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姿
【摘要】結構助詞“的、地、得”是漢語中經常使用的詞,在日常 工作和學習中,常會有人提到“的”“地”“得”用法的問題,不少人對 “的、地、得”用法也是含糊不清,亂用一氣。在平時的漢語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泰國學生在漢語結構助詞“的、地、得”存在一些偏誤。本人提出了漫畫來幫助學習者的教學法,希望通過《的、地、得》漫畫,對結構助詞“的、地、得”學習起來直觀易懂,在愉快的狀態(tài)下學習漢語,并能提高學習者的漢語水平。
【關鍵詞】漫畫教學法 結構助詞“的”、“地”、“得”
前言
在泰國的大學中,雖然有很多學生對中文抱有濃厚興趣,但問題是 這些學習者的聽說讀寫能力很低。大部分學習者還沒有辦法將所學到的中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特別是語法讓學習者感到不明白,尤其結構助詞“的、地、得”難以理解,不少人對“的、地、得”用法也是含糊不清,亂用一氣,而且課本一般都是多字少圖片,所以會讓學習者不專心看語法教材。這些原因讓學習者在日常交流中找不到信心,所以不明白漢語的用法也會影響到學習中文的效率。
為了能夠減少學生學習漢語語法(助詞“的、地、得”)的困難,使 學習者對這些助詞感興趣,并能在愉快的狀態(tài)下學習漢語,本人提出漫畫教學法來解決感興趣的問題。因為“漫畫”會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容易被學習者接受和喜愛。本人希望學習者通過漫畫教學法能夠更有效率地學習結構助詞“的、地、得”進而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者的漢語水平。
一、研究范圍與研究方法
本文將從第二語言習得角度考察泰國學生對結構助詞(“的、地、得”)的習得情況,在此過程中將會結合助詞(“的、地、得”)的用法 進行來描寫,并嘗試分析泰國學生在學習結構助詞(“的、地、得”)過程中產生偏誤的原因并提出教學對策。在文章撰寫過程中將運用以下幾種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設計“學習者對助詞(“的,地,得”)困難的原因”
統(tǒng)計法:使用 SPSS 統(tǒng)計軟件對泰國華僑崇圣大學本科中文系大二學生問卷調查結果作統(tǒng)計用于偏誤分析
實驗法:將被實驗的學生分成兩班,其中一班采用傳統(tǒng)講授的語法結構助詞(“的,地,得”)另一組則采用漫畫教學的方法。最后將以考試的成績及卷面情況來評定。
文獻資料:通過前人資料總結出泰國學生語法的學習難點,并有選擇性的進行教學。
圖表法:適當利用圖表反映統(tǒng)計內容,讓內容直觀易懂 。
二、漫畫教學法的優(yōu)勢
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姚忠先說:我認為漫畫除了成為一種無益身心的娛樂外,無助于學生的學習。忽視了很多漫畫在輔助教學方面的價值。漫畫與教育,與生俱來就有著十分深厚的淵源,從漫畫創(chuàng)始的那一天起,它就肩負起教育人、激勵人、省示人的作用。如果我們能夠恰當?shù)剡\用到流行漫畫資源來做輔助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成人應當有目的、有選擇地為兒童推薦漫畫書,并進而引導他們的閱讀和思考。漫畫可以激發(fā)思考漫畫的特點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最豐富的含義,而其中一些隱含的意義則需要讀者去思考,去想象。實際上優(yōu)秀的漫畫書也能講述復雜的、內容更多的故事,漫畫書并不是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淺顯、無聊和毫無深度,反而能有針對性地滿足特殊讀者的需求
三、數(shù)據統(tǒng)計與實驗分析
1、數(shù)據統(tǒng)計
根據學習者的問卷調查顯示 90% 的學習者對多字少圖的教材沒有產生興趣,所以很多學習者不想看語法教材以及不想上語法課。這些原因影響了學習者的學習漢語水平。在文獻資料調查中可以知道,80% 的學習者是用錯構助詞(“的,地,得”) 的,尤其(“地,得”)的錯誤情況更為嚴重。學習還是要存在分析(“地,得”)的問題用法。如下:
猛烈(的)北風、勝利(得)到達、慘痛(得)教訓、憤怒(得)聲討、鮮艷(地)紅旗、勇敢(得)戰(zhàn)士、迅速(地)前進、耐心(得)說服、豐富(的)經驗、熱烈(地 )慶祝、 巨大(得)變化、服務(得)周到、 廣泛(的)閱讀、描寫(的)生動、觀察(地)仔細、感動(地)流淚
根據文獻資料來分析偏誤,如下:①學習者沒有明確使用(“的、地、得”)的用法;②學習者經常把 “得”修飾狀語及補語。
2、實驗分析
根據調查文獻資料以及問卷調查使本文發(fā)現(xiàn)了主要的問題就是“多字少圖的教材太無趣,以至于使學習者不想看教材,所以隨著這樣的情況 影響了學習者的漢語水平。針對這些問題,所以本人提出了一種教學法 ——漫畫教學法。為了使學習者對語法教材感興趣,本書主要以圖多字少的形式對學習者進行教學,用簡單的話來解釋組詞(“的,地,得”)用法。本人將學習者分成兩個組,其中一組采用傳統(tǒng)講授的語法結構助詞(“的,地,得”)的方式,而另一組則采用漫畫教學的方法。另一組看(“的,地,得”)漫畫,最后將以考試的成績及卷面情況來評定。
用漫畫教學法的組考試的考試情況比沒有接受到漫畫教學法進步了很多,學生可以清晰地理解三個助詞的區(qū)別和用法,而且部分學生也會根據老師的漫畫通過自己的理解來描述三個助詞的區(qū)別和用法,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加深了記憶。
四、總結
學習者在面對形象的圖片時能夠很快激發(fā)起她們的想象,即使一些虛詞很難理解,但是在圖片的幫助下很快就能夠理解其中的差別和用法,所以筆者認為將漫畫化運用于大學的漢語教學課堂是可行的,特別是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中虛詞(“的、地、得”)的解釋是有很大啟發(fā)性的,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種新手段 ,值得漢語教學者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姚忠.淺談漫畫與教學之我見[J],長順縣擺塘中學,550700
[2]蘭海.不妨主動為孩子選擇優(yōu)秀漫畫書[J] 中國教育報, 2011 年6 月2 日, 第004版六一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