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國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絕對不能忽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jié)作文課。一直以來如何有效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是許多語文教師的一大困惑,根據自己多年一線教學的反思、積累和經驗,在這里粗淺地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學會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要讓學生寫出上乘之作,必須讓學生學會積累。
首先是生活中的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關注小事,關注細節(jié),走入生活,拓寬視角,實話實說。讓孩子從生活中取材把小事做大——“大”就是具體、生動、難忘。農村有廣闊的天地,可以就地取材。像農民春耕、秋收的畫面都可以放大去寫。在校園內、在家里發(fā)生的高興的事、難過的事也都要注意隨時把它積累下來。人們常說生活就是語文的大課堂,其實確切地說它是作文的大課堂才更確切。另外可以帶領學生適當地開展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取材。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了孩子寫作的興趣,以興趣為火種,去點燃每一位孩子的表達欲望。同時也可以把課堂搬到社會和大自然中去,讓學生有一雙會發(fā)現、會審美的眼睛,養(yǎng)成觀察、思考的習慣。
其次是語言的積累??鬃诱f:“不學詩,無以言”,還有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是在強調讓孩子多讀書。多讀還不行,重要的是一定要會讀,讓學生慢慢地讀、欣賞地讀。讀書時,想作文,并注意摘抄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平時要經常翻閱讀書筆記,把一些好詞佳句儲存在自己的腦海里,在作文時及時輸出應用。
最后是感受的積累。告訴學生:當你特別喜歡某個事物時,請你把它當作人來寫,這就是“擬人”的寫法。
溫家寶總理曾經在一所小學對學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不但要學會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學會表達”。學會了表達,也就學會了習作,它們是息息相關的。這就說明語文老師絕不能忽略對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首先訓練學生傾聽的能力,其實能夠學會傾聽是最難的,這需要孩子精力集中。全國特級教師于永正曾經在他的作文課上這樣點評過他的學生,他說:“學會傾聽的人,才會懂得多”。另外要想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首先老師要學會營造出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學生“敢說”,要充分尊重學生,讓自己的課堂是幽默的,富有親和力的。這樣才能調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想要表達的欲望,進而培養(yǎng)了他們習作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懂得巧用評價,建立學生的信心。努力規(guī)范學生的交際語言,使學生 “說對”,掌握交際語體,使學生“說好”。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言要充滿語文味,說話要有氣場、有激情、有風度,要富有幽默感和親和力。老師把話說好了,潛移默化的熏陶著學生,學生自然也就會說話了,學生會說話了,自然也就會習作了??傊诒磉_訓練中,將說寫結合,讀改結合,采用“說、寫、讀、改”的模式,訓練學生表達由通順明白到準確形象到生動,在反復的錘煉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能使學生初步達到“言之有文”。至此,通過作文教學的觀察、構思和表達的訓練,學生寫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二、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
“情動而辭發(fā)”,大凡寫作,都是為了抒發(fā)感情,而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總覺得很難找到學生情感的激發(fā)點,因而寫出來的作文不是形式雷同,就是干巴巴的。而在教學作文時,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激發(fā)寫作的熱情,讓學生想寫。從研究學生的心態(tài)入手,培養(yǎng)學生愉快的情緒,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在實踐中,為使學生感到學習寫作是一種樂事,我努力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寫作的教學環(huán)境,以情感設入營造興奮、和諧的氛圍。記得2010年我在長春聽過于永正大師的一節(jié)作文課,就深受啟發(fā),也可以說是大開眼界。于老師的作文課就特別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東西可寫。他主張的是讓學生注意關注生活中的小事,關注細節(jié),把小事寫大了就是好作文。
三、學會評價
作文教學改革,必須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落實學生自主評價的主體功能。學生習作完成后,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有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自評,既是一種自我肯定與激勵,也可作為老師批改作文的參考。對同學作文的互評,相互找對方作文的優(yōu)點,這首先是一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過程,同時它也可作為老師批改作文的參考。互讀互改,共同提高。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边@也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力量,只有合作才能共贏的道理。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有長遠的目光。要從“作文”的目的和“發(fā)展人”的角度去思索,站在一個新高度去認識,講究靈活互動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樂在其中,這樣才能實現質的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