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蓮
【摘 要】多媒體課件以其巨大的容量、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直觀的感受迅速得到人們的青睞。將多媒體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語文教學;作用與問題;學科特點
一、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用多媒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才能樂于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配樂朗誦,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體提供的有關背景資料、影片、錄像等,能創(chuàng)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和景,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利用視頻畫面,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
在講《大自然的語言》時,我就可以使用視頻,播放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課題從不同的冬季雪景的屏幕中引入,隨之出現(xiàn)作者竺可楨的頭像與簡介,使學生在對作者的形象有一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作者的情況進行了解,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教師通過powerpoint再補充作者的有關情況,使學生對作者有更深的認識。隨著頭像與文字的逐漸隱去,屏幕上出現(xiàn)春節(jié)時,東北的哈爾濱舉辦冰展的圖片,出示冰雕作品,再出示海南島的春節(jié),人們正在游泳、嬉戲的圖片,并出示海南島風景圖,由此得出,物候現(xiàn)象的來臨的第一個因素——緯度。
2、運用音響效果,有利于讓學生的進行感悟。
我在《口技》這篇課文的講解中,播放相聲《洛桑學藝》,讓學生知道口技藝術是我國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這種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更讓學生感覺口技的生動有趣,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強烈地叩擊著學生的心靈,同時激發(fā)他們對我國民間藝術的興趣,更能激發(fā)起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這樣,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使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
(二)運用多媒體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谡Z文課教學中,教師要適當?shù)倪\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靈感。
(三)運用多媒體可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量,滿足各層次學生的求
運用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課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tǒng)揭示給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大大擴充了信息的傳遞量。尤其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視自己不同的需求獲得認知的滿足。有些教材內容豐富,課時較多,所學知識比較分散,在總結課上,利用電教手段,可以化零為整,把文章結構,各部分的關系集中在多媒體投影上揭示給學生,形成整體認知。
二、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導入新課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技術的圖像顯示模擬逼真,使教學內容形聲化,表現(xiàn)手法多樣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路刺激,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講授課文時,運用多媒體,加深理解
1、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掌握課文主要情節(jié)。
大凡記人記事的課文都有一定的情節(jié)。在記人敘事的課文中,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也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些篇幅較長的記敘文故事情節(jié)比較復雜,學生難以理解。如果使用了電化教學手段,就能使課文內容由繁變簡,學生容易掌握。
2、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挖掘人物形象。
課本中的許多優(yōu)秀人物形象需要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剖析他們的內心世界,挖掘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質與可貴精神。事先,我都制好課件,上課時把圖文并茂的課件放映出來,喚起學生對相關背景知識的回憶,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動人、信念鼓舞人、心靈震撼人,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從而了解了人物形象。
3、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
課本中的許多名家名篇,有的語言流暢明快,有的語言生動活潑,有的語言凝煉含蓄,有的語言樸實感人,有的語言富有哲理性。運用多媒體可充分體會各種語言。
(三)總結練習時,運用多媒體,強化能力
三、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
我也曾聽過本校一位語文老師使用多媒體上的《春》(七年級上)這一課,大量運用了現(xiàn)代化手段。課件中有長達近10分鐘的“春日美景”欣賞,然后又是一首詩、一支曲子、幾幅畫,把一篇課文分割的七零八落,把一節(jié)課肢解的零零碎碎。還有一位老師上《蘇州園林》(八年級上),結果變成了蘇州園林圖片大展覽,作者的情緒沒有了,文章的格調更是被徹底破壞。學生看看錄像、聽聽音樂、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我覺得卻往往是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課后,學生也抱怨“課堂上轟轟烈烈,課后卻空空洞洞”。這樣的語文課,現(xiàn)代化程度確實很高,但效果卻不甚好。
(二)用做課件代替?zhèn)湔n,以多媒體演示代替上課,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直觀化、形象化方面的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難以相比的。但語文教學,多媒體不能代替教師。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可我們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卻成了單純的電腦操作員,只關心屏幕、鼠標、鍵盤,師生之間在特定情景中富有情感的交流變成了人和機器間冰冷的毫無情趣的交流,破壞了語文教學美妙的韻味,當然不可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現(xiàn)在許多所謂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再配上音樂、動畫等元素。甚至圖不對文,缺乏印證,牽強附會……課堂上學生的興趣是有了,但熱熱鬧鬧的一節(jié)課過去之后,似乎什么也沒有留下。
語文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抽象的文字雖不能像直觀的圖像那樣給學生視覺、聽覺的直接享受,卻給學生留下了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可以使學生獲得間接的享受。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區(qū)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