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近代中國趕超歐美的思想歷程

        2016-05-31 07:24:22馬克鋒
        人文雜志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近代中國

        馬克鋒

        內(nèi)容提要 趕超歐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在近代中國始終是一個話題,在那個受制于人的苦難時代,從早期思想啟蒙家到維新志士及民主革命先驅(qū),均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吶喊,并駕齊驅(qū)、迎頭趕上進而建立世界第一強國等理想與憧憬,表現(xiàn)了中國人追求進步的堅定信念,同時成為引導中國近代社會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關(guān)鍵詞 近代中國 趕超歐美 思想歷程

        〔中圖分類號〕K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16)03-0092-08

        所謂趕超歐美,其實就是如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問題。晚清以降,中國國勢日漸衰弱,昔日強盛富庶的光環(huán)已經(jīng)不再。僅僅貧窮也就罷了,國人早已習慣過苦日子了,沒有什么不得了的,但是,受人欺凌,任人宰割,今天一個城下之盟,明天一個不平等條約,國家領土資源、民族榮譽尊嚴,幾乎喪失殆盡。面對一個官無作為、民無奈何的全面衰世,曾經(jīng)擁有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歷史記憶的中國士大夫及其時代精英,在不同程度、以不同視角先后提出了趕超西方的設想。當前學術(shù)界有關(guā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熱門話題,本文主要圍繞近代先哲趕超意識的思路及軌跡,進而探尋近代中華民族復興的理論思考與理想期盼。

        落后國家能否趕上并超過發(fā)達國家一直是學界討論的熱點話題。近代中國以學人為主導的語境當然亦不例外。悲觀主義的言說不能說沒有,但樂觀主義始終占據(jù)優(yōu)勢。外力壓迫下催生的洋務運動,使清代經(jīng)濟、社會與文化發(fā)生了些許新的變動,造成了“同治中興”。王朝中興,使不少人看到了希望與前途。一種快速擺脫受人凌辱進而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思潮悄然出現(xiàn),主張通過修建鐵路、振興商務、開發(fā)礦山資源等方式發(fā)展民族資本,解決國家財政困窘及民生凋敝等現(xiàn)實問題。同時,他們還提出了傳統(tǒng)社會變革的初步方案及設想。對于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大多數(shù)人都充滿信心。早期啟蒙思想家鄭觀應明確指出:“若合天下之才智聰明,以窮中外古今之變故,標新領異,日就月將,我中國四萬萬之華民,必有夐出于九州萬國之上者?!雹谙臇|元編:《鄭觀應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06、313頁。也就是說,中國如果順應時代潮流,變革政治,實現(xiàn)國家富強并非難事。鄭觀應說:“中國戶口不下四萬萬,果能設立議院,聯(lián)絡眾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萬萬之眾如一人,雖以并吞四海無難也?!雹跓o論是“夐出于九州萬國之上”,還是“并吞四海無難”,都是一種自信的表示。也就是說,中國只要實行變革,中國不但可以擺脫外患,而且完全可以實現(xiàn)國家富強。

        早期啟蒙思想家認為,中外的主要差異是服飾、語言及風俗,在追求物質(zhì)進步與社會發(fā)展方面,中國與西方幾乎是相同的。西方主要國家在經(jīng)歷政治變革與產(chǎn)業(yè)革命之后逐漸趨于富強發(fā)達,不過是開風氣之先罷了。政治變革與發(fā)展產(chǎn)業(yè)并非西方的秘笈與專利,一旦中國按照此發(fā)展軌跡來自我更新,中國不但可以趕上西方發(fā)達國家,與其并駕齊驅(qū),而且能夠駕乎其上,即超越西方,成為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有關(guān)這方面的言論很多,如薛福成說:“又安知百數(shù)年后,中國不更駕其上乎?”薛福成:《籌洋芻議變法》,《戊戌變法》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60頁。王韜說:“吾知中國不及百年,必且盡用泰西之法而駕乎其上?!蓖蹴w:《弢園文錄外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9頁。馮桂芬進而系統(tǒng)闡述了中國超越西方的路徑,他說:“中華之聰明智巧必在諸夷之上,往時特不用耳!上好下甚,風行響應,當有殊優(yōu)異敏,出新意于西法之外者,始則師而法之,繼則比而齊之,終則駕而上之。自強之道,實在乎是?!瘪T桂芬:《校邠廬抗議》,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50頁。通讀早期啟蒙思想家的論著,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思想深處濃厚的中華文化意識與現(xiàn)實危機所形成的巨大反差給其造成的嚴重沖擊。但是,不論怎么,他們在中國社會面臨危機的時代環(huán)境下,沒有氣餒,沒有喪失信心,堅信中國必有振興之日。因此,他們明確提出了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具體來說,在一百年之內(nèi),中國趕上并超越西方發(fā)達國家;經(jīng)歷學習西方、并駕齊驅(qū)、超越西方三個階段。這一時間表與路線圖的提出,極大鼓舞了近代中國人的士氣,為其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動力。

        近代著名思想家、維新運動的主將康有為面對中華民族的空前危機,認真思考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前景,并對之充滿信心。在康有為看來,同治初年的自強運動,使中國社會由亂到治,“此中國圖治第一機會也”。⑤⑦康有為:《上清帝第一書》,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上卷,中華書局,1981年,第57、57、59頁。光緒初年,“宮廷赫然求治,士風大變”,“此中興第二機會也”。⑤據(jù)此,康有為看到了中國變革的希望。他認為,中國完全可以通過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全面變革,進而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眾富裕,社會進步與繁榮。這個時間表設定為20年或30年,分別以3年、10年、20年為期,漸次推進,最終完成。他說:“三年而規(guī)模成,十年而本末舉,二十年而為政于地球,三十年而道化成矣。于是雪祖宗之憤恥,恢華夏之聲教,存圣倫于將泯,維王教于漸墜,威乎威乎,千載一時也?!笨涤袨椋骸蛾H辟篇》,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上卷,第5頁。又說:“尤望妙選仁賢,及深通治術(shù)之士,與論講道,講求變法之宜而次第行之,精神一變,歲月之間,紀綱已振,十年之內(nèi),富強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屬地而雪仇恥不難矣?!雹哌@些言論發(fā)表或成型于1888年之前,表明此時的康有為對中國改革的預期目標與發(fā)展時序的考慮樂觀而謹慎。

        十年之后,也就是1898年維新運動前后,康有為不大滿足自己先前設定的時間表,認為30年太保守,20年也太慢,最終提出了事后看來頗為激進的“十年規(guī)劃”。他說:“三年則規(guī)模已成,十年則治化大定,然后恢復舊壤,大雪仇恥,南收海島以迫波斯、印度,北收西伯利以臨回部強俄,于以鞭笞四夷,為政地球而有余矣。”康有為:《上清帝第四書》,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上卷,中華書局,1981年,第152頁?!叭粢灾袊畯V土眾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規(guī)成,五年而條理備,八年而成效舉,十年而霸圖定矣?!笨涤袨椋骸哆M呈日本明治變政考序》,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上卷,第224頁?!叭甓?guī)模起,六年而人才成,政治立,十年而霸”。康有為:《請計全局籌巨款以行新政筑鐵路起海陸軍折》,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上卷,第363頁。從30年到20年再到10年,康有為的時間表越來越短,以至于認為中國富強指日可待,類似“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中國之強,指日可待也”“中國之富強,可計日致也”的言論不絕如縷,隨處可見。康有為之所以屢屢縮短與調(diào)整其中國富強的時間表,一方面表現(xiàn)了其樂觀心理,反映了當時變革者急于擺脫困境而一舉成功的迫切心境;另一方面,康有為試圖通過變法若成功中國即富強的邏輯關(guān)系不斷為當政者洗腦,樹立與堅定其變法信念。實際上,康有為那種中國富強指日可待的想法,既不符合當時的實際,也與社會文明發(fā)展轉(zhuǎn)型的自身規(guī)律有悖。變法改革的艱巨性及其所遇到的困難,康有為的預估嚴重不足,從而導致了其變法的失敗。endprint

        與康有為同時代的梁啟超、夏曾佑、嚴復等人,同樣對中國走向富強充滿信心,也有其中國實行富強的時間表。與康有為相比較,他們的時間表相對來說更客觀、更實際。梁啟超認為,西方國家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獲得巨大成功,中國如果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學習西方,數(shù)十年之后,也可以與西方一樣強大,一百年后獲得全面振興。他說:“西人百年以來,民氣大伸,遂爾浡興。中國茍自今日昌明斯義,則數(shù)十年其強亦與西國同,在此百年內(nèi)進于文明耳?!绷簡⒊骸杜c嚴幼陵先生書》,《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中華書局,1989年,第109頁。著名學者夏曾佑從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角度,認為中國只要順應時代潮流,一百年后,中國必將成為世界的領導者。他說:“一世而后,環(huán)地球而不共推中國為盟主者,吾不信也”。楊琥編:《夏曾佑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7頁。學貫中西的嚴復,熟悉中國與西方的差異,認為從民智、民德、民力幾個方面來看,中國走向全面振興面臨諸多困難,多少表現(xiàn)出悲觀失望。悲觀失望之余,嚴復從西方發(fā)達國家歷史發(fā)展與演變中,也看到中國振興的希望。他指出,西方發(fā)達國家走向全面進步,多則200多年,少則50余年。中國如果發(fā)奮圖強,也應該大有作為。他說:“即彼西洋之克有今日者,其變動之速,遠之亦不過二百年,近之亦不過五十年已耳,則我何為不奮發(fā)也耶!”嚴復:《原強修訂稿》,王栻主編:《嚴復集》第1冊,中華書局,1986年,第27頁。嚴復雖然沒有提出明確的時間表,但他“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張,無疑是中國走向富強發(fā)達的思想路線圖。

        維新運動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改良思潮逐漸消歇。隨后,以孫中山為核心的革命勢力異軍突起,一度成為引領中國走向富強的主導力量。孫中山高舉民族、民權(quán)、民生三面大旗,率先喊出“振興中國”的口號,建立民國,走向共和。孫中山一生遭遇種種挫折,但他振興中國的志向卻矢志不移,愈挫愈堅。中華民國剛一建立,孫中山就提出了十年之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宏偉設想。他說:“以我五大族人民既庶且富,又能使人人受教育,與列強各文明國,并駕齊驅(qū),又有強兵以為之盾,十年后當可為世界第一強國?!敝袊鐣茖W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等編:《孫中山全集》第2卷,中華書局,1982年,第419頁。隨后,孫中山在各種場合的演講及回答記者提問時,也屢次講到這個問題。孫中山認為,振興中國的前提條件是學習歐美的長處,但不能永遠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趨,目標是迎頭趕上,并駕齊驅(qū)。他說:“我們要學外國,是要迎頭趕上去,不要向后跟著他。譬如學科學,迎頭趕上去,便可以減少兩百多年的光陰?!薄斑@種學法好比是軍事家的迎頭截擊一樣,如果能夠迎頭去學,十年之后,雖然不能超過外國,一定可以和他們并駕齊驅(qū)?!薄拔覀儸F(xiàn)在知道了跟上世界的潮流,去學外國之所長,必可以學得比較外國還要好,所謂‘后來者居上?!雹迣O中山:《孫中山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58、659頁。孫中山在此分別用了并駕齊驅(qū)、迎頭趕上、后來居上幾個詞語,表明了他對中國走向富強的自信與實現(xiàn)路徑。孫中山還樂觀地表示,只要中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建立強大的政府,上下共同努力,人人奮發(fā)圖強,憑借其悠久歷史、民族文化與智慧、眾多的人口、豐富的礦藏,中國不但可以趕上西方強國,而且完全可以超過他們,成為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孫中山指出:“現(xiàn)在世界之中英、美、法、日、意大利等,不過五大強國,以后德、俄恢復起來,也不過六七個強國,如果中國能夠?qū)W到日本,只要用一國便變成十個強國。到了那個時候,中國便可以恢復到頭一個地位?!雹匏^“頭一個地位”的提法比較含蓄,說白了就是世界老大。此言出自90年前的1924年,以中國當時的實力與地位,孫中山還不具備鮮明提出“中國夢”的底氣,但核心內(nèi)容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

        中國要在世界諸強中居于“頭一個地位”,就必須實現(xiàn)全面超越,不但經(jīng)濟上要超過西方,而且政治上也要比西方進步,“駕乎歐美之上”甚至“駕乎各國之上”,才是最終目標。對此,孫中山發(fā)表了一系列足以振奮人心的言論,以此昭示世界,黽勉國民。他說:“我們拿歐美以往的歷史來做材料,不是要學歐美,步他們的后塵,是用我們的民權(quán)主義,把中國改造成一個‘全民政治的民國,要駕乎歐美之上?!庇终f:“我以后對于民權(quán)主義,還要再講兩次,便把這個問題,在中國求一個根本解決的辦法。我們不能解決,中國便要步歐美的后塵,如果能夠解決,中國便可以駕乎歐美之上。”孫中山進而指出:“中國在世界之中,文化上是先進的國家,外國的材料,向來無可完全仿效。歐美近來的文化,才比中國進步,我們羨慕他們的新文明,才主張革命。此刻實行革命,當然是要中國駕乎歐美之上,改造成世界上最新最進步的國家。我們要達到這種目的,實在是有這種資格?!睂O中山:《孫中山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722~723、751頁。充滿激情與信念的孫中山,以其動人的演說,給中國未來發(fā)展描繪了一幅美麗藍圖。不幸的是,一年之后,孫中山因病去世,其思想變成一種精神遺產(chǎn)。孫中山留給后人的精神遺產(chǎn),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依然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

        著名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吳景超發(fā)表《中國文明何時可與歐美并駕齊驅(qū)》一文,從學術(shù)研究的視角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國趕超西方的問題。吳景超指出,中西文化接觸以來,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妄自夸大,自卑蔑視。兩種態(tài)度均失之過偏:第一種偏在妄自尊大,第二種偏在妄自菲薄。特別是第二種態(tài)度過于悲觀,認為中國未來毫無希望,“中國的物質(zhì)文明固不堪問,精神文明也是一塌糊涂。中國什么事都比人不上,都相形見絀。他們對于中國的前途,只有長吁短嘆,覺得現(xiàn)在固然落后,將來也無希望可言”。③吳景超:《中國文明何時可與歐美并駕齊驅(qū)》上,《生活》1929年第18期。對此,吳景超不能認同,進而提出第三種態(tài)度,即“自覺的態(tài)度”,或“努力的態(tài)度”。何謂“自覺的態(tài)度”?吳景超指出:“簡言之,便是自己要知道自己,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如人,何以不如人。我們對于那些批評中國文化,以為不如歐美的人,抱有相當?shù)耐?,但決不因此而生悲觀。在不生悲觀這一點上,便是頹廢者與自覺者分道的地方?!眳蔷俺?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人之所以不要悲觀,人類學與歷史學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足夠的依據(jù)。從人類學來看,大量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人的智慧不在歐美人之下”,盡管有人說低于歐美,也有人說高于歐美,“但持中之論,是說我們與他們,在智力上不相上下”,“智力上既不讓人,那么文化上即使暫時落后,也不足為慮”。③從歷史學來看,“我們有歷史的觀念”。吳景超說:“人類的歷史至少有一百萬年,我們?nèi)缒靡话偃f年來做背景,那么一二百年真是極短的一個時期。歐美的文化超過中國的文化,不過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退回二百年去,中國人并沒有十分不如人的地方;再過一二百年,中國也許事事可以與他人頡頏,這全視我們努力如何了?!痹趨蔷俺磥?,中國人如果努力實干,發(fā)奮圖強,也許不需要那么長的時間。他說 :“這兒我說努力一二百年,中國也許可以與歐美并駕齊驅(qū),其實仔細分析起來,也許還不須一二百年”?;诖?,吳景超堅信,經(jīng)過中國一代一代的不懈努力與奮斗,中國可以在幾十年最多一百年的時間內(nèi)與歐美并駕齊驅(qū)。他說:“我們應看清楚中國的文化,在哪數(shù)點上不如歐美諸強國,同時我們應該牢記,西洋人在文化上,所以有此燦爛的成就,全在他們國民過去一百余年的努力,便是我們所應取法的。我們看清楚我們的缺點,同時又深信這種缺點是可矯正的。有這種信仰,便可生出改造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的力量。青年人如都有這種力量,近則數(shù)十年,遠則百余年,中國的文明便可與歐美并駕齊驅(qū)?!眳蔷俺骸吨袊拿骱螘r可與歐美并駕齊驅(qū)》下,《生活》1929年第19期。作為一個治學嚴謹?shù)膶W者,吳景超在描繪中國追趕歐美的時間表與路線圖上,表現(xiàn)得比較理性與客觀。endprint

        作為國民黨與孫中山事業(yè)的繼承人,蔣介石許多方面接受了孫中山的精神遺產(chǎn)。對于孫中山“迎頭趕上”“并駕齊驅(qū)”及“駕乎歐美之上”等宏大設想,蔣介石主要接納了前兩個,對超越歐美表示沉默。即使屢屢講述迎頭趕上、并駕齊驅(qū),也大多是復述孫中山的原話,基本上沒有什么新的發(fā)揮與進一步闡述。比如,蔣介石說:“我們現(xiàn)在要改造一個新的社會,建設一個新的國家,要能迎頭趕上,與列強并駕齊驅(qū),我以為不是專在物質(zhì)與技術(shù)上講求即可作到,而一定要先在精神和人格上確立基礎,才能夠成功!”蔣介石:《黨員精神修養(yǎng)與心理改造之重要》,《蔣介石總集》卷16·演講,第493頁。蔣介石指出:“我們現(xiàn)在要提高國家的地位,鞏固獨立基礎,一定先要提高我們國民的道德,精神上有了立國的基礎,然后迎頭趕上,而輔以現(xiàn)代科學的智能,那我們建國的工作,就可一日千里的進步,我們中華民國亦就可以永遠確保自由獨立在世界之上了”。蔣介石:《出席上海市民眾歡迎大會致詞》,《蔣介石總集》卷21·演講,第239~240頁。蔣介石經(jīng)常運用“迎頭趕上”去勸勉與鼓勵部屬、士兵、民眾,多少具有警示與鞭策作用。

        趕超歐美發(fā)達國家作為近代志士仁人的一種憧憬與期望,激勵與煥發(fā)著振興中國的精神動力。但是,如何趕上,怎樣超過,近代先驅(qū)們曾經(jīng)有過種種構(gòu)想與嘗試。

        近代歷史上,為了救亡圖存,先后出現(xiàn)過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等各種方案,但畢竟都屬于救國方案。救國方案重點強調(diào)挽救國家危亡,確保國家主權(quán),但與趕上或超過歐美發(fā)達國家還不完全一樣。要實現(xiàn)趕超目標,不但需要一個時間表與路線圖,而且需要一種理論支撐與制度文化保障。概括起來,主要有這樣幾種看法。

        后發(fā)國家趕超發(fā)達國家,具備后發(fā)優(yōu)勢。所謂后發(fā)優(yōu)勢,即可避免走先發(fā)國家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曲折與彎路,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對此,論者分別從理論與歷史等層面做了分析與闡述??涤袨檎f:“天道后起者勝于先起也,人道后人逸于前人也。泰西變法至遲也,自倍根至今五百年而治藝已成;日本之步武泰西至速也,故自維新至今30年而治藝已成。……則吾之治效三年而成,尤可捷疾也”。康有為:《日本書目志序》,《康有為全集》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85頁。孫中山在回答別人的質(zhì)疑時指出:“中國今日,后起當勝于前。不能盡依法、美現(xiàn)行之政策以為中國將來之政策,其流弊甚多,中國自當鑒之,以駕乎其上”?!秾O中山之民生主義談》,《社會世界》1912年第3期。時論指出:“歷史告訴我們:落后的民族,不但能夠趕上先進的民族,而且能夠趕過了他們??刹皇菃??蘇聯(lián)在十幾年之中,走了英國百年以上所走的路。為什么獨中國不能呢?”社評:《怎樣迎頭趕上》,《香港大公報》1940年6月11日。論者指出:“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一個落后的民族,對于先進的民族,不但能夠迎頭趕上,而且可以后來居上。因為歷史的階段雖然不能超越,卻可由人為的努力縮短其過程?!蹦耆A:《新中國的物質(zhì)建設》,《紡織染周刊》1941年第3期。作者以西方工業(yè)革命的進程為例,英國與法國曾經(jīng)是先進,德國與蘇聯(lián)為后起,然而今日德國與蘇聯(lián)的工業(yè)成績,不但趕上了英國與法國,而且大有超過之勢頭。

        中國文化與歐美文化沒有根本差異,只是發(fā)展階段有先后之分。中西文化與文明之間有差異,有沖突,但分別是兩種不同文明的代表。中國文化是傳統(tǒng)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代表,西方文化是近代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代表。二者之間的巨大差異并不是內(nèi)容的對抗,只不過是時間的差異,先后的不同。梁啟超在與嚴復探討中西文化時已經(jīng)明確洞察到這一問題。他說:“故就今日視之,則泰西與支那,誠有天淵之異,其實只有先后,并無低昂。而此先后之差,自地球視之,猶旦暮也?!绷簡⒊骸杜c嚴幼陵先生書》,《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中華書局,1989年,第109頁。梁漱溟在其名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將世界文化分成西方、中國、印度三種模式,重點強調(diào)三者的差異。胡適對此不予認同,指出梁漱溟的分法過于絕對,因為文化均是人所創(chuàng)造的,“人腦的構(gòu)造,無論在東在西,決不能因不同種而有這樣的大差異”,“這都不過是時間上,空間上的一種程度的差異。梁先生太熱心尋求簡單公式了,所以把這種歷史上程度的差異,認作民族生活根本不同方向的特征,這已是大錯了?!雹岷m:《讀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第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91、193頁。胡適進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樣法,而民族生活的樣法是根本大同小異的?!雹峒热恢袊幕c歐美文化沒有根本差異,那么,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自然是必然趨勢,只是先后而已。身居國民黨高位的朱家驊也持同樣觀點。他說:“文化與文明,就‘范圍論,有大小的不同;就序列論,有先后的差別??墒嵌咧g,并沒有根本的差異。中西文化或則沖突激蕩,或則相因相成,就未來的趨勢看,中西文化溶洽成為一個更崇尚而優(yōu)美的新的文化體系,也是極自然的事?!敝旒因懀骸度绾斡^趕上西方文化》,《文化先鋒》1943年第13期。強調(diào)中西文化沒有根本的沖突,中西文化只是發(fā)展階段的不同,這一觀點的提出與確立,為中國近代趕超西方破除了思想障礙與文化桎梏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中國的歷史地位、地理環(huán)境、文化積淀是中國趕超西方的現(xiàn)實基礎和精神源泉。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強盛時期,政治清明、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達,在傳統(tǒng)世界格局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核心作用。以先秦諸子之學、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等為代表的中國思想自成譜系,世代傳承,塑造出中國人強大的內(nèi)心世界。加上中國優(yōu)異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物產(chǎn)、眾多的人口等等。有關(guān)這方面的言論及例證在近代文獻中隨處可見,在此不作贅述。特別舉出幾個與本論題有聯(lián)系的資料做一說明。孫中山是提出趕超歐美的論者之一。孫中山指出,中國之所以可以趕超西方,中國歷史的幾多輝煌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他說:“至于中國古時在世界中是處于什么地位呢?中國從前是很強盛很文明的國家,在世界中是頭一個強國,所處的地位比現(xiàn)在的列強像英國、美國、法國、日本,還要高得多。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是世界中的獨強?!雹蹖O中山:《孫中山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48、657頁。孫中山對中國古代歷史地位的看法是否全面、客觀,自當別論,但孫中山通過弘揚中國古代歷史來鼓勵與鞭策民眾振興中國的良苦用心還是值得肯定的。孫中山指出,中華民族要想復興,“要想恢復到那樣的地位,除了恢復一切國粹之后,還要去學歐美的長處,然后才可以和歐美并駕齊驅(qū),如果不學歐美的長處,我們還是要退后”。③時論指出:“歷史絕對不曾偏袒任何民族,我們的祖先也創(chuàng)造過燦爛的文明。幾千年前歐洲人民羨慕我們,比我們現(xiàn)在羨慕歐洲還要厲害。沒有一個生理學派或心理學家,敢說中國人的聰明智慧低于任何民族。地理也絕對未曾辜負過中華民族,我們有著廣袤的幅員,有著溫和的氣候,德國法國的所謂‘大陸,比我們固瞠乎其后,即世界最富的美國,我們也與之并駕齊驅(qū),略無愧色。為什么我們不能做一個最優(yōu)秀的民族,建設一個第一等的國家呢?”社評:《怎樣迎頭趕上》,《香港大公報》1940年6月11日。中國既然具備得天獨厚的各種優(yōu)勢,就不應該悲天憫人,消極無為,而應因勢利導,自我振作。中國的振興與重新崛起為期不遠,遲早成為現(xiàn)實。endprint

        后發(fā)優(yōu)勢、民族智慧及輝煌記憶成為中國趕超歐美的歷史與現(xiàn)實基礎。在此基礎上,近代先哲們也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具體的趕超方案。

        從頭做起與埋頭苦干。這是中國迎頭趕上或趕超歐美的基本態(tài)度與方法。長期以來,面對中西之間巨大的差異,高談主義與文化,口號與標語充斥報章,不喜歡從頭做起,認為從頭做起,緩不濟急,缺乏興趣與刺激。有論者對之做了批評,強調(diào)要迎頭趕上,必須要從頭做起。時論指出:“我以為迎頭趕上,還是要從頭做起。那就是說,必須迅速地,用加一倍或幾倍的工夫,從頭做起,將應做的都做完,然后追到別人,然后超過別人,那才是真正迎頭趕上。當然,這不是說,凡是人家,或別人的成績,我們都必須不問巨細,不問輕重,一一都加以研究或參考,這是拘泥的從頭做起,將永遠趕不上人家。我們在從頭做起時,自然有抉擇的自由與必要?!遍L云:《從頭做起與迎頭趕上》,《正言文藝月刊》1941年第3期。迎頭趕上雖然可以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但不從頭做起卻會使其快速發(fā)展缺乏根基;從頭做起必須有選擇與突破,否則永遠不可能迎頭趕上。有論者指出:“個人認為學習科學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或則提高社會的文化標準,或則提高社會的生產(chǎn)技術(shù)。是切切實實的工作,而不是學時髦,出風頭。要迎頭趕上別人非得腳踏實地地從根本上去追趕別人不可。我的意思并非要放棄最新科學的研習,從兩三百年前的西洋科學起步,永遠跟在人家后面走。我想,一個學科學的人或是一個學術(shù)機關(guān)或教育機關(guān)某部門的主持人應該多為人民設想設想,腳踏實地為中國的科學建設前途而努力。”解俊民:《迎頭趕上和腳踏實地》,《科學大眾》1948年第1~6期。這里雖然討論的是科學研究如何迎頭趕上,但其從頭做起與腳踏實地的做法卻是一以貫之的。

        學習日本,以其作為中國趕超歐美的示范。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亞洲一個弱小國家,經(jīng)過明治維新而一躍成為發(fā)達國家,躋身列強行列。日本成功趕超歐美給國人重大啟示,于是學習日本變法自強成為一種共識。 戊戌維新運動的主將康有為認為日本經(jīng)驗可以作為中國的借鑒與參考。康有為指出:“臣考日本之事至久且詳,睹前車之覆至險可鑒。若采法其成效,治強又至易也?!雹劭涤袨椋骸哆M呈日本明治變政考序》,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上卷,第224、223頁??涤袨榕e例說:“譬如作室,歐、美繪型,日本為匠,而我居之也。譬如,耕田,歐、美覓種灌溉,日本鋤艾,而我食之也。雖國勢不同,民俗少異,有不可盡用者,則斟酌補苴,彌縫救正,亦何難焉?!雹劭涤袨榭焖仝s超歐美的靈感大多來自日本的啟示。孫中山更是將日本作為中國的榜樣,要求國人以日本為鑒,向日本學習。他說:“從前雖然是退后了幾百年,但是現(xiàn)在只要幾年便可以趕上,日本便是一個好榜樣。日本從前的文化,是從中國學去的,比較中國低得多。但是日本近來專學歐美的文化,不過幾十年,便成世界中列強之一。我看中國人的聰明才力,不亞于日本,我們此后去學歐美,比較日本還要容易。所以這十年中,便是我們的生死關(guān)頭。如果我們醒了,像日本人一樣,大家提心吊膽,去恢復民族的地位,在十年之內(nèi),就可以把外國政治經(jīng)濟和人口增加的種種壓迫和種種禍害,都一齊消滅。日本學歐美不過幾十年,便成世界列強之一,但是中國的人口比日本多十倍,領土比日本大三十倍,富源更是比日本多,如果中國學到日本,就要變成十個強國。”《孫中山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59頁。蔣介石對此也深信不疑,他多次在演講中誦讀孫中山這段話,并對之做進一步闡釋。他說:“這段話是說日本學歐美不過幾十年便成世界列強之一,我們中國的人口比日本多十倍,領土比日本大過三十倍,富源更是比日本多,如果中國學到日本,就要變成日本一樣的十個列強的力量那樣大了!大家要知道;這是完全憑著事實與數(shù)目字來說明的,決不是泛泛的理想空論,而是實實在在可以做得到的。要知‘事在人為與‘雙手萬能的原理,我們大家如果共同一致,努力奮進,我相信總理遺教,必可由我們手里,在此十年之內(nèi)實現(xiàn),決非難事。”⑥蔣介石:《民族復興之路》,《蔣介石總集》卷14·演講,第342、341頁。蔣介石堅信,“我們中國人只要大家照總理這一段遺教發(fā)奮努力,我相信只要十年工夫,一定可以恢復固有的地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國!”⑥

        當然方法與手段不僅僅限于這些,近代國人在趕超歐美的共識之下,無論黨派與團體,社會與個人,每一個愛國志士在各自領域的辛勤耕耘與付出,其實都是為中國振興、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在努力。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近代中國是一個復雜的多元化時代。即使一種認同度極高的理論與主張,也或多或少地引發(fā)質(zhì)疑與批評。要求中國與歐美并駕齊驅(qū)、主張中國要“迎頭趕上”的期待與憧憬,自然也不例外。

        康有為認為中國只要推動變法,中國之富強即指日可待。被其反對者譏笑,認為康有為快速趕超歐美的言論是“喜為新論”,屬于癡人說夢,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參見錢基博:《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岳麓書社,1986年,第338頁。晚清名士陳寶暄認為,康有為未免把政治變革看得太容易了。他說:“今長素甫得志,遽謂以君權(quán)變天下法,三年有成效,亦言之太易也?!标悓氷眩骸锻綇]日記》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53頁。孫中山去世后,其三民主義被國民黨奉為意識形態(tài)與最高經(jīng)典,“迎頭趕上”成為官方口號。對此,魯迅對之有嚴厲批評,他將三民主義比喻為“現(xiàn)代中國圣經(jīng)”,把“迎頭趕上”稱之為圣經(jīng)系統(tǒng)下的子經(jīng)“迎頭經(jīng)”。魯迅說:“中國現(xiàn)代圣經(jīng)——迎頭經(jīng)曰:‘我們……要迎頭趕上去,不要向后跟著?!秱鳌吩唬鹤汾s總只有向后跟著,普通是無所謂迎頭追趕的,然而圣經(jīng)決不會錯,更不會不通,何況這個年頭一切都是反常的呢。所以趕上偏偏說迎頭,向后跟著,那就說不行!”魯迅:《魯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65頁。

        抗戰(zhàn)勝利前后,中國前途呈現(xiàn)一線曙光,學界熱烈討論“迎頭趕上”這一話題。具體討論中關(guān)于中國科學率先趕超歐美的話題特別引人注目,大多數(shù)學者對此充滿期待。對此,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發(fā)表文章,提出質(zhì)疑。他認為,期待與現(xiàn)實是兩回事,問題不在要不要,而在能不能。他說:“當世賢達動喜引用國父的‘迎頭趕上一語。他們常說:我們要迎頭趕上歐美各先進國的科學成就。‘要——誰都知道‘要,問題不在‘要不‘要,而在‘能不能,及‘如何而后能。只是‘要,則秦皇漢武都曾要過長生,結(jié)果還不是一抔黃土送其終身?蓋科學的真精神,在擬具一步步可行的辦法,以達到所‘要的目的。假定不從這方面努力,一切的‘要徒然是不切實際的空談?!雹冖邰苋A羅庚:《論“迎頭趕上”》,《民主與科學》1945年第4期。華羅庚指出,牛車永遠趕不上汽車,只有飛機才能趕上并超過汽車。他舉例說:“自己坐了牛車,而說我們要‘迎頭趕上汽車,這在誰都知道是個笑話。我們?nèi)绻脍s上汽車,必須有較汽車更速的工具才行。假如我們有了飛機,則豈但可以趕上就是追過也非難事。我們不妨坦白些說:若干人所說的迎頭趕上,實際上和坐了牛車想趕汽車相仿佛。因此每次努力之后,仍舊又一次望塵莫及?!雹蹮o數(shù)次的期待與憧憬最終都化為失望與泡影。之所以如此,在華羅庚看來,關(guān)鍵是缺乏“利器”。所謂“利器”,即機構(gòu)?!皺C構(gòu)朽腐,不靈活,無效率,不健全,而欲求合正軌的突飛猛進,有如緣木求魚,其心態(tài)日拙是顯然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求?,F(xiàn)在的距離恐也不可得,更遑論‘趕上?”④面對時局,華羅庚對中國科學迎頭趕上歐美表現(xiàn)出更多的悲觀與無奈。著名作家沈從文認為,中國讀書人與其他任何人相比較都要天真。天真的表現(xiàn),不但是自己喜歡說大話,而且也喜歡當政者發(fā)表豪言壯語?!捌┤鐕曳e弱數(shù)十年,努力圖自強,應當二十年才有小小希望的”。這是客觀而理性的態(tài)度。但是,“一個執(zhí)政者若老老實實把這個數(shù)目告給一般人,且在這個必需的時間中計劃一切,則這領袖除準備下野以外別無其他辦法”。老實人下臺,繼任者自然要吸取教訓,本來需要十年實現(xiàn)的,便說至多需要三年,話說得既得體,語氣與用詞又漂亮。這樣,讀書人很受鼓舞,執(zhí)政者得到認可與擁護,眾人皆大歡喜。至于計劃是否客觀,是否符合實際情況,三年能否實現(xiàn),均不是人們所關(guān)心的了,一切依然按照固有慣性運行。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14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年,第63頁。

        中國作為一個后發(fā)國家,趕超發(fā)達國家一直是其未竟之業(yè)。近代先賢前驅(qū)的趕超意識與理想藍圖,不論是多么幼稚與虛幻,卻給處于貧窮與屈辱的民眾帶來希望與憧憬。不論成敗,不畏挫折,振興中國,民族復興始終是近代的主旋律與最強音,激勵與鞭策著一代又一代自強不息的探索者與奮斗者。中華民族之所以沒有在屈辱面前俯首稱臣,沒有在苦難面前自甘墮落,志士仁人趕超西方、迎頭趕上以至于與其并駕齊驅(qū)的設計及信念,產(chǎn)生了難以估量的精神動力與思想催化。當今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前驅(qū)先賢功不可沒。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責任編輯:黃曉軍endprint

        猜你喜歡
        近代中國
        試論近代中國女性解放思潮對女子體育運動的影響
        體育時空(2017年2期)2017-03-28 22:32:23
        近代中國茶葉對外貿(mào)易衰落的社會影響
        近代中國孔子形象的變異及其原因分析
        西方民族概念引入近代中國源流考
        淺論近代中國道路選擇的曲折性
        近代中國對政黨社會的探索微探析
        阿甫夏洛穆夫?qū)χ袊魳钒l(fā)展所作的貢獻
        戲劇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1:11:38
        近代中國的經(jīng)濟自由主義及其對當下中國的啟示
        試論漢冶萍發(fā)展與近代中國資本市場
        社會科學(2015年4期)2015-11-05 09:47:33
        從甲午戰(zhàn)后到五四時期,中國人對日本、俄國認識的演變與比較
        西部學刊(2015年7期)2015-08-20 17:04:55
        久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三线麻豆| 激情另类小说区图片区视频区 |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国产女主播大秀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av三区四区不卡|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日韩一区在线精品视频|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公司杨|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双腿张开被9个黑人调教影片|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毛片在线免费看| 国产成人无码av| 欧美色aⅴ欧美综合色| 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女丝袜白丝袜美腿|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性|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四虎影视亚洲精品| 第九色区Aⅴ天堂| 国内免费自拍9偷1拍|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另类|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18男男| av高清视频在线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av|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 亚洲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在线成人爽a毛片免费软件|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av一级二级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