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萍
【摘要】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以注重開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生動活潑的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而實驗教學這種教學形式恰恰可以很好的實現(xiàn)素質教育,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達到全面發(fā)展學生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實驗教學 能力訴求 素質教育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系統(tǒng)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功能、行為、發(fā)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等的學科。作為一門嚴謹?shù)淖匀豢茖W,可以說它也是一門實驗科學,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本研究方法的學科,在生物學的教學中,當然要重視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實驗是對許多生物現(xiàn)象最清晰有力的解釋,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因其微小必須通過顯微實驗才能觀察清楚,很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新課改中,新課標更是明確提出“倡導探究性學習”,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創(chuàng)造。在實驗教學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提高了技能,而且還享受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帶來的自信和欣喜,并在此過程中逐漸提高了其各方面的能力,這也恰恰符合我們一直倡導的素質教育的觀念,所以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極其重要的地位。
遺憾的是,由于教學軟硬件等各方面條件的缺失,我們的生物實驗教學起步較晚,不少地方仍為“口頭式”實驗,即老師仍以教授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為輔,學生不能以第一實施者真實地參與實驗中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最大限度地加大生物實驗教學的力度,強化實驗方法和技能,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這里究竟怎樣通過實驗教學完成素質教育的,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黑格爾說過,“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shù)事物上去”。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有了這個動力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且學得輕松而有成效??墒菍W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傳道”引導學生, 學生才會對所學知識好奇,而怎樣把好奇延續(xù)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并且形成一種美好的學習品質,還要教授給予適時適當?shù)募?。而實驗課優(yōu)勢在于,其本質就是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規(guī)律,這樣學生就并非一味的接受,而是主動參與、積極探究,變成了學習的主體。所以實驗課是增加學習趣味性的一個很好的形式。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故一節(jié)課的導入是否能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就顯得至關重要。探究的動力源于質疑,所以很好的設疑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開啟智慧源泉。但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切不可設計太難的問題,這樣會使學生無所適從,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厭學;當然也不能過于簡單,以至于學生認為沒有探究的必要,也會減弱他們的學習激情。
二、培養(yǎng)團隊意識
當今世界,就是一個快速發(fā)展、不斷刷新的世界。每天都有很多的信息撲面而來,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上又充斥了諸多觀點。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出真正所需要的,不但需要極強的分辨能力,還需要極高的專業(yè)訴求。這就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于是團隊意識在其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信息時代的學生就應該從現(xiàn)在做起,培養(yǎng)與人溝通、與人合作的能力。但是高中生在學校這個比較單純的環(huán)境中,與人交流的對象主要是家長、老師和同學,相對缺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實際上,實驗課則是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的一種非常好的途徑。那么,具體在做實驗過程中如何提升合作意識呢?
我認為,分組學習是非常好的方法??蓪W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5-6個成員左右,將實驗細化,以便給各小組分配任務,因其緊密相聯(lián)性,故各小組必須協(xié)調配合才能得出最終的實驗結果。這樣各小組的成員之間因其目標的一致性,就會統(tǒng)籌規(guī)劃,有序地分工合作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思維,提高了交流能力,更有極強的團隊意識性,而且能體會到無以言表的快樂。
三、梳理知識網路
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謹遵“3W”“5H”原則,即why(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和怎么做、如何做、誰來做、什么時候做、做到什么程度。生物實驗更是如此。在每次做實驗前,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這樣才會主動思考用何材料器具,科學設計操作步驟,重點標注注意事項,從而主動構建好實驗的知識網絡,做到成竹在胸,進入實驗室后邊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
對于難度較大的實驗,學生先預習,教師再對實驗難點和要點加以點撥,以便學生掌握要領,使實驗達到預期目的。比如:在觀察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中,動手實驗之前,老師引導學生復習與實驗相關的一些基礎知識,像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特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等內容,再著重點撥原生質層、細胞液、滲透作用等重難點,學生熟悉了這些內容,在操作過程中才不至于手忙腳亂,從而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即使不成功,學生也會主動根據所學知識去分析、反思失敗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探究的意義。
四、提高能力訴求
新課標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知識與技能”,更是提高了對于學生的能力訴求。知識雖然很重要,但是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今年的高考更是凸顯了對于學生能力的訴求。在學校教學中,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式著力點都在幫助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努力提高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來適應當代這個發(fā)展日益迅速的社會,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只有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討論、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綜上所述,通過實驗教學,不但可以成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好奇、高效地汲取知識,還提高了其多種技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不斷地豐富學生的素質大廈。最終使全體學生智力素質、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全面提升,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精髓及核心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正威,趙占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M].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2
[2]李高峰,陶銘.中學生物教學.第8期,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