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麗
摘要:對于初中英語教師而言,在教學中總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手段和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同時還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模式進行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重點就是需要英語教師能夠不斷地引導學生來進行訓練,通過這種高效課堂教學的訓練,達到有效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法;提高探究
英語閱讀作為學習第二外語的中國學生來說,對于他們來說意義重大,這不僅關系到他們日常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也關系到他在進行學習過程中的各項英語應用能力的效果,從目前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可以清楚地看到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來進行關注英語閱讀學習,認為只有不斷提升英語閱讀學習的效果才能夠真正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和英語學習的效果。英語閱讀是建立在具有一定語言基礎上的學生的整體性學習的開始,這種整體性學習對于學生來講是對語言總體的一種有效把握和完善。無論是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對于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講,閱讀教學都能夠發(fā)揮其重要的作用,這種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伴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讓初中英語教師能夠從思想上認識到英語閱讀教學作為英語詞匯教學和英語語法教學以及英語句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閱讀教學水平提升了不僅能夠有效地保障英語詞匯教學和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開展,還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英語閱讀的習慣,這種英語閱讀的習慣往往就是提升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基礎。其次就是要讓學生的被動課堂學習變成主動的課堂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學生而言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學習和思維能力的轉變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動手,同時能夠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改進學習的效果,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英語學習效果的提升和完善。另外在構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內容要讓教師在進行英語的閱讀教學的時候,能夠更加有效地對于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設計,這種對于英語閱讀問題設計的科學化程度,往往直接影響著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抓住教材,靈活引導
學生學習英語接觸到的第一手閱讀資料就是教材課文,任何一篇教材課文都應該成為學生閱讀學習的材料、資料,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閱讀素材,用閱讀教學的模式展開對課文的講解。
1、提出課文相關的問題,問題要從閱讀整體思想與細節(jié)兩處綜合設置。
2、規(guī)定時間,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行瀏覽閱讀課文。
3、停止閱讀,鼓勵學生舉手發(fā)言,針對問題給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
4、暫時不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論,直接引領學生回歸課文,開啟教學,杜絕一句一句地肢解翻譯,而是要從整體篇章、段落進行分析把握,讓學生明確每一段落的大概內容,對于其中的陌生詞匯與語法項目單獨提出講解,并要求學生熟讀或背誦這些段落。
5、在課文講解的尾聲,讓學生每人寫一份關于這篇文章的縮寫,要求學生寫出中心內容,點明文章主旨,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能夠正確解說這篇文章。
三、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
閱讀是讀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聲的過程。因此,閱讀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在全神貫注地讀的過程中推敲作者的寫作意圖,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運用啟發(fā)式調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運用閱讀材料的廣泛性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巧設檢測題,發(fā)揮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限定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這樣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綜合、比較和分類以及抽象與概括等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養(yǎng)成認真檢查和復核的習慣
切不可忘記培養(yǎng)學生認真檢查和復核答案的習慣。檢驗答案實際是重審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有機結合的重新運作。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仔細分析錯誤選項的原因,充分考慮所選擇的正確選項與材料中的基本事實、語法結構、邏輯線索、作品的內在涵義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等諸多方面是否一致。所以,檢查答案、核對全文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高其理解正確率的重要措施。
五、注重課外閱讀指導,延伸課堂教學
課外閱讀應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與延伸,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而豐富的知識、經驗又有利于更有效地閱讀。由此循環(huán)往復,閱讀水平將逐漸提高,知識經驗也將日益豐富。就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而言,學生必須將閱讀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閱讀教學如果僅僅停留在課內,學生的閱讀實踐則太有限。課外讀得越多,詞匯復現(xiàn)率越高,對單詞和詞組就越熟悉,閱讀的速度也就越快,理解能力也就越強,進而形成課內外閱讀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課外閱讀應以興趣性閱讀為主,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較大的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自由,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閱讀材料。這時的閱讀,才是更具有真實意義的主體自我發(fā)起、自我體驗和評估、自我豐富和提高的閱讀,才是更高層次上的主體全面參與的閱讀。而范圍廣的課外閱讀也是擴大背景知識的重要手段。
教師都明白,閱讀是一個多因素作用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靈活的閱讀技巧,是主要目的,只要堅持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段落領悟能力,信息把握能力,全文歸納能力,并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一定能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名閱讀能力較高的學生,他的聽、說、寫的技能還會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