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楷堃
摘要:文言文閱讀學習作為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塊“硬骨頭”,很多同學對文言文閱讀學習不知所云,不知何物。文言文作為古人交流語言,在高中語文學習文言文也是為了交流,架設(shè)現(xiàn)代和歷史的橋梁,學習文言文可以真正了解歷史,欣賞古代文學,懂得古代文化和文明,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履行自己中國人的歷史責任。學習高中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遣詞造句的能力,增強自己煉字閱讀能力,還可以愉悅自己的精神,豐富自己的認知。筆者作為一名高中生,從自己的文言文學習角度探討如何提升高中文言文閱讀能力,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同學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學習方法。
關(guān)鍵詞:文言文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6)01-087-2
文言文閱讀學習作為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塊“硬骨頭”,很多同學對文言文閱讀學習不知所云,不知何物。文言文作為古人交流語言,在高中語文學習文言文也是為了交流,架設(shè)現(xiàn)代和歷史的橋梁,學習文言文可以真正了解歷史,欣賞古代文學,懂得古代文化和文明,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履行自己中國人的歷史責任。學習高中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遣詞造句的能力,增強自己煉字閱讀能力,還可以愉悅自己的精神,豐富自己的認知。筆者作為一名高中生,從自己的文言文學習角度探討如何提升高中文言文閱讀能力,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同學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學習方法。
第一,養(yǎng)成文言文閱讀正確語感。高中文言文學習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語感。文言文閱讀語感是我們在閱讀文言文時,對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也就是我們從直覺出發(fā)整體感知和迅速把握文言文語言信息,在自己原有文言文認知結(jié)構(gòu)基礎(chǔ)上,整合文言文閱讀能力。文言文閱讀學習不僅需要整體認知的積累,更需要整體感知的積淀。現(xiàn)代漢語的學習是基于過去語言學習而成的,對文言文的學習則是需要真正學習而成的,這也說明文言文閱讀學習需要培養(yǎng)自己正確的文言文語感,否則就會舍本逐末了。養(yǎng)成文言文閱讀語感,就需要注重古今文章的表達方式,如文言文中的句式、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需要我們具有敏銳的文言文感悟能力。在文言文閱讀學習中,我們需要以極強的感知能力和體悟能力,才能更好的閱讀文言文。筆者認為養(yǎng)成文言文閱讀語感,需要持續(xù)不斷的閱讀文言文經(jīng)典篇目,如《赤壁賦》、《師說》、《勸學》等列入高考文言文篇目。在文言文閱讀過程中,筆者認為我們應(yīng)把握文言文閱讀時間,正確理解文言文大意,熟練誦讀文言文,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真正做到“眼+口+心”讀到,實現(xiàn)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閱讀效果,為文言文閱讀奠定好基礎(chǔ)。
第二,讀懂弄通文言文閱讀信息。讀懂弄通文言文,還需要我們能顧以今人之心,實現(xiàn)“度古人之腹”閱讀境界。當今社會,在我們國人面臨困難的時候,會眾志成城,團結(jié)一心,會抨擊和鞭撻,會抵御外辱。鏈接古今觀看,我們國人都是一脈相承的,古有杜甫譜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文天祥譜寫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此,我們在閱讀文言文時,要對比聯(lián)想古今思想和情感,以今人之心揣摩古人思想,把握和理解文言文中古人譜寫的情感實質(zhì)。筆者認為在平時文言文閱讀學習中,首先要扎實把握課本學習的文言文,注重課本文言文中的知識點,理解文言文中的字音、詞義和文言句式。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某類文言文文本,筆者認為可以群文閱讀,以群文閱讀為載體,整合同類型的文言文,以某一篇為牽引,遷移學習同類型文本,如,“養(yǎng)生喪死無憾”中的“喪”字音,首先我們可以從“養(yǎng)生喪死”的結(jié)構(gòu)分析,四字結(jié)構(gòu)為并列結(jié)構(gòu),從詞性看,生與死是相同位置,是名詞,養(yǎng)與喪則是動詞,意思是“辦喪事”,在判斷字音的時候,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而不是拘泥于獨個字詞;筆者整理的文言文詞義中,在文言文中應(yīng)用的“寡人、余、臣、吾、仆、予”都可以譯為人稱代詞“我”;“汝、子、爾、若、足下”可以譯為人稱代詞“你”;在閱讀學習《燭之武退秦師》后,群文閱讀了《召公諫厲土弧謗》、《鄒忌諷齊土納諫》、《觸龍說趙太后》,熟悉古代君臣之間的勸諫藝術(shù),探究學習君臣勸諫藝術(shù),學習古今為人處世的意義。
第三,誦讀文言文注重情感熏陶。閱讀高中文言文需要我們以今人之心,從現(xiàn)代人思維和生活角度解讀文言文中的人性,拉近古今文章和語言的距離,消除古今文言文學習畏懼心理,消除古今文言文閱讀隔膜,填平古今文言文閱讀鴻溝,再現(xiàn)文言文中歷史和人性,品讀和體驗文言文中的人生理想、友誼親情和快樂傷悲,追尋文言文中的成敗和坎坷,以文言文的形式上演人生之路,閱讀文言文啟迪自己的智慧,尋找文言文作品中的情感,和文言文中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筆者認為在閱讀文言文時,需要注重對文言文情感的熏陶,強化閱讀文言文能力。如,《陳情表》、《項脊軒志》等文言文篇目,在閱讀的時候,需要品讀文言文深層含義,在熟悉誦讀的基礎(chǔ)上,活躍文言文閱讀思維。在誦讀《陳情表》時,尤其要注意文言文中的感嘆句,把握李密進退兩難的窘狀,通過富有節(jié)奏感的誦讀,感受文言文的情深和情真;又如《季氏將伐穎臾》文中,“求!君子疾夫舍口欲之而必為之辭”一句中的“求”字,充分體現(xiàn)了責備語勢,感嘆字詞表達出孔子內(nèi)心失望之情,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注重文言文中的情感,真正理解文章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是基于古代生活譜寫的素材,是古代生活的高歌。在閱讀文言文時,要以今人之心,感悟古人“我寫我心”的思想和情感,體驗和感悟文言文中的人生,緊密結(jié)合文言文和學生的生活,引導(dǎo)學生品讀文言文,感悟文言文,抒寫文言文,讓學生能夠有情可發(fā),為學生提供思想馳騁的空間,享受文言文中的海闊天空。文言文閱讀需要結(jié)合正確的語感,真正讀懂弄通文言文信息,感受文言文思想情感,品讀文言文中的生命力。
評語:
小作者切合自身文言文閱讀與學習實踐,從語感、信息和情感三方面給出了文言文閱讀與理解的經(jīng)驗,貼合高中學生實際,蘊含豐富哲理,頗值得學習借鑒和加以推廣。點評老師: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