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日益增多,人地矛盾也越發(fā)激烈,為了更好地完善農村的土地承包制度,我國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從此確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新機制。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模式構造;基本原則;程序設置
中圖分類號: D922.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03.012
訴訟和仲裁是解決糾紛的兩大有效機制。目前,我國為減輕農民的負擔,加大力度推動農村土地流轉,但其因政策性極強和涉及面頗廣等問題,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大量涌現,人地矛盾日益激化。為了緩解人地矛盾,銜接仲裁與訴訟的關系和更好地提高法院的辦案能力,最高人民法院在正式施行的仲裁法基礎上于2014年1月9日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一步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wěn)定和農民的切身利益[1]。本文通過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模式構造、基本原則和程序設置三個方面對糾紛仲裁的重要性及意義進行探討。
1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模式構造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仲裁解決模式必須適應我國的國情需要。一方面,需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思表示的基礎上通過談判和在自我解決能力來實現糾紛的解決,具有準司法性質,而且有效的仲裁排斥訴訟;另一方面,更需要具有行政性質色彩的仲裁機構,在基本尊重農民意思表示的基礎上通過法律法規(guī)解決糾紛,若對其仲裁的結果不服,可在規(guī)定期限內向法院提起訴訟。雖然,后一種模式更加適合我國國情,但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仲裁糾紛不可能一味的強制,因而兩種模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是貫穿于各個法律始終的法律準則,在具體的法律法規(guī)未做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就需要基本原則來填補空白,以不失去法律最后的底線,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仲裁也不例外。所以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基本原則包括:一是便民、利民原則;二是節(jié)約、高效原則;三是堅持教化型調解的原則。
2.1便民、利民原則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發(fā)生有一方當事人必定是農民,他們經濟實力和文化水平都相對較低,從照顧弱者的方面考量,可以在各鄉(xiāng)(鎮(zhèn))設立仲裁的派出法庭,避免路途遙遠,也可以將仲裁費用減半收取,減輕仲裁負擔,使仲裁糾紛的解決方式更便民、利民。
2.2節(jié)約、高效原則
節(jié)約、高效原則是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土地是農民生活的根本,且農業(yè)生產的季節(jié)性強和勞動強度大,農民沒有過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糾纏在農村土地承包的糾紛中,故而要在節(jié)約成本和高效率的基礎上進行糾紛的解決。
2.3堅持教化型調解的原則
在《民事訴訟法》的改革中,增加了先行調解這一機制,充分說明了調解也是除訴訟和仲裁之外的又一解決糾紛的方法,農村土地承包的仲裁也不例外,但要以教化型的調解為主。一方面,農民的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要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另一方面,糾紛的解決也更利于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避免采用強硬的手段,要顧全大局。
3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程序設置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程序是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問題,程序的公正才能做到真正的公正。
3.1受案范圍
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受案范圍來說,對于土地承包的所有權因其是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土地,所以此方面并無太大歧義,不屬于受案范圍。但對于土地的流轉爭議、流轉合同爭議、繼承、收益等方面是否屬于受案范圍爭議較大,這不利于國家對土地的管理和糾紛的解決,因而應確定基本的受案范圍。
3.2證據規(guī)則的設計
我國《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證據的規(guī)則為“誰主張,誰舉證”,而只有在醫(yī)療、高空墜物等幾個方面實行舉證責任的倒置,這其中顯然沒有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解決,完全不利于土地承包糾紛的仲裁[2]。“誰主張,誰舉證”適用于雙方當事人均為農民的情況下,證據的提供比較好處理,但若有一方當事人為政府或是行政機關,則該證據規(guī)則就對農民不利,農民不僅無法提交有關行政機關的證據,更要承擔其敗訴的后果,顯然有違公平公正。因而,建議在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問題上適當行使“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據規(guī)則,避免制定實體性的條款,要根據現行法律和當地農村的習慣加以仲裁解決。
4結語
以上分別從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模式構造、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基本原則、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程序設置三個方面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進行了探討。
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銜接調解和訴訟之間的關系,發(fā)揮仲裁的重要的作用,就要完善立法、加強司法和各方面的協調工作。
參考文獻
[1]卞輝,樊志民.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制度的悖論及出路[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4(3):69-74.
[2]楊瑞.論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受案范圍——兼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二條[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46-49.
作者簡介:邵殿江,本科學歷,大安市兩家子鎮(zhèn)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村土地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