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芬雪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學校課堂教育,為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為教師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筆者身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從自身教育工作實踐中,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優(yōu)化教學,淺談幾點自己的認知。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shù);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30-01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而信息技術(shù)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集聲、像、圖、文于一體,將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變無形為有形,變平面為立體,讓凝固的語言文字鮮活起來,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事半功倍之效。正因為具備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信息技術(shù)才飛進尋常課堂中,成為教師們青睞的寵兒。但在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學科的結(jié)合,卻沒有達到1+1≥2的效果。這需要教師對多媒體的應用要有一雙慧眼,找準恰當?shù)臅r機,匠心獨運地選擇適合的多媒體輔助手段為語文教學服務,讓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課堂相融相生,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精心設計時機,激發(fā)學習興趣。
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薄芭d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多媒體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等特點,可視可聽,可靜可動,它以其鮮艷的色彩、悅耳的聲音、生動的形象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中去感受認知。如,我在教學《田園詩情》時,首先想到了荷蘭的異國風情,學生在這方面的感性積累較少。為解決學生潛意識里的這一空白,我便讓學生先領略實實在在的荷蘭風光的錄像為教學的開課。錄像中配有田園風光,清遠悠閑的音樂,漸漸地把學生帶入那種看似離他們很遙遠,但卻近在咫尺的荷蘭美景。這樣的導入教學,學生如身臨其境,很好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所有學習感官。
二、準確把握時機,關注情感體驗
多媒體是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確定的。多媒體走入課堂,也加快了課堂教學的進程,使教學節(jié)奏緊湊,教學效率提高,實現(xiàn)了為課堂四十分鐘“擴容”。課文中一些比較復雜的說明、描寫部分,過去費許多口舌也不一定說清楚,現(xiàn)在卻變得好理解多了。在激發(fā)情感方面,多媒體教學也發(fā)揮了其獨特的優(yōu)勢。如學習《二泉映月》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提示學生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復傾聽的過程中,他們聽出了阿炳的憂傷、孤獨與痛苦,也聽出了阿炳面對悲慘的人生遭遇時,他內(nèi)心洶涌的波濤聲,那是他對藝術(shù)執(zhí)著的熱愛與追求,旋律中回蕩著阿炳要與命運抗爭的決心與誓言。良好的多媒體音響效果,豐富了學生的視聽體驗,使他們對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三、合理利用時機,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學生的表達無非是口語交際和寫作。生活中很多的事例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最佳素材,如何能夠把這些最有利的素材引到課堂是最關鍵的。然而多媒體則是最佳選擇。課堂充分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聲情并茂的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再一次地走進真實的生活去感知,去觸摸,去體會。
如《春游》的口語交際一課,我就借助多媒體這一有利平臺為學生盡情地展示了春天萬物的變化:春雨在柔和的春風中沙沙下;柳枝抽出點點嫩芽;燕子在田野間翩翩起舞;人們在這美麗的春景中忙忙碌碌……美麗的春景,繁忙的春事配著柔和的音樂,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情不自禁地勾起他們美好的回憶和美麗的遐想。借著這一契機,學生們大膽地真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
在口語交際課上巧妙地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靜態(tài)的空間想象變?yōu)閯討B(tài)的人物活動,把無聲,靜止的內(nèi)容變?yōu)橛新曈猩纳鷦赢嬅?,積極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說起來聲情并茂,進而真正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表達能力。
四、巧妙運用時機,優(yōu)化教學資源
在教學時能夠有效的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它為自己的教學更好的服務。這樣學生接收到的知識信息會更豐富,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了開闊,語文的教學空間同時也得到了延伸。從而更好的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開放性。
如張老師在教學《水》一課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深的了解缺水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使學生小小的心靈真正受到觸動:“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我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了大量的關于缺水地區(qū)的圖片,以及文字材料。讓學生邊讀邊欣賞關于缺水給人類帶來的不幸。在這個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了,學生從多個方面了解了缺水面臨的事實。從文中孩子對水的渴望,使孩子們的感受和小作者達成共鳴:“對水資源要萬分珍惜”,用這種特殊情境去叩擊學生心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感知、情感等種種心理功能,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在語文的教學中,我深深地知道,語文書中現(xiàn)有的文本資料只是一種教學媒介,更重要的是我們教師要借助也這些文本去拓展更多更新的知識。再如教學《開天辟地》一課時,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了解到更多神話的資料。為此,我利用了多媒體在課尾安排了欣賞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欣賞《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這樣,學生在神話資料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就更多了,學習的興趣也濃厚了。最后以一句:“關于神話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請同學們課下找一找,讀一讀?!边M而又鼓勵學生多搜集,多讀書。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能靈活而又精心安排多媒體使用的時機,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從而發(fā)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
(作者單位:福鼎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