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恩東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權利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逐步建立,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和監(jiān)督政府的意識逐漸加強,對“透明政府”的呼聲越來越高,對政府信息公開的關注度越來越強。而財政信息公開是政府信息公開的一項重要內容,財政信息的透明度關系到社會治理的效果,關系到人民知情權、監(jiān)督權的行使,關系到政府的運行效率。結合縣級財政的特點,利用國內的有關財政信息公開理論,借鑒先進的實踐經(jīng)驗,在分析縣級財政信息公開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推進縣級政府財政信息公開的對策。
關鍵詞:財政信息;公開;法律制度;質量;機制監(jiān)督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5-0075-02
一、財政信息公開的重要意義
財政信息公開就是向公眾最大限度地公開關于政府的結構和職能、財政政策意向、公眾部門賬戶和財政預測的信息,具體包括制度透明、會計透明、指標透明和預測透明三個方面。財政信息公開的主要問題是研究財政信息如何公開,這對于轉變政府職能有著重大意義,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研究政府在某些領域的合理退出機制,能夠由市場規(guī)律解決的問題,政府只要提供公平的法律保障和平臺即可,甘當裁判者和掌舵人;對于應該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產(chǎn)品及服務,政府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權力,利用好政府宏觀調控的手段,改革就是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行政府職能轉變,市場要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起到基礎作用,財政資金要更多地用于提供公共產(chǎn)品和公共服務的領域,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減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財政信息公開能對政府依法行政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讓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國家治理,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減少政府部門涉租、尋租的空間,為政府更加有效、法治與透明提供有力的財政制度保證。
(一)推進政府財政信息公開是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進程、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
根據(jù)人民主權原則,政府財政來源于人民,人民只是委托政府來管理和使用納稅人的錢,政府預算就相當于公民與政府之間的合同。既然是簽訂的合同,公開就是應該的事情,公眾就有權知情預算信息,就應該有對預算活動的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因此,推進政府預算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實際上是我們行使民主權利的前提條件。政府預算信息公開不僅是一個政治層面的問題,還是一個體制機制的問題,更是關系到民主法制能否實現(xiàn)的問題。同時,政府預算信息公開,就是要把公眾看不見的東西變?yōu)槌浞至私獾男畔?,切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這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二)推進政府財政信息公開是遏制腐敗的客觀要求
現(xiàn)代政府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國家權力的中心從議會轉移到政府,并且在“能動法治主義”的影響下,行政機關的能動性大大加強了,突出表現(xiàn)是行政自由裁量權的不斷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加大對政府預算信息監(jiān)督的力度,防止政府濫用自由裁量權尤為重要;政府預算信息公開將財政資金置于公眾的監(jiān)控之下,把財政資金的來源和用途,向人民代表交代清楚,才能更好地綜合各個方面的意見,避免因少數(shù)人專斷決策可能發(fā)生的失誤,保障人民當家做主。
(三)推進政府財政信息公開是推動財政體制改革、提高財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
包括政府預算信息公開在內的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可以從管理角度切入推動創(chuàng)新,進一步打開改革的制度創(chuàng)新空間,從財政管理的角度,虛心傾聽公眾的建議,努力在公眾訴求、各方需求和可用財力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促進政府預算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切實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使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推動政府預算信息公開,不僅是財政體制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政府依法民主理財、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和加強財政管理的重要途徑。
二、財政信息公開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財政信息公開的意識有待加強。政府財政工作人員對財政信息公開的認識不到位,對其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這是樣子工程,沒用,百姓不會看,公開工作只是應付上級的檢查;上級督導組成員也表現(xiàn)出只注重數(shù)量不管質量的要求,只要公布到網(wǎng)上,符合上級要求即可。社會公眾對財政信息公開的認識也存在誤區(qū),認為政府的財政信息都是有“水分”的,是經(jīng)過“技術處理”的,沒有任何利用價值。大部分的民眾無法從媒體上了解到財政信息公開的消息,不知道如何獲取財政信息,從而漠不關心,甚至認為關心也無用。
第二,財政信息公開的制度不健全。通過查看政務公開的內容,可以找到《政府信息公開實施細則的通知》,應該是僅有的關于市政府政務公開的制度文件,關于財政信息公開的專門制度規(guī)范是沒有的,并且在《政府信息公開實施細則的通知》中,未查詢到具體的關于財政信息公開的細則,只能以政務公開的規(guī)定來套用財政信息公開的實體和程序問題。財政信息公開的制度保障是相當欠缺的,可以說是基本上無保障的。
第三,財政信息公開的質量有待提高。通過查看財政信息公開的內容,總結出四方面的問題。一是財政信息公開的版面混亂,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類,沒有站內搜索引擎,所以定位某個單位的財政信息基本上很難,需要逐頁尋找。二是財政信息公開的口徑太多,本級部門與上級可比性較差,本級部門之間用表混亂,并且填報取數(shù)謹慎性太差。三是財政信息的報表說明基本是對表格數(shù)據(jù)的描述性文字,沒有分析,沒有報告,使得財政數(shù)據(jù)非常生澀,對于非財政人員來說,很難看懂看明。四是部分財政信息公開的內容都是臨時編制的,沒有現(xiàn)成的數(shù)據(jù),只是為了完成上級督導組的要求,盲目且凌亂,單位千篇一律地公開信息,沒有自身單位的特點,財政信息公開的針對性嚴重不足。
第四,財政信息公開的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市縣級政府的財政信息公開是由財政部門推動的,沒有從政府市領導的層面加以強調,所以相關政府單位的支持力度不夠,基本上都是財務科參與,單位的主要領導并不十分清楚,更不會知悉本單位公開的具體內容。本次財政信息公開的內容范圍是由上級部門強制規(guī)定的,財政部門并沒有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工作安排進行,所以財政部門的監(jiān)管出現(xiàn)了很大問題。由于財政信息公開的內容列表是上級部門制定的,完全不顧社會民意與輿論,所以說并沒有收到民眾有反響的信息。
三、推進財政信息公開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促進財政信息公開
首先,政府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政府是人民的代理人,政府履行的權力來自人民,人民享有政府信息的知情權天經(jīng)地義,政府官員要改變公開政府信息是對民眾的恩賜的陳舊觀念,認識到公開包括財政信息在內的政府信息是法定義務,無可推卸。因此,信息公開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把轉變政府工作作風與財政信息公開的原則結合起來,促進財政信息公開工作的有序進行,增強財政信息公開過程的規(guī)范性和責任感,真誠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信息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保障人民群眾依法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促進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規(guī)范化,建設陽光型、透明型政府。
(二)細化內容促進財政信息公開
財政信息公開工作是個系統(tǒng)的工程,具有復雜性、嚴謹性與時效性等特點,并且需要社會諸多主體共同協(xié)作,才能有效地發(fā)揮財政信息公開的作用。所以在財政信息公開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一系列的原則,貫穿于財政信息公開的實體內容和程序當中。
1.公開的財政信息要做到及時、準確和全面。這也是財政預決算信息的客觀要求。財政信息公開的表格和說明來源于已有的財政報表及軟件,是數(shù)據(jù)的重新篩選和錄入,過渡財政數(shù)據(jù)時必須按統(tǒng)一口徑準確而全面,不可以隨意地變更原始數(shù)據(jù)。
2.財政信息公開的口徑問題是民眾監(jiān)督的重大瓶頸。在財政信息公開中,除了要公布有關表格外,還要最大限度地公開財政數(shù)據(jù)的說明和報告,對于口徑的問題要加以準確而細致的描述;對于數(shù)據(jù)公開的專有名稱如收支分類科目等要有標示。進行預決算公開的單位部門必須按照本市的實際情況,根據(jù)財政數(shù)據(jù),編報和分析相關的財政信息,而不僅僅是將報表中的數(shù)據(jù)描述性羅列出來,要根據(jù)本部門的不同職責和特點,以財政信息的角度,報告出財務事項的相關情況,包括提供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的狀況、本單位運行的運行效率及資產(chǎn)與負債等財政狀況。
(三)健全法律促進財政信息公開
目前,縣級政府財政信息公開的法律條文大多滯后,不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法律制度僅僅是政府信息公開實施細則的通知,其中的規(guī)定也是敷衍了事,對于財政信息公開沒有太多實質性意義和指導作用。所以必須由市政府制定更具權威和操作性的財政信息公開行政措施或者決定,來切實推行財政信息公開工作,比如說財政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目錄編制方法和格式、標準文書目錄及內容、考核管理辦法等。因此,修改相關法律法規(guī),健全法律體系,加強財政信息法制建設是一項重要任務,改革舊的法律體系,修訂相關法規(guī),對政府行為產(chǎn)生根本的約束作用,加快《預算法》修改,增加有關預算信息的提供和公開的具體規(guī)定,提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法律層次,而不僅僅停留在政策法規(guī)和指導下文件上,應明確規(guī)定政府公開財政信息的內容和方式,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規(guī)定,對違法行為進行問責,任何法律要得以有效實施離不開相關處罰,只有建立起問責機制,才能保證財政信息公開制度的有效執(zhí)行。
(四)加強監(jiān)督促進財政信息公開
財政信息公開需要政府和社會意識的廣泛提升,政府部門要有社會受托人意識,政府工作人員要有服務民眾的意識,社會民眾要有委托人的監(jiān)督意識;財政信息公開不僅僅是信息的簡單公布,更應該是信息的共享和分擔,要在全社會普及財政信息公開的法治意識,政府要嚴肅對待信息公開,民眾要自覺咨詢和監(jiān)督財政信息,相輔相成,共同協(xié)作。財政信息公開的責任追究機制也必須相應建立起來,并且要有可執(zhí)行性,對于財政信息質量應該根據(jù)信息生成、傳遞與公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部門來確定相應的責任主體,在以上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技術性錯誤還是人為造假,有關人員都應承擔法律責任,同時其領導還應承擔對外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