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yīng)
摘要:教育機智是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可缺少的內(nèi)在品質(zhì),它包括對教育情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與把握、選擇與判斷以及處理與行動。教師的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能根據(jù)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yīng)變地及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良好的綜合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是教師嫻熟運用綜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關(guān)鍵詞:教育機智; 教師; 課堂教學
前不久,我隨堂聽了本校一位年輕教師執(zhí)教的《小白兔和小灰兔》識字教學,給我留下了許多思考和感觸。
【案例】
課堂上,老師如行云流水般地組織著識字教學。當進行口頭組詞板塊的教學時,學生個個小臉漲得通紅、小手舉得老高。學生興趣真濃!
“同學們,‘拉可以組什么詞呀?”
“拉車?!贝蠹页堕_嗓子大聲回答。
“誰能主動站起來組一個詞語?”
這時,一個帥氣的小男孩自告奮勇地站起來,一本正經(jīng)地答道:“拉屎?!鳖D時,教室里哄堂大笑。小男孩也跟著笑了起來。
老師見狀,面呈怒色,提高嗓門兒吼道:“‘拉屎、‘拉屎,你就知道會‘拉屎?!?/p>
“同學們,你們說他組的這個詞對嗎?”老師接著問學生。
“不對!”同學們搖著頭齊聲答道。
我注視著剛才的這個小男孩,只見他臉上的笑容已蕩然無存,把頭埋得低低的,手指極不自然地擺弄著鉛筆……
【反思】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yīng)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應(yīng)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獨特感受。
其實,我認為小男孩回答的“拉屎”一詞還算妥當。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詞匯量還“捉襟見肘”,正處于積累的初始階段,何況“拉屎”一詞更是來源于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是生活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事情,教師真不應(yīng)該給這個學生當頭一棒。
我對老師如此簡單的處理方式感到不滿。首先,老師沒有尊重這個小男孩,她用“溫柔”的方式傷害了學生,讓他羞愧不已,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我想,這節(jié)課上,小男孩還有心思來學習嗎?其次,老師的強勢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男孩被老師批評的那一刻起,他始終把頭埋得低低的,失落伴隨著他直到下課。我不敢想象,小男孩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自告奮勇地舉手回答問題嗎?還會喜歡老師的語文課嗎?還喜歡語文嗎?他還會充滿自信嗎?……
如果老師這樣來處理,效果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
“你真勇敢,第一個自告奮勇地站起來回答問題。不過,我們是文明人,要說文明語,‘拉屎一詞不適合在學校這樣的場合說,你能重新組一個詞語嗎?”這番話語既表揚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還及時糾正學生用語要文明,當然也給了學生重新回答問題的機會。
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生成的,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當有蜜蜂飛進教室的時候,當有同學回答問題不妥當而引起哄堂大笑的時候,當有女生伏在課桌上哭泣的時候,當有兩個男生打架的時候,當有個別學生做其他科作業(yè)的時候,你會怎么處理呢?
我想,不同的教師遇到相同的問題會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但不管你如何處理,尊重學生是第一要務(wù)。教師敏感地、正確地、隨機應(yīng)變地及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來解決課堂上的意外問題,正是教師良好的綜合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也是教師嫻熟地運用綜合教育手段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叫教育機智。
參考文獻:
1.李允,李如密. 教學機智的意蘊、要求及修煉[J]. 教育科學研究. 2008(06)
2.王衛(wèi)學. 論教師的教育機智[J]. 職業(yè)教育研究. 2004(04)
3.郭元祥. 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三個基礎(chǔ)[J]. 教育科學研究. 2008(01)
4.吳章貴. 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教育機智[J].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06(09)
5.王萍. 教育現(xiàn)象學視域中的教育機智[J]. 教育科學研究. 2012(04)
6.霍金寧. 教師教育機智的生成及教育學意義[J]. 現(xiàn)代教育論叢.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