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潔 李宜興 丁慧敏
摘 要:教學改革與信息技術高度普及的背景下,微課在教育領域應用更加頻繁,微課教學中,視頻錄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育工作人員必須要掌握視頻錄制的要點,由于微課視頻時間有限,因此內容要簡練,同時突出重點,這樣才能夠達到微課的目的。本文針對微課視頻案例制作與教研的問題進行幾方面分析。
關鍵詞:微課視頻案例;制作;教研
微課視頻錄制并不是普通的視頻錄制,它是用語教學領域的專用視頻,在教學改革、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微課視頻錄制必須要具備情境性、典型性、組合性等等。嚴格依據這樣的要求錄制,才能夠增強視頻趣味性,加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輔助課堂教學。
一、微課教學分析
微課是目前最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科技進步與社會發(fā)展的產物,也是教育事業(y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所必須要面對和使用的教學形式,基于網絡技術的基礎,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分享,這是對傳統教學形式的極大突破,同時也為中國基礎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突破口和起點,在信息化的社會中,物聯網以及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到了各個領域,也成為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借助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實現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是順其自然,不可逆轉的事。我國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并積極引入微課教學。
具體來說,微課就是一種微型的網絡視頻,教師將教學內容錄制成視頻,傳送到網絡中,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實現自學。它與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微課突破學習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擁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他們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安排學習時間,由于微課的長度非常短,一般都是在10分鐘~20分鐘之間,因此學生觀看非常方便,下載與分享也十分快捷,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哪里不懂也已自己研究,不像課堂學習,一旦哪里聽不到或者聽不懂,教師講完了就結束了,學生也沒有辦法從新再聽一遍。微課更加符合教育的主流方向,與學生個體差異相契合,對于我國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二、微課視頻案例的制作及教研
1.基于視頻案例的專題教研活動
在錄制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專題,或者是一個系列的主題,主題要鮮明,具有代表性。參與教研的教師一同對這個主題進行研究討論。根據教學主題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研討活動,在案例中要重點對授課教師的教學藝術進行研究,比如教學的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以及有效性等等。微課視頻時間斷,教師要懂得教學技巧,能夠吸引學生探究興趣。在這樣的專題教研中,所有教師都要參與進來,要圍繞一個同一個主題合作、探討。與主題無關的內容,即便是立意新穎,表現突出,也沒有教研價值,避免教研活動的過渡盲目,淡化主題。在教研過程中,教師的思想觀念,教學水平都應該得到適當提高。
2.基于視頻案例的反思型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中,全體教師立足于視頻案例,對視頻制作案例選取“曬客”內容中的常態(tài)爭議片段,進行研究。這是展現教師最真實教學情況的過程,也就是教師正常狀態(tài)下的最自然教學狀態(tài),參與教研的工作者通過觀看視頻,能夠掌握教師常態(tài)下的教學技能情況,觀察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總結問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反思型教研活動能夠與視頻案例專題教研的區(qū)別在于并不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專題,但是必須要將教師實際教學中的情況,包括案例視頻中教師的優(yōu)勢、缺陷等問題進行充分剖析,這就是一個辨?zhèn)未嬲娴倪^程,觀摩教師要通過觀察這種常態(tài)的教學行為,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發(fā)現自己的不足,避免自己發(fā)生同樣的錯誤,同時也能夠通過觀看這些視頻,獲得信心以及自豪感,與此同時,授課本人要對自己教學能力進行客觀評價,從而達到不斷提升自己專業(yè)技能的目的。
3.基于視頻案例的引領性教研活動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工作能力能夠達到專家水平,專家被寄予了深厚的希望,因此必須要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專家錄制視頻的時候必須針對對待,要投入最佳的狀態(tài),視頻錄制要具有引領性,通過后期剪輯,為教研活動提供更加有力支持,通過專家視頻展示,不斷分析、協調,專家知識與經驗必須要具備高度的情境化,這樣的視頻更加具有代入感,因此微課視頻案例總要為教師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同時結合理論進行分解教學,結合實際案例,將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技術呈現出來。當然,實踐中,還可以選擇草根基層專家的教學視頻,這些教學案例更加符合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情況,更加容易被吸收和模仿。
既可以選擇權威資深專家的教學片段展示其風采,也可以嘗試選擇草根階層專家的教學片段展示技藝,由于草根階層專家展示的技能更接近普通教師的水平,因此更容易讓教師學習和模仿。微課視頻案例的制作過程是教師、專家共同成長的過程。微課視頻案例的教研活動更是一個提升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過程。首先,它提供的是真實的課堂情境,這是反思的基礎。其次,它為教師提供了不同層次的問題和多元的觀點,成為教師反思很好的“引線”。此外,專家點評和同伴評價都會嵌入很多教育教學理論,提升了教師研究的高度。最值得珍惜的是這種活動豐富了“一師一優(yōu)課”的視頻資源,細化了“一師一優(yōu)課”的教研方式,所以說微課視頻案例是“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有效拓展。
三、結束語
隨著微課的普及,教師團隊教研中也開始引入微課視頻,通過觀察微課中專家的講解以及教師日常教學視頻,從中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并掌握微課視頻的錄制、內容選擇,錄制等方面的技能,不斷完善自身能力,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徐茂.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機制創(chuàng)新[J].中國冶金教育,2013(03).
[2]宋元林.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現狀及其有效運用[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07).
[3]馬奇柯.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要素及其特性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15(04).
[4]楊軍,黃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學術論壇,2016(02).
注:2014年度青島科技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立項重點課題:異地辦學條件下高校教學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例。
(作者單位:青島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