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鳳
【摘要】作為一個善于描寫湘西風情的作家,沈從文通過自己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湘西世界,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加入了人性的光輝,揭示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相處之道,是文學作品中少有的佳作。
【關(guān)鍵詞】小說 沈從文 和諧美
沈從文如此了解湘西農(nóng)村,是因為湘西農(nóng)村就是他的出生地,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也是沈從文長期以來一直喜愛的精神世界。在沈從文的小說中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描述,說湘西并不是我們熟悉的世界,而是一個人神合一、人們自由自在的世界,古老的生活習慣一直被保存下來,人們在這個世外桃源中自由自在的生活著。在他的觀點中,湘西世界一直處于人類社會之外,在這個小小的王國里,不僅充滿了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關(guān)系,同時也包涵這野性美。 湘西世界綠水青山,如同童話里的夢境世界,各種傳說在這里交匯,這里飽含著創(chuàng)作詩歌、戲劇的天才,任何一個有想法的作家在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源泉。湘西居住著大量的苗族,苗族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一,聚居在湘西的苗族受到了青山綠水的影響,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獨特的苗族文化。作為一個知足常樂、樂天安命的民族,湘西苗族在湘西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的生長著。從小受到楚地神巫文化的熏陶,湘西苗族自治區(qū)一直怡然自得的生活著。這正是沈從文小說中“天人合一”理念的來源,可以說湘西世界的生活方式賦予了沈從文作品獨特的魅力。
1 對湘西風俗的和諧美描寫
為了進一步表達湘西的風俗習慣,沈從文行文的時候一般習慣于結(jié)合大自然進行表達,描寫生活的美好、世界的和諧。很多時候,湘西的各種風俗習慣一直代表著沈從文對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向往,也是沈從文作品中牧歌情調(diào)的主要來源。沈從文這樣的表達方式與他的生活是分不開的,他出生在湖南湘西鳳凰縣,作為苗家文化中十分著名的地方,鳳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曾經(jīng)有一位新西蘭老人,在鳳凰生活了長達60年的時間,認為鳳凰是中國最美的地方,這種評價也是很多人對鳳凰的第一印象。確實,作為湖南湘西苗族自治區(qū)中的一朵鮮花,鳳凰代表了最美好的湘西文化,是苗族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確實,湘西鳳凰風景宜人,但是對于沈從文來說,他心目中最美好的世界并不是和湘西一模一樣的。沈從文理想中的湘西自然風景更加美麗,絲毫不摻一點的雜質(zhì),尤其是翠綠的青山和平靜的水。在《邊城》一文當中,沈從文就對家鄉(xiāng)的百河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湘西村落中蜿蜒流淌過的小河古時候被稱作酉水,現(xiàn)在的人們則稱之為白河。白河在上游與沅水交匯,兩條河流匯集在一起經(jīng)過湘西。此時的白河由于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已經(jīng)變得有些許渾濁,仿佛剛從山頂下留下來的泉水一樣。假如沿著白河流經(jīng)之地直線向上追溯,河流逐漸變清澈,河水在陽光下可以直接看到河底的泥沙與石子。河流中生活著數(shù)量種類不等的魚類,這些魚兒在水中怡然自得地游來游去,仿佛在藍天中游泳。河流兩岸是高低不平的山峰,山上植被頗為茂密,除了常見的松樹、白樺、楓樹以外,還有大量的細竹,一年四季河流兩岸的山峰都處于綠色的海洋之中。在河流與山巒之間,生活著湘西人家。這些人近水而居,往往挑選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落地生根,以至于在湘西,只要是有桃花的地方就有人家。到了夏天,湘西人則喜愛穿五顏六色的衣物。直到秋冬,整個湘西的生活狀態(tài)都十分怡然自得。來湘西游玩的旅客,只要內(nèi)心保持對景物、對詩歌、對世界的熱愛,就能在湘西這個美麗的地方找到自己的落腳之處,因為湘西永遠不會讓人感到單調(diào)與無聊,湘西永遠有讓人驚喜的地方,可能在下一個拐角處,就能看到令人驚奇的景色。只要看了沈從文對湘西的描寫,任何人都會對這個地方無比的向往。
2 對湘西景物、人的和諧美描寫
湘西的茶峒山,靈動大氣,是沈從文尋找寫作素材的天堂。包括小河、小舟、碼頭、吊腳樓、苗族姑娘等在內(nèi)的景物與人物,都是湘西的一部分,每種景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不同的景物之間也透露出湘西獨特的美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沈從文磨練出了一套描寫自然風景的技巧,并且善于將自己的寫作目的貫徹到景物的描寫中。一首詩,可能只有30個字左右,但是短短的幾十個字卻能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廣闊的畫卷,真正的作者善于在短小精煉的作品中表達自己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感情,也善于通過幾句話就調(diào)動起讀者的共鳴。這一點在沈從文的湘西小說中也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通過描寫幾棵樹、幾朵花、幾條河流,就能將湘西的魅力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而生活在如此美麗的環(huán)境中的湘西人,更是這片土地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由于語言表達的作用終究是有限的,因此沈從文轉(zhuǎn)而從其他的方面來提升作品的吸引力,通過營造作品中的意境來提升作品的吸引力。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來自于他對湘西的了解,來自于他對生活對世界的愛,這也是沈從文的作品如此受到我們喜愛的原因之一。
為了準確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沈從文對作品已經(jīng)的描寫是十分在意的,并且總結(jié)出了一套描寫意境的獨特的方法。人物的一顰一簇都被他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而人物的性格也直接體現(xiàn)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中。沈從文很善于通過描寫周圍的景色來襯托人物的情緒變化。例如在《邊城》一文中,沈從文往往將作品中的人物放置到綠水青山當中,通過描寫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人心中美好的感情來體現(xiàn)湘西生活的美好,著力展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爺爺與孫女之間的關(guān)系就在小溪、燈塔之間維系著,兩者的命運也在湘西美好的環(huán)境中升華成獨特的情感。沈從文的作品善于將人與環(huán)境牽扯在一起,這也是他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
3 結(jié)語
為什么沈從文的作品如此受到我們的推崇與喜愛呢?這與他獨特的描寫方式是分不開的,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具有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感,人的生命與湘西世界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正是湘西的魅力所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近些年來我們追求的極致。一個好的作品,其文章內(nèi)描寫的意境是十分重要的,能夠直接引導(dǎo)出想要表達的最深層次的感情,并且反過來又加強對景描寫。展現(xiàn)了沈從文作品中奇特卻又充滿野性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穎慧,張文東.《邊城》的傳奇敘事——兼論沈從文小說敘事的“中國經(jīng)驗”[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31-135
[2]張保華.融匯中西頌新“神”:論沈從文邊城世界的“意識形態(tài)”[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77-180
[3]閆曉昀.論《邊城》的意象選擇及其敘事功能[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