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文化意識在農(nóng)村小學教學中的作用以及新課標對文化意識提出的目標要求。指出了在教學實踐中應(yīng)加強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正確運用語言。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小學英語 新課標 文化意識滲透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反映。不了解某種語言文化,就無法準確地理解或正確地運用這種語言,即使最簡單的日常用語也會因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理解上的差異。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英語教學理念在不斷的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但是我們英語教師一直把語言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更多關(guān)注的是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要素的學習而忽略了文化意識的滲透和培養(yǎng),導致了孩子們文化意識比較薄弱,不知道在何種場合下該說什么話,從而限制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已成為新形勢下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重中之重。
我們的學生都來自全國各地的農(nóng)村,父母都是來打工的,沒有時間陪孩子去圖書館看書,更沒有時間帶著他們?nèi)ヮI(lǐng)略各地的文化和習俗。孩子們不知道自助餐是怎么樣的,甚至不知道KFC是什么。面對這樣的孩子,我認為文化意識在教學中滲透尤為重要。
《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二級(即小學六年級)的文化意識分級目標具體為:
1.知道英語中最簡單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
2.對一般的贊揚,請求,道歉等做出適當?shù)姆磻?yīng)。
3.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娛和體育活動。
4.知道英語國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飲料的名稱。
5.知道主要英語國家的首都和國旗。
6.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重要標志物,如英國的大本鐘等。
7.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jié)假日。
8.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異同。
根據(jù)以上的教學目標,結(jié)合農(nóng)村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加強了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一、 在課前熱身中,激活文化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化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章節(jié)中,學習英語就是報過了學習和了解與語言有關(guān)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和生活特點。因此在每一節(jié)英語課上課前5分鐘,我都會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每日英語小博士。每次有一位學生上臺講解,他們可以通過向鄰居大哥哥大姐姐請教,可以看書,上網(wǎng)查等來向同學們介紹世界各地的文化習俗。例如各國的國旗,國花,代表性建筑物,名人,節(jié)日等。這樣能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了解外國文化,學習外語的愿望。
二、在教學內(nèi)容中,滲入文化意識
1.通過詞匯教學,滲透文化意識。英語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涵義。我們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可以為學生介紹其相關(guān)背景知識,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涵義的介紹。例如,PEP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學“apple”這一水果單詞時,可以用猜測的趣味方式讓學生猜猜含有“apple”詞組的意思。“the apple of ones eyes”掌上明珠,“the Big Apple”指的是紐約市。在上動物一課時,教授“dog”一詞,在中國文化中多為貶義,就像:喪家犬,走狗等。但在英美國家人的眼中狗確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有“l(fā)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l(fā)uck dog”(幸運兒)等。在教授顏色一課時,中國人說的紅茶并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等等。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對應(yīng)于詞匯的正確認識,正確運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2.通過對話教學,滲透文化意識。在我們小學英語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一些簡單的常用的對話,而這些看似簡單的對話中往往存在著濃郁的文化色彩。我們教師應(yīng)該從第一節(jié)課起就要讓學生逐漸改變中文式的思維方式,逐步學會用英語的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這樣學生就可以邊學習語言知識邊感受西方的文化禮儀,以便于更好地來運用語言。
三、在平時活動中,營造文化氛圍
一位西方教育教學說過“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因此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在真實情境中,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感受西方文化。在教授五年級下冊節(jié)日這節(jié)課后,我給學生開了一個以復(fù)活節(jié)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學生們把自己事先繪制好的彩蛋藏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讓學生在話彩蛋,找彩蛋等活動中感受復(fù)活節(jié)的氛圍。在教授完有關(guān)餐具內(nèi)容后,先讓學生給中西餐上菜順序排排序,比較其中的不同。然后在教室里開展了一次自助餐的活動,讓學生在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曾說過:“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播,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英語教育亦如此,它不僅是英語語言的學習過程,更是英語國家文化的浸潤傳播過程。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單純地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文化的導入,重視語言文化的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正確運用語言。
參考文獻:
[1]義務(wù)教務(wù)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樂偉國.小學英語語用能力培養(yǎng)實踐操略[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