣味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本項目選擇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2014級3年制學生為樣本,抽取五六班90名學生為實驗組,三四班90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在基礎課成績、年齡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體"形象-體驗"教法設計如下:
1.運用生活中生動的案例、實物等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從認知的規(guī)律出發(fā),將生活中鮮活的案例與會計理論結合,將專業(yè)知識"化繁為簡",講解中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如動作、表情、實物、圖畫等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1.1生活案例類比法
在講授專業(yè)性較強的理論知識時,要求對知識的內涵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用生活語言重新表述理論,通過形象而又趣味性的比喻,注重知識應用,即通過個人的具體體驗獲得感知學習,通過反思學習上升為抽象概念。
如在講授 "資產"概念時,首先提出思考題-千島湖的水是農夫山泉公司的資產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比如問手機是你個人的資產嗎?學生回答:是。教師進一步引出,手機是什么時候買的?學生答:過去買的。就引出資產第一個特征,過去交易事項形成的,如過去買的手機,一定是交易發(fā)生在前,資產(手機)形成在后。那么這項資產(手機)能被你們(同學們)擁有或控制就是資產的第二個特征。擁有就是擁有所有權,如手機是我買的,歸我所有。資產的最后一個特征是資產一定是能幫助企業(yè)掙錢的,能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比如機器設備是企業(yè)的資產,因為只有用機器設備生產,才能源源不斷的生產出產品,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通過簡練的語言、形象的比喻舉例來解釋專業(yè)術語。增強學生的感知力,激發(fā)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實物展示法
從學生感性思維入手,用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來展示抽象的內容,易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操應用能力。
如《基礎會計》中的"會計憑證"一章中,很難用語言直接解釋,可通過實物教學,讓學生在購買任何商品的時候都去索要發(fā)票,同時讓他們對這些交易過程的單據(jù)進行觀察,思考如何依據(jù)這些原始單證進行賬務處理。以給學生報銷技能大賽差旅費為例,學校的差旅費報銷單(單位自制的原始憑證)可以打印出來,學生的車票、住宿發(fā)票、車票、餐飲發(fā)票就可以附在后面,讓其觀察發(fā)票上簽章、發(fā)票上書寫的內容及格式,并自行填寫車旅費報銷單,這樣的實物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興趣,又鍛煉的學生的動手能力。
1.3動畫演示法
高職學生的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加棘手的問題在于,學生的自制能力、學習能力較弱,更需要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其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動畫演示法可以讓學生參與演示,目的在于讓上課像游戲一樣有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授會計恒等式時,以動畫方式展示出一個天平,天平左邊通過動畫展示出企業(yè)擁有的各種資產(如用貨物、房子、貨幣圖像展示);在天平的右邊動畫展現(xiàn)各類資產的提供者(用人物形象展示)-所有者和債權人(債主)。天平表示左邊的資產和右邊資產產權是平衡的,即左邊體現(xiàn)企業(yè)各種資產的價值量,右邊體現(xiàn)企業(yè)各種資產的提供者,資產的提供者因提供資產而在企業(yè)擁有相應的權益。從而引出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通過動畫展示增強了直觀感受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扮演資產和所有者來演示,更加增強學生的感受力。總之,教學方法必須靈活多變,才能使得教師更好的駕馭課堂,而教師本身就是最好的表演者。
1.4故事記憶法
比如在教授負債的清償方式時,如果只是簡單的說出負債清償方式,顯得較為枯燥,學生也容易忘記,但是如果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不僅增加了課堂學習的樂趣,還增進了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如霸王餐的故事,你想改善伙食,找了一家大酒店,點了鮑魚、龍蝦、雞翅燕窩,吃飽后發(fā)現(xiàn)錢包沒帶。這時候,吃飯在先-先發(fā)生了交易行為,欠錢在后-吃飯沒付錢形成了欠飯店的一筆負債,怎么辦呢?找來經理,說回去拿錢還-用貨幣來償債,經理說:"不行!";你說用脖子上掛的一塊祖?zhèn)鞯挠衽鍋淼謧?用貨物或其它資產償債;經理說:"不行!"最后,你說:"我給你打一個月工,免費做服務員。"-用勞務來還債。還有一種例外情況,債務還可以不還,即將債權人的身份轉變成投資人的身份,因為所有者投入企業(yè)的資產是不用歸還的。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能增進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心理上提高對會計學習的接納度和認知度。
2.跟隨信息化時代要求,利用新型教學軟件將互聯(lián)網與教學結合
網絡資源和平臺的興起是這個時代的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化、信息化擠占了學生的大量的學習書本知識的時間、造成部分學生沉溺于網絡娛樂不能自拔,而另一方面,若將網絡提供的資源和平臺合理運用,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而教師如何將網絡資源運用到教學中,有這樣幾個途徑:一是通過軟件制作"微課程"視頻及其它資源,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課下自主學習。二是教師結合自身教學課程,利用網絡平臺搭建資源共享課堂。如利用手機"云墨藍班課"APP平臺搭建資源共享的班課。教師以自身教授的課程為框架,以章節(jié)為脈絡,將各章節(jié)的講義、練習、PPT、授課音頻、視頻分享至班課,學生可以同步下載學習,教師利用平臺隨時與學生討論、交流并反饋,構成了基于所授課程的回放和交流復習的平臺。其優(yōu)勢在于,相對于其它資源學習平臺,針對在校學生正在學習的課程設置的體系,針對性強,其授課教師提供整個課程資源,權威性及框架較為完整,學習便利。同時,學生利用手機學習、下載資源就會獲得經驗值,將手機學習與教師的課程評價相掛鉤,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利用手機班課資源,使學生更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五、小結
經過一學年的"形象-體驗"教學法的應用,實施"形象-體驗"教法的實驗組在理論成績,實踐操作能力成績均值均超出對照班級的12.31%、14.62%;且實驗組從業(yè)資格通過率及學習熱情顯著。總之,"形象-體驗"教學法從高職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入手,通過激發(fā)高職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把握學習內容;將各類學習資源通過手機課堂隨時展示給學生,提供支撐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平臺,讓學生隨時隨地鞏固深化其認知。
參考文獻
[1] (捷)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大教學論[M].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9.
[2] M. W. Keatinge.The Great Didactic of John Amos Comenius. Kessinger Publishing,LLC, 2005.
[3] (美)約翰·杜威(JohnDewey)著,姜文閔譯.經驗與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4]劉曉婕.淺析體驗式教學法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3(7),94-96.
[5]申益春.案例教學法-培養(yǎng)園林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新途徑[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6),15-16.
[6]李翠萍等.體驗式教學的有效探索:基于"個人成長工作坊"課程的實踐[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12),110-111.
[7]伍遠岳.知識獲得及其標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尹鶯(1981-),女,安徽巢湖人,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學、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