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
【摘要】新刑事訴訟法的技術偵查措施在適用的主體、適用的范圍、適用的條件、適用的監(jiān)督和審批等程序方面都缺乏明確、細致的規(guī)定,使得它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許多合法卻不合理的情況,從而也導致了公民權利有隨時被侵犯的可能,不利于法治化進程和人權的保護。筆者試著從技術偵查措施的概述、特點給讀者大概介紹技術偵查措施的基本情況,在接著論述其在我的規(guī)定中的不合理性、不合理發(fā)生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從希望能為完善技術偵查措施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技術偵查措施;合法性;合理性
一、 技術偵查措施現(xiàn)狀
技術偵查措施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2012年新《刑事訴訟法》的通過,使得這一神秘的措施從幕后走到了前臺,成為了刑事訴訟理論和實踐的熱點問題,從而引發(fā)了新一輪的研究潮流。在理論界關于技術偵查措施的界定一直存在著廣義和狹義兩種說法,廣義的技術偵查措施是指所有利用現(xiàn)代化科學知識、方法和技術的各種偵查手段的總稱,它主要包括:測謊檢查、痕跡檢驗、聲紋鑒定、指紋識別、通信檢查、秘密搜取、秘密拍攝等。狹義的技術偵查措施,是指偵查機關在辦理危害國家安全和嚴重擾亂社會治安秩序的犯罪案件中,依據法律賦予的特殊偵查權力,運用各種專門的方法或技術裝備進行的秘密偵查行為。狹義的技術偵查措施實際上是以是否公開實施偵查措施手段為標準的,需要秘密實施的,才被看做技術偵查措施,如通信檢查、郵件檢查、談話竊聽、化裝偵查等。其實技術偵查措施在2012新《刑事訴訟法》出臺之前,有一些其他的名稱,如:秘密偵查措施、技術偵察措施等。例如我國的國家安全法規(guī)定:國家安全機關因偵查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可以采取“技術偵察措施”;我國的人民警察法也規(guī)定: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可以采取“技術偵察措施”。在這兩個法律文件中用得“技術偵察措施”其實就是技術偵查措施。
二、 我國技術偵查措施規(guī)制中的不合理性
(一)技術偵查措施的內涵、種類界定不清。雖然新的《刑事訴訟法》在偵查這一章增設了五個條文來規(guī)定技術偵查措施,但由于技術偵查措施的技術性,立法上未能給技術偵查措施一個確定的概念。這使得在司法實踐中很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也使得一些偵查手段可能會根據需要而被解釋成技術偵查措施。權力沒有界限會導致偵查權無法受到有效的制約,從而使公民的權利無法受到應有的保護。再者,對技術偵查措施的界定不清,可能會導致偵查機關對于在偵查中應當使用的一些有效手段不敢大膽使用,嚴重影響犯罪偵查力度。
(二)適用主體、范圍、條件。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在立案后,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可以采取技術偵查措施。它明確規(guī)定了可以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主體是公安機關,而《國家安全法》第十條規(guī)定:國家安全機關因偵察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可以采取技術偵察措施。按照法律位階理論,《刑事訴訟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而《國家安全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制定的,刑事訴訟法的位階相對較高,所以應當以刑事訴訟法中的偵查主體為準,但比較兩機關的性質,顯然有國家安全機關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實施技術偵查措施相對較妥。在范圍方面,我國立法機關采用了列舉具體罪名和概括性規(guī)定的方法,都只限于具有嚴重侵犯法益的犯罪,而對于“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和“重大犯罪案件”的規(guī)定,由于缺乏明確的解釋,很容易被擴大化,使其規(guī)定流于形式,從而導致技術偵查措施的普遍化,進而為侵犯人權提供合法性依據。參照西方法治發(fā)達的國家可以看出,他們對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條件一般都需要具備三個條件:1、有證據證明有可以適用技術偵查措施的犯罪發(fā)生;2、重罪原則,即適用技術偵查措施的案件必須是重罪案件,一般輕微的刑事案件不能適用技術偵查措施;3、使用上的次位性,也就是只有在其他一般的偵查措施無法偵破案件的情況下才能適用技術偵查措施,技術偵查措施為最后的手段。而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只規(guī)定“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即可,適用條件極低,為權力的亂用提供了合法性庇護,容易滋生腐敗。
(三)審批程序設置不合理。在刑事訴訟中,偵查措施已經很容易侵犯人權了,而作為特殊偵查措施的技術偵查措施就更容易變成侵權和被亂用的手段。各國為了限制這種偵查權,大多都規(guī)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西方發(fā)達法治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一般都采用三權分立與制衡的原理,利用司法權來控制行政權,在技術偵查措施上表現(xiàn)為偵查機關采取技術偵查措施必須得到法院的批準。
(四)缺乏明確的監(jiān)督程序和違法救濟程序。技術偵查措施具有技術性、秘密性、對象不特定性和容易侵犯人權性等特點,因此具有很強的侵權性、危險性和不易發(fā)現(xiàn)性,使用不當很容易對公民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造成侵害。西方大多數國家對技術偵查措施都設定了司法審查程序,即:技術偵查措施的實施,必須實現(xiàn)經過司法機關的批準,否則偵查機關所實施的技術偵查措施便是違法行為,所采取的證據在庭審時會被法官當作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在嚴重侵犯法益的情況下還可能構成犯罪。在我國,法律未明確規(guī)定技術偵查措施的監(jiān)督程序,這樣的話就只能靠偵查機關內部監(jiān)督和檢察院依照自己的職能對其按照對一般的偵查程序進行監(jiān)督。
三、 我國技術偵查措施存在不合理的原因
(一)技術偵查措施的技術性、秘密性。技術偵查措施具有技術性、秘密性和對象特定性等特點,其中的技術性是其最主要的特點,因為之所以叫技術偵查措施,是因為它常常與高科技密切相關。再者,技術偵查措施具有極強的秘密性,有些還與國家秘密緊密相連,所以在規(guī)定刑事訴訟技術偵查措施時不能把程序的運行規(guī)定得過于明確和細致,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后果。
(二)法律外的原因。幾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響,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中國自古就是一個“重刑輕民”、“君重民輕”的國家。在古代諸法合體的時期,我國的法律主要集中在刑事法律這一部分,在刑事訴訟這一部分,注重偵查而輕視審判,代表國家特別是君主的機關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法律只是君主統(tǒng)治的工具,置于君主之下,國家機關在刑事訴訟中可以適用任何偵查手段而不需要經過公民的同意,這使得偵查手段十分神秘,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了這種模式,從而導致偵查手段的不合理適用。
(三)權力制衡的方式的不合理。權力制衡的思想對技術偵查措施的制衡模式實施有很大影響。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由其產生并受它監(jiān)督,即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所作的行為都應當由立法機關監(jiān)督和檢查,但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人大的權力往往不能很好的行使。我國立法機關對于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監(jiān)督主要表現(xiàn)為:在每年的人大會議上對其報告進行審查。這使得這種審查流于形式。
四、 我國技術偵查措施適用合理化的具體建議
(一)明確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范圍和種類。我國新《刑事訴訟法》在規(guī)定技術偵查措施時運用的是列舉和概括相并列的方式,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在立案后,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可以采取技術偵查措施。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后,對于重大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可以采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guī)定交有關機關執(zhí)行。追捕被通緝或者批準、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過批準,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這種方式給適用者很大的解釋空間,在具體實踐中極具彈性,給使用者極大的自由裁量權,應當出臺相應的立法解釋或司法解釋對其中的“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等進行進一步的解釋,明確具體的判斷標準,建議主要從犯罪的性質和法定刑這兩個方面加以考慮。
(二)完善技術偵查措施的審批程序。所有的刑事訴訟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技術偵查措施作為一種特殊的偵查措施,由于其的技術性和秘密性具有更大的可能性。為保護公民的權利規(guī)范偵查機關的權力,各國大多都指定了嚴格、明確的審批程序,但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只規(guī)定“經過嚴格的批準程序,可以采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guī)定交有關機關執(zhí)行?!比狈徟闹黧w、審批的具體過程和具體的執(zhí)行主體,筆者認為,應當在以后的立法解釋和司法界中加以明確規(guī)定、細化,逐步建立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審批程序。
(三)規(guī)范違法救濟程序。無救濟就無權利,公民權利的保護必須以救濟程序作為后盾,沒有救濟程序,即使權利再多也是一紙空文,救濟程序是現(xiàn)代法治國家制約公權力、保護私權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有的偵查措施都會對公民的權利或多或少的造成侵犯,技術偵查措施由于具有技術性和保密性,它對公民權利造成侵犯的可能尤為嚴重,所以必須制定違法救濟程序來救濟被侵犯的公民和對其進行制約。
(四)加強對技術偵查措施的權力監(jiān)督。任何權力都需要監(jiān)督和制衡,缺乏監(jiān)督機制權力就會被亂用,必須把權力放在法律制度的牢籠中,這樣才能減少對私權利的侵害。在西方一些國家,將國家權力劃分為三種即:行政權、司法權、立法權,三權互相分立互相制衡,它們在技術偵查措施上的體現(xiàn)就是:技術偵查措施的實施必須由中立的司法機構加以審批并監(jiān)督。在我國,人民檢察院是法律監(jiān)督機關,它的主要任務是監(jiān)督國家機關的執(zhí)行權,特別是對國家專門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監(jiān)督尤為重要。新的《刑事訴訟法》雖然將技術偵查措施歸入到偵查這一章,但卻沒有為其規(guī)定專門的程序對技術偵查措施進行監(jiān)督,使其在實踐運行中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從而大量侵犯公民權利。
結語
技術偵查措施已被納入到《刑事訴訟法》中,這大大增強了其在適用上的合法性,同時這也解決其長期以來的司法困境,使得司法機關有法可依。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在保護公民權利方面更前進了一步,但由于其在刑事訴訟法上規(guī)定的原則性和籠統(tǒng)性,使其在司法實踐中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我國的技術偵查措施在立法上的出現(xiàn)對其他相應的程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許多配套程序,它在中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
[1]比較法視野下的技術偵查制度研究及其啟示[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5)
[2]張建偉. ?特殊偵查權力的授予與限制——新《刑事訴訟法》相關規(guī)定的得失分析[J].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2(05)
[3]李緩. ?論新《刑事訴訟法》中的技術偵查措施[J].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 2012(04)
[4]李建國,張建兵. ?新刑訴法背景下職務犯罪技術偵查措施的運用和思考[J]. 河北法學.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