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懿
摘 要 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唯物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多年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與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xiàn)實性與超越性,及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fā)展的研究要求,也會對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提出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這就需要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一些重要的問題重新進行思考和定位,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具體運用到實際問題之中,積極解決問題,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提供借鑒意義,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立足于現(xiàn)實,具有時代的超越性。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哲學 現(xiàn)實性 超越性 現(xiàn)代化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72
The Reality and Transcendence of Marx's Philosophy
LI Zheyi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3)
Abstract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materialist dialectics, materialist theor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Over the years, Marxism in Chi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due to the Marxist philosophy of reality and transcendence, and Marxism in China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It requires us to rethink and locate som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Marx doctrine of China, and point out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study of Marx's philosoph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Marxist philosophy specific application to practical problems and a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Marxist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reality, has the historical transcendence.
Key words Marx Philosophy; reality; transcendence; modernization; solve the problems
1 馬克思主義哲學簡述
1.1 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基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實踐經驗,根據(jù)不同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充分結合人類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形成的階級斗爭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堅持唯物論與辯證法的靈活應用,為人類樹立正確的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使人類應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遇到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根據(jù)當時的時代要求與工人階級的斗爭經驗,同時批判地汲取了不同國家與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才形成了哲學內容,因此受到當時廣大工人階級的歡迎,才可能影響了整個20世紀思想發(fā)展潮流。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內容堅持從實踐中來,結合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堅持辯證的方法看問題,因此其適合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引領人類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爭取生活的自由。
1.2 馬克思主義哲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堅持實踐的觀點,并使之深入貫穿于全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善于總結人類實踐經驗,同時積極用發(fā)展的思維來進行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使之成為解決問題的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最主要不同就是其具有實踐的觀點,堅持實踐才是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的關鍵,同時實踐將人類之間緊密聯(lián)系起來。正在在漫長的人類實踐活動中,人類才逐漸具有深刻的認知意識,才會積極創(chuàng)造語言與文字等,才能更加積極主動了解外界世界,而且實踐使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他哲學思想導致人類在對世界的理解和觀察世界的視角上存在著重大缺陷,脫離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通過引導人們認識現(xiàn)實,并且全面理解現(xiàn)實,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用以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社會和自身發(fā)展。
2 基于我國實際情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近年來,有關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一直都是學界比較關注的重點,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經濟、政治迅速發(fā)展起來,有關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范圍更加廣闊,結合現(xiàn)代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人口問題、糧食危機、生態(tài)問題等,就衍生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從而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內容就更加豐富。
2.1 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形式
針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的政治,經濟的好轉和中國實力的迅速崛起,作為中國的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必須根據(jù)中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做出有利于中國發(fā)展的改變。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才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指導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并不是一句空話,更多地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現(xiàn)實意義,重要的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而是,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偉大思想,針對中國當前經濟,政治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能夠采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偉大思想,切實地解決中國當前的問題,為中國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思想指導,這很重要。
實際上,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運用到中國的實際當中,而這其中,需要我們研究的就是它的現(xiàn)實屬性,同時,需要思考和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超越性的意義,從而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作用。
2.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特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主要是為了探索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存在,這個簡單的事實問題就是,人們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生存問題,然后才能從事哲學、藝術、科學等其他領域的活動。對于這個最基本且明了的事實,我們是很容易接受的,因為,無論是誰,都知道,只有生存下來,解決了吃穿住行這些基本的問題,才能且才會有精力去開展其他領域的活動。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要積極立足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jù),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這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現(xiàn)實性表現(xiàn)。
馬克思主義講人類首先是要生存下來,然后才能從事藝術、科學、哲學等精神領域的研究這一基本的社會現(xiàn)象,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人類歷史的自然基礎,更是在此基礎上,人類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一種途徑以及不斷地改變和超越。對于以生產勞動的研究作為起點的馬克思主義,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凸顯包括整個人類精神世界的全人類的發(fā)展方式。這就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超越性的表現(xiàn)。
在馬克思主義初期,社會正經歷著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這個社會轉變的過程,將壓迫與束縛多年的生產力解放出來,將資本主義的文明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同時,也使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同時,也使資本主義與社會生產勞動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從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為人類社會的最終解放與發(fā)展做著充分的準備。
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理論具有突出的現(xiàn)實性和超越性。如果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及創(chuàng)造做深刻的了解與認識,就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偉大之處,更談不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理論以及對中國國情的影響了。
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依據(jù)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而凝練出來的真理才是經得住考驗的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理論知識運用到中國的實際問題中,主要用以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圍繞著以中國的實際問題為基礎,而開展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堅持以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為其理論來源
想充分了解和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的深刻影響,研究的角度是首先認識實踐存在論,實踐的存在論主要是以人為研究對象,而其主要基于以人所從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另外,人與自然、 人與人之間展開的活動則決定人存在的自然化和社會化, 這也就說明人能夠在自然、 社會等領域存在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社會和中國共產黨所信仰的思想和主義,主要是由于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性,以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解決了中國社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并且將中國社會引向更健康完善的發(fā)展道路上。
具體說來,現(xiàn)階段我國的國情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存在的重要現(xiàn)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現(xiàn)階段正是處于國家轉型的重要且關鍵時期。這決定了現(xiàn)階段的中國更需要一種思想作為指導,引領中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因此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才使馬克思主義自身更具有強大的實踐性與革命性,才能指導中國社會實踐的發(fā)展。
3.2 實踐的“歷史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新成果的繼承和發(fā)展
人類社會實踐的歷史特性決定了人類所處的歷史條件和時代特點既是相互區(qū)別的同時又是相互關聯(lián)的。實踐的歷史性,使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特征得到基本的保留,馬克思主義以實踐的歷史性為基礎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chuàng)新成果。目前我們生活的時代,與馬克思主義的所處的發(fā)明時代有非常大的區(qū)別,馬克思主義思想可以一直作為我們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髓,這種精髓為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沿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思想,中國的社會變革和創(chuàng)新為社會的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不斷地推動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fā)展?,F(xiàn)代實現(xiàn)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有了更高的關注點,主要在于關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針對現(xiàn)在國際的大環(huán)境和中國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例如,能源緊缺、環(huán)境污染、空氣質量下降等等問題。中國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理論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將正視中國發(fā)展所遇到的很多問題,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批判和繼承發(fā)展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推動中國文化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4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蘊含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維度和道德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我們通常會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方面是從中國的具體國情中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第二個方面就是根據(jù)中國社會所處的不同歷史階段,從時間的維度上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不正是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實性。通過這兩個方面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分析,是符合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
所以說,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端,就有了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的指導意見。但是,在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的時候,一定會存在大量的問題,這種問題是需要中國共產黨自己尋找解決辦法。這是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xiàn)實性和超越性所決定的,是在所難免的。
尤其是中國發(fā)展到現(xiàn)在,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國家政治的建設使得我國經濟結果多元化和政治開明化,使得部分信仰缺失的人,面臨著靈魂的考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下轉第153頁)(上接第151頁)更加符合中國現(xiàn)在的國情,這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馬克思主義現(xiàn)實性的繼承,讓馬克思主義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社會。同時,也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超越性,國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這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中國社會的超越性指導。
5 總結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能夠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能切實地解決中國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才能成為人民群眾的指導思想。選擇馬克思主義是中國人民在歷史前進中做出的正確的決定??梢赃@么講,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所做出的整體的改變,對未來中國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針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所遇到的問題,具有現(xiàn)實性和超越性的馬克思主義比較能解決我國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對中國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現(xiàn)實性和超越性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張曙光.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有的現(xiàn)實性與超越性——一種基于人的存在及其歷史境遇的思考與批評[J].中國社會科學,2006.4:4-16,205.
[2] 王南湜.從“理想國”到“法治國”——現(xiàn)實性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何以可能[J].天津社會科學,2006.5:4-11,79.
[3] 孫正聿.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重大理論問題——評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若干哲學論文[J].中國社會科學,2007.2:56-67+205.
[4] 張曙光.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有的現(xiàn)實性與超越性[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7.2:20-31.
[5] 王南湜.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界分[J].中國社會科學,2007.5:39-43.
[6] 賀長余.馬克思主義哲學現(xiàn)實性原則的理論詮釋[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