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梅
化學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是化學的最基本內容與最基礎的知識,是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分化點,更是高考的重點。如何在短時間內高效的搞好化學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部分的復習,是化學教師探究的話題之一。
就2013~2016年高考化學試卷中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題目進行分析,對高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復習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一、近4年高考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各知識點的命題統(tǒng)計情況
注:第II卷有部分化學試題需要運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才能做出,又屬于元素化合物知識或化學實驗部分的以及選考題沒統(tǒng)計。
從上表分析中看出,高考把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作為“核心知識”進行重點考查。
二、2017年化學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復習策略
1、研究考綱,提高復習效率。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通過研究學習,可以把握高考命題趨勢,明確復習重點,可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效率。復習時要以課本為復習過程的支撐點,按照《考試大綱》要求的知識內容,逐條逐點對照過關,使課本的知識內容系統(tǒng)化和結構化,構建學科主干知識網絡,充分理解每個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形成堅實的知識體系。
2、遵循《考試說明》,緊扣課本夯實基礎
課本是知識與方法的重要載體是復習之本,只有真正掌握課本上的每一個知識點,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部分高考題直接取材于課本如:2013年:第10題濃鹽酸和鐵反應、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第28題可逆反應中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2014年:第9題A、B、C三個選項的方程式,第10題的四個化學實驗裝置圖;2015年:26題鋅錳干電池;2016年:第7題所涉及的化學反應,等等。
回到課本不是要對課本知識死記硬背,而是要通過對課本內容深入的領會和理解來掌握化學知識。在復習中要增強對課本的使用意識,以課本為復習過程的支撐點,按化學科《考試說明》要求的知識內容,逐條逐項的對照過關,使課本的概念與理論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網絡化。即將零碎分散而繁雜的知識點串聯成知識線,再將各知識線并聯成知識網,從而形成知識面。使概念理論濃縮與凸現,便于“系統(tǒng)記憶”。從而達到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中學化學基本概念、理論知識,形成結構合理、完善的理論知識網絡的目的。
3、歸納總結,講究效率。
在復習過程中,要對各種相關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首先要將相關概念、理論知識進行并合和串聯,如四大平衡即“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都可以用化學平衡來進行統(tǒng)領或從化學平衡來歸納和發(fā)散。其次是要將基本概念、理論知識置于化學學科的大環(huán)境中,注意基本理論、基本概念與元素化合物、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交叉融合?;瘜W概念零碎分散,而且不少概念相似難辨,這是化學學科的特點與難點。因此,我們有必要借助表格與圖形來區(qū)別相關概念。注意在復習中挖掘不同概念的相互關系,著力找出它們的相似點,相異點及聯系。進行科學分類,精心對比。如在強弱電解質的復習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會畫一張圖即冰醋酸中加入水的導電性圖,能熟練填寫兩張表即一元強酸與一元弱酸從各個角度的對比表。這樣對強弱電解質的認知更加深入,凡涉及強弱電解質的題目可以說大部分能夠解決。
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體積的鹽酸與醋酸的比較
相同pH值、相同體積的鹽酸與醋酸的比較
4、精講精練,鞏固復習效果。
課堂精講,講清重點、難點、易混點,講清知識體系。課后精練才能既有典型性、針對性,又有啟發(fā)性、時代性。學生才有時間和空間去進行歸納反思,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yōu)化思維過程,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提高和鞏固復習效果。也只有通過精講精練,鞏固復習,才能避免出現“剛復習過的知識,變換角度再出現時,學生失分嚴重”、“剛復習的內容,本次考試中出現,學生卻不能復述、再現”等現象。
復習過程是一項具體、細致、系統(tǒng)的工作,而化學學科的特點是知識點較分散,基本原理、概念較多,知識間的聯系又比較緊密,所以,在化學學科的復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為指導,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網絡,知識點要落到實處、知識主線要清晰、知識要系統(tǒng);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擺脫題海戰(zhàn)術的羈絆,突出學科的重點、主干知識,把日常訓練內化為學生的能力,注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提高復習的效率和效益。
總之,高三備考復習是科學的、有計劃的復習過程,要以《考試大綱》為依據,明確復習要求。研究高考試題,把握復習方向。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在新一輪高考中就會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