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麗偉
摘 要:高中體育教學普遍存在內容安排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教學目標模糊,缺乏梯度性等問題。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的實施,要有新策略,需要調整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模式,增加課程吸引力;尊重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塑造自身,提升教學能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4-0042-01
長期以來,在高考壓力下,許多高中學校都把教學工作的重心放在文化課上,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大多不夠,許多體育教師對待教學活動也不免缺乏積極性、主動性,高中體育教學現(xiàn)狀令人堪憂。新課程標準頒布以后,對高中體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重申了體育教學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在新時期,我們不能再忽視體育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特殊作用,而要切實審視體育教學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針對現(xiàn)象,采取措施,力爭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的能效,全面推展素質教育,不僅努力提高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還要著力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意識。筆者通過對身邊一些中學的體育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希望能給同仁一些啟示。
一、高中體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安排陳舊,教學模式單一
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體育教學目的是為了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以更好地面對學習、生活中的眾多挑戰(zhàn),因此,體育課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該注重科學性、合理性,同時還應與時俱進,并根據(jù)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調節(jié)、設計。但目前體育教學內容普遍比較陳舊,有不少訓練內容是單一、重復的,很少有新內容的補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硬性規(guī)定學生必須完成的標準和目標,缺乏彈性而且沒有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學生要么覺得學習內容枯燥乏味,對體育課難以提起興趣;要么覺得自身很難完成,對體育課產(chǎn)生恐懼心理……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育。
(二)教學目標模糊,缺乏梯度性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部分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試圖運用一些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改進教學實踐,但是他們對新理念的理解并不徹底、深入,所以在應用過程中不免出現(xiàn)一些偏差。例如,對于“愉快教學”的理念,一些教師認為這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放開手腳,自由發(fā)揮,只要他們玩得高興就行;而對“成功體育”的理念,他們則解讀為是可以降低體育考試的要求,這樣就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過關”,都能“獲得成功”……這樣推行新的教育理念,結果只能是讓體育教學脫離既有軌道,讓教學內容失去系統(tǒng)性、連貫性,讓教學目標難以貫徹、落實,也達不到對學生體能、素質的梯度訓練目的,讓體育教學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空有奔馳的速度,卻難以抵達目的地。
(三)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特點
傳統(tǒng)的體育課教學模式,老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顯得十分呆板。而上課的效果呢?往往是老師講得口干舌燥,示范得汗流浹背,學生則聽得疲勞,看得乏味,反復的練習更是讓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大減,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感受、體驗到體育健身的樂趣,所以教學效果不佳。同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強調學生對命令的服從、紀律的遵守,學生們雖然步調一致、行動統(tǒng)一了,卻失去了個性。其實,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對于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所以對于體育課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而體育教師的墨守陳規(guī)就是忽視了學生這種個性的差異,也剝奪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權利,是不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束縛了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二、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的實施策略
當代高中生大都崇尚個性、思想活躍、愛好廣泛,很難適應傳統(tǒng)體育課教學中被動聽課、紀律嚴明的組織形式,而且傳統(tǒng)體育教學往往只注重身體訓練而忽視了學生的內心體驗,這是很難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的,所以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的實施,要有新策略。
(一)調整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模式,增加課程吸引力
中醫(yī)講究“辨證施治”,體育教學改革也是一樣,教學內容有問題就要調整內容,教學模式不合理就要更新模式。時代在發(fā)展,體育知識、信息也在不斷地更新,因此體育課的內容也要適時吸收、容納新鮮的“血液”和“營養(yǎng)”,并且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安排,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協(xié)調多種教學模式,比如,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根據(jù)身體狀況和實際能力來選擇能接受的、適合的練習方法,讓不同身體條件和運動能力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己的訓練目標,獲得成就感,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另外,可以采用競賽、游戲等多種新穎的形式進行教學,避免一味地講、學、練,讓學生在玩中展示自己、挑戰(zhàn)自我,也會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傊?,只要教師能夠注意到教學內容安排的新穎、系統(tǒng)、梯度性,教學模式、手段的多樣性,就能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運動習慣、體育意識。
(二)尊重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
塑造自身,提升教學能力。“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所以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目前是廣大教師的共識。體育教學也是一樣,不只是要學生被迫去運動,不得不學習體育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思想上深刻認識、了解體育,積極培養(yǎng)運動習慣,形成正確、持久的體育運動觀念。與此同時,教師要想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理想,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是一個重要的前提,只有教師處在不斷學習的狀態(tài)中,才能夠正確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制定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目標,鉆研摸索全新的教學方法,為教學內容補充“能量”,為教學模式挑選合適的“外衣”,給予學生適宜的學習空間,讓高中體育教學發(fā)揮其應有的最大效應。
綜上所述,盡管高中體育教學存在問題,也面臨挑戰(zhàn),但我們不斷積極參與改革與實踐,依然可以期待體育教學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1]王旸.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成功(教育),2010,(09).
[2]安富海.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8,(32).
[3]牛鵬飛.淺談農(nóng)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教師),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