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文
【摘要】:柯坦河是一條古河道,這一流域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臨近河道的古遺址是古人類居住、生活的場所。通過對這些古遺址的調(diào)查研究讓人們對江淮地區(qū)周代文化遺存的特征有所了解。
【關(guān)鍵詞】:古遺址;柯坦河;周代;調(diào)查
柯坦河位于江淮之間的廬江縣境內(nèi),源于廬江縣最高山峰牛王寨東麓的虎洞水源,向南流經(jīng)柯坦鎮(zhèn)、柘元、金橋、梅莊,至藻青山、尹河口與界河合流后,再南流至小河丘入桐城市的菜子湖。柯坦河全長22.2千米,集水面積126.3平房千米。氣候上,該古河道流域?qū)賮啛釒Ъ撅L氣候。地理型態(tài)方面,該古河道流域?qū)俚湫偷那鹆甑貛?,土地高低不平?015年由于引江濟淮工程的需要,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組織考古人員對該地區(qū)的文物遺存經(jīng)行調(diào)查研究,筆者參與了這次調(diào)查,并對調(diào)查結(jié)果經(jīng)行了歸納總結(jié)。通過這次調(diào)查,在柯坦河流域共計發(fā)現(xiàn)古遺址6處。
1、梁墩遺址
該遺址位于廬江縣樂橋鎮(zhèn)樂橋村梁墩村民組。它是典型的臺墩形遺址。遺址表面形狀不規(guī)則,高出周圍農(nóng)田約1~2米。臺地上現(xiàn)存的絕大部分為村民住宅,遺址周圍有一個水塘,南面均為農(nóng)田。調(diào)查人員在該遺址的地表采集到夾砂紅褐陶、灰褐陶片,紋飾有繩紋、按窩紋等,器形有側(cè)扁形鼎足等。根據(jù)文物標本斷定該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末期-周代的古遺址。
鼎足1件。LT-01,夾砂紅褐陶,側(cè)扁型,素紋。殘高2.8厘米。
腹片2件。LT-02,硬質(zhì)灰褐陶,器身飾繩紋。殘高7.6厘米、厚0.8厘米。LT-03,夾砂灰陶,器身飾按窩紋。殘高5厘米、厚0.6厘米。
底片1件。LT-04,夾砂紅陶,素紋。殘高4厘米、厚3.5厘米。
罐口沿1件。LT-05,夾砂紅陶,素紋??趶?厘米、殘高4.9厘米、厚0.5厘米。
2、姚家墩遺址
該遺址位于廬江縣樂橋鎮(zhèn)樂橋社區(qū)姚家墩。該遺址是臺墩形遺址,平面形狀為方形,高出周圍農(nóng)田約2米。遺址臨近古河道,周邊現(xiàn)為農(nóng)田,其地表有灌木叢。在該遺址上采集到的陶片有夾砂紅褐陶、灰褐陶、印紋硬陶等,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器形有錐狀鬲足、柱狀鬲足、鼎口沿等。從采集的標本看該遺址屬于周代遺址。
鼎口沿1件。JD-01,夾砂灰陶,素紋??趶?6厘米、殘高6.7厘米、厚0.5厘米。
鬲足2件。JD-02,夾砂紅褐陶,素紋,柱狀。殘高4厘米。JD-03,夾砂紅褐陶,素紋,錐狀。殘高5.2厘米。
腹片4件。JD-04,夾砂灰褐陶,器身飾附加堆紋。殘高4.4厘米、厚0.7厘米。JD-05,夾砂紅陶,器身飾細繩紋。殘高5.3厘米、厚0.9厘米。JD-06,夾砂紅陶,器身飾繩紋。殘高8厘米、厚0.6厘米。JD-07,灰褐陶,器身飾繩紋。殘高8厘米、厚0.7厘米。
3、堰墩遺址
該遺址位于廬江縣柯坦鎮(zhèn)棗崗村桑園村民組,屬周代遺址。該遺址是山崗地型,分為南北兩部分。堰墩遺址北墩面積約800平方米,遺址離村莊很近,上面長滿了雜草樹木還有現(xiàn)代墓葬,周圍均是農(nóng)田,遺址本體高出周圍農(nóng)田約1~3米。考古人員在該遺址采集的陶片類型有夾砂紅褐陶、灰褐陶,泥質(zhì)灰陶,器形有鬲、罐等,紋飾有繩紋、劃弦紋、捏窩紋等。遺址南墩東北邊距北墩距離約140米,面積約1800平方米。南墩上也上滿了雜草樹木,較北墩海拔略低,遺址上除了有很多現(xiàn)代墓葬還有一座古墓,名曰荷葉包古墓。考古人員在該遺址上采集的陶片與北墩類似。
罐口沿1件。YD-01,夾砂紅褐陶,器身飾粗繩紋。敞口、鼓腹。口沿外部呈灰褐色??趶?5厘米、殘高4厘米、厚0.5厘米。
罐腹底殘片1件。YD-02,夾砂紅褐陶,器身飾粗繩紋。鼓腹、平底。地徑7厘米、殘高4.8厘米、厚0.5厘米。
鬲足1件。YD-03,夾砂紅褐陶,器身飾繩紋。殘高5.4厘米。
鬲口沿1件。YD-04,灰褐陶,器身飾細繩紋,敞口??趶?0厘米、殘高4厘米、厚0.6厘米。
罐口沿1件。YD-05,夾砂灰陶,口部飾有捏窩紋,敞口??趶?厘米、殘高5.5厘米、厚0.8厘米。
腹片1件。YD-06,泥質(zhì)灰陶,器身飾有劃弦紋。殘高4.5厘米、厚0.5厘米。
4、楊家墩遺址
該遺址位于廬江縣柯坦鎮(zhèn)棗崗村楊墩村民組,屬新石器-周代遺址。該遺址分為南北兩部分,均呈臺墩形,高出周圍農(nóng)田約1-3米,平面形狀不規(guī)則。北墩面積約2500平方米,南墩面積約1000平方米。兩處遺址臨近古河道。北墩周邊有村莊,遺址上有樹木雜草還種有農(nóng)作物。南墩的南邊是房屋,北邊有條溝,上面有很多樹木??脊湃藛T在地表采集的標本類型有夾砂灰褐陶、紅褐陶、泥質(zhì)灰陶等,器形有鬲口沿、鬲足、鼎等,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等。
鬲口沿1件。YJD-01,夾砂灰褐陶,器身口部下腹部上飾劃弦紋,腹部飾附加堆紋和粗繩紋。敞口、鼓腹??趶?2厘米、殘高11厘米、厚0.6厘米。
鬲頸部殘片1件。YJD-02,灰陶,素紋,頸徑約5厘米、殘高4.5厘米、厚0.5厘米。
鬲腹部殘片2件。YJD-03,泥質(zhì)灰陶,器身飾繩紋。殘高4.5厘米、厚0.6厘米。YJD-04,泥質(zhì)灰陶,器身飾繩紋。殘高8厘米、厚1厘米。
鬲足4件。YJD-05,灰陶,器身飾繩紋。殘高5厘米。YJD-06,夾砂紅陶,素紋,殘高4.5厘米。YJD-07,夾砂紅陶,素紋,殘高4厘米。YJD-08,夾砂紅陶,素紋,殘高3.8厘米。
館口沿1件。YJD-09,泥質(zhì)紅陶,素紋。卷口,口徑9厘米、殘高2.5厘米、厚0.8厘米。
腹片3件。YJD-10,灰陶,器身飾回紋。殘高3.1厘米、厚0.5厘米。YJD-11,灰陶,器身飾弦紋。殘高3.8厘米、厚0.5厘米。YJD-12,灰陶,器身飾弦紋。殘高3.9厘米、厚0.5厘米。
5、王家墩遺址
該遺址位于廬江縣柯坦鎮(zhèn)城池村王屯組,屬周代古遺址。遺址呈臺墩形,高出周圍農(nóng)田約2-5.1米,平面形狀不規(guī)則,分南、北兩部分,中間為狹長條形水塘。遺址表面有大量民房,現(xiàn)存面積約30000平方米。考古人員在地表采集有夾砂灰褐陶、紅褐陶和印紋硬陶片,器形有鬲足、罐、盆等,紋飾有繩紋、葉脈紋、弦紋等。
盆口沿1件。WJD-01,夾砂灰褐陶,器身飾附加堆紋。敞口、鼓腹??趶?6厘米、殘高7厘米、厚0.5厘米。
罐口沿1件。WJD-02,夾砂紅陶,器身飾繩紋。斂口、鼓腹??趶?4厘米、殘高10厘米、厚1厘米。
罐口沿1件。WJD-03,黑灰陶,器身飾弦紋。敞口、鼓腹??趶?2厘米、殘高5.5厘米、厚0.5厘米。
罐口沿1件。WJD-04,硬質(zhì)灰陶,器身飾繩紋。卷口、鼓腹??趶?6厘米、殘高6.5厘米、厚0.7厘米。
鬲足2件。WJD-05,夾砂紅陶,器身飾繩紋。殘高7厘米。WJD-06,夾砂灰陶,器身飾繩紋。殘高6.7厘米。
腹片1件。WJD-07,硬質(zhì)灰陶,器身飾葉脈紋。殘高6.4厘米、厚0.5厘米。
罐底片1件。WJD-08,夾砂紅陶,器身飾小窩紋。殘高2.9厘米、厚2厘米。
6、海家墩遺址
該遺址位于廬江縣柯坦鎮(zhèn)柿樹村楊橋村民組,屬周代遺址。遺址呈臺崗形,臨近古河道,高出周圍農(nóng)田約0.8~3.4米,平面形狀不規(guī)則,面積約8000平方米。遺址上有有樹林,下面是農(nóng)田??脊湃藛T在遺址上采集的陶片類型有夾砂灰褐陶和紅褐陶,紋飾類型有繩紋、附加堆紋,器形有罐、盆、鬲足等。
罐底座1件。HJD-01,紅陶,素紋。底徑12.6厘米。
罐口沿1件。HJD-02,硬質(zhì)灰陶,器身飾附加堆紋、繩紋。
斂口、平腹??趶?0厘米、殘高8厘米、厚0.5厘米。
罐口沿1件。HJD-03,夾砂紅陶,器身飾劃弦紋。
敞口、鼓腹??趶?8厘米、殘高11厘米、厚1.2厘米。
罐口沿1件。HJD-04,夾砂紅陶,器身飾繩紋,敞口??趶?2厘米、殘高8厘米、厚0.5厘米。
罐口沿1件。HJD-05,夾砂紅陶,器身飾繩紋,淺口??趶?0厘米、殘高7.3厘米、厚0.3厘米。
盆口沿1件。HJD-06,泥質(zhì)灰陶,器身飾弦紋、繩紋,敞口??趶?8厘米、殘高6厘米、厚0.5厘米。
鬲足1件。HJD-07,紅陶,素紋。殘高3.5厘米。
腹片2件。HJD-08,硬質(zhì)灰陶,器身飾網(wǎng)紋、附加堆紋。殘高5.5厘米、厚0.7厘米。HJD-09,硬質(zhì)灰陶,器身飾繩紋。殘高6厘米、厚0.7厘米。
通過對這些遺址的調(diào)查和遺址表面標本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jié)論:其一,這些古遺址均臨近古河道且為高大的臺型地。它驗證了古人類擇水、擇高地而居的生活習慣。其二,從標本類型、器形、紋飾來看,這些遺址大都是周代遺址。這一時期的陶器具有以下特征:陶質(zhì)仍以夾砂陶為主,但比例有所下降,泥質(zhì)陶數(shù)量上升;陶色仍以紅褐、灰、黑皮三種為主,灰色陶器比例上升與紅褐色陶器數(shù)量相當;紋飾以素面為主,但繩紋數(shù)量有所上升,其他紋飾較少;器形有鬲、豆、缽、盆、罐等等。其三,從遺址的斷層、剖面來看,這些遺址歸屬于江淮地區(qū)的周代文化遺存。
轉(zhuǎn)引自《廬江縣志》第104頁,黃山書社。
轉(zhuǎn)引自陳小春《安徽長豐古城遺址發(fā)掘報告》來源于《文物研究》19期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