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國偉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高中數(shù)學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進,教師也更加重視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多元化的解題方式,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促進高中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變量代換解題法
變量代換就是在解題過程中,遇到難度較大的數(shù)學問題時,通過引入一些新的變量進行代換,簡化題目的結構和形式,從而簡化解題過程,讓學生能夠更輕松地解決問題,也就是教學實踐中常說的“換元”.高中數(shù)學的題干和結論比較復雜,學生在獨立解題的過程中受制于結構上的復雜和對字母的恐懼,很難形成清晰的思路,但通過引入變量代換法,學生可以更加順利地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認清題目的類型,甚至一些常見問題可以形成程序化的解答方法,無疑可以大大減少重復勞動.并且變量代換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能夠解決很多類型的問題,尤其是在處理一些比較復雜的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的問題中,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通過在解題中進行變量的代換,能夠有效簡化題目信息,讓學生能夠更加明確題目所給出的條件,從而優(yōu)化解題過程.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變量代換的思想,使其成為代數(shù)基本能力.
范例1 求函數(shù)f(x)=x2-3x+1x+1(x>-1)的值域.
分析 這個函數(shù)類型是高中常見的分式二次函數(shù),也有很多參考書采用拼湊變形的方法,但不如變量代換即換元法來得簡捷,規(guī)范.
略解 令t=x+1,則t>0,y=t+5t-5,由基本不等式可得y≥25-5.當且僅當t=5取等號.所以值域:[25-5,+∞).
反思 這種類型的分式二次函數(shù)就可以形成對分母整體代換的程序化解法.
范例2 若a,b>0,a+b=3,求1+a+1+b的最大值.
分析 本題如果不做換元而直接拼湊的話,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效果很差,但提醒學生換元后基本都可以獨立完成.
略解 令m=1+a,n=1+b,則a=m2-1,b=n2-1,
問題轉化為m>1,n>1,m2+n2=5,求m+n的最大值.
由平方平均數(shù)與算術平均數(shù)的關系可知m2+n22≥m+n2可知m+n≤10.
當且僅當m=n=102時取等號,所以m+n的最大值為10.
反思 本例的障礙很明顯,就是根號,換元后會有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感覺,在教學實踐中提醒學生當遇到復雜的式子時應該多嘗試換元法.當然本例的解法很多,特別是可以用三角換元的方法,更能體現(xiàn)換元的威力,這里就不做展開了.
范例3 (2013年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福建省預賽第4題)
已知實數(shù)x,y滿足xy+1=4x+y,且x>1,則(x+1)(y+2)的最小值是.
分析 本題的標準答案采用消元后轉化為x的一元函數(shù),然后利用導數(shù)求最小值.如果注意到目標其實是兩個對象乘積的話,可以考慮換元法的應用.
略解 令a=x+1,b=y+2,則條件轉化為ab=6a+2b-9,a>2.
可求得b>6,由基本不等式可得6a+2b≥43·ab,所以ab≥43·ab-9.再令t=ab,則t2-43t+9≥0,解得t≥33或t≤3,所以ab≥27或ab≤3(不合),當且僅當a=3,b=9時取等號,所以(x+1)(y+2)的最小值是27.
二、分類討論解題法
分類討論思想是高中數(shù)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也是高考必考的數(shù)學思想之一.在數(shù)學解題中合理應用這種數(shù)學解題思想,能夠有效簡化題目,同時能夠全面考慮題目中的多種情況,做到全面準確地解題,幫助學生形成更加科學的數(shù)學思維.學生的困惑在于如何確定討論的標準,其實只要以目標為導向,使不確定因素通過討論能確定下來,這就是討論的標準.通過分類討論能夠使解題過程變得更加清晰明確,同時也能夠使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簡單化,提高學生解題的效率.分類討論在函數(shù)教學中應用得較多,其中包括根據函數(shù)概念進行討論、根據函數(shù)圖形位置進行討論、根據實際問題中的動態(tài)條件等進行討論.
范例4 已知曲線y2=2x,設定點A(a,0),a∈R,曲線上的動點M到點A的距離最小值為f(a),求f(a)的函數(shù)表達式.
略解 設M(x,y)為曲線y2=2x上的任意一點,則可以得出
|MA|2=(x-a)2+y2=(x-(a-1))2+2a-1,定義域x≥0.
當a-1≥0即a≥1時,|MA|2的最小值為2a-1,f(a)=2a-1;
當a-1<0即a<1時,|MA|2的最小值為a2,f(a)=|a|.
綜上:略
反思 討論標準的確定是由于圖像對稱軸與定義域關系的不確定,所以只要理清其關系就可以知道討論的標準和情況.本例的知識點在于二次函數(shù)在區(qū)間上的最值,可做多種變式,如定軸動區(qū)間、動軸定區(qū)間、動軸動區(qū)間的二次函數(shù)類型,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變式體會討論標準的確定過程.這類的歸納總結很多,就不再深入展開了.
總之,高中數(shù)學教學不單是讓學生學習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能夠深入理解各種題型,掌握多種解題方法,并靈活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羅增儒.中學數(shù)學解題的理論與實踐 [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5:71-83.
[2]陳建設.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實踐 [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