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欣欣
摘 要:本文對靜態(tài)升溫法測定純液體飽和蒸氣壓實驗中的關鍵點進行了分析探討,重點強調(diào)了排盡空氣且維持氣液兩相平衡的重要性,以期學生在充分掌握實驗測定原理的基礎上,把握好所有的關鍵性步驟,進而保證高效率且準確地測定純液體的飽和蒸氣壓。
關鍵詞:靜態(tài)升溫;飽和蒸氣壓;氣液兩相平衡
中圖分類號:TK1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9-0142-02
一、引言
“純液體飽和蒸氣壓的測定實驗”是眾多高校大學生必做的物理化學實驗之一,通常的測定方法有靜態(tài)法、動態(tài)法與飽和氣流法等,在現(xiàn)有的教材中,均采用靜態(tài)法[1-5]。但是對于初次接觸該實驗的學生來說,靜態(tài)升溫法中液體易暴沸、靜態(tài)降溫法會出現(xiàn)空氣倒灌等降低測量準確性的問題,而降溫法比升溫法耗時長且更難控制[6],因此,我校開設的物理化學基礎實驗中采取靜態(tài)升溫法測定無水乙醇的飽和蒸氣壓。
二、基本原理
在真空狀態(tài)下,一定溫度的純液體與其蒸氣達到氣液兩相平衡時,此時氣體的壓力稱為該溫度下該液體的飽和蒸氣壓。純液體的飽和蒸氣壓與溫度相關聯(lián),在將氣體視為理想氣體的前提下,純液體飽和蒸氣壓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可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表示:
dln(p*/[p])dT=ΔvapH*mRT
式中T為熱力學溫度(K),ΔvapH*m為溫度T時純液體的摩爾汽化熱(1mol液汽化為氣體時所吸引的熱量,J/mol),p*為溫度T時純液體的飽和蒸氣壓(Pa,p*/[p]為無單位的純數(shù)),R為氣體常數(shù)(8.314J/(mol·K))。在溫度變化不大時,將ΔvapH*m用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的平均摩爾汽化熱Δvap*m(與溫度無關的常數(shù))來代替,此時可將上式積分得到:
ln(p*/[p])=-Δvap*mR×1T+C(常數(shù))
由此可知,如果通過實驗測定得到了一系列溫度下純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值,就可以作ln(p*/[p])~1/T圖,并進行數(shù)據(jù)擬合得到一條直線方程,此時直線的斜率為:
k=-Δvap*mR
于是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純液體的平均摩爾汽化熱Δvap*m=-kR。
三、實驗中的關鍵點
在實驗測定中,我們要得到不同溫度下純液體的飽和蒸氣壓,溫度可以通過SWQ智能數(shù)字恒溫控制器直接讀出,而A球純液體上方氣體的壓力則由U形管中B、C端液面相平時DP-A精密數(shù)字壓力計給出(U形管的純液體與A球中相同,置于SYP玻璃恒溫水浴中),簡易裝置圖如下:
根據(jù)飽和蒸氣壓的定義,實驗成功的關鍵在于A球液面到B端液面之間無空氣殘留(當有惰性氣體,如空氣存在時,在理想氣體近似下,由lnpgp*=Vm,lRT(p外-p*)及p外>p*可知,此時純液體蒸氣的壓力pg將大于其飽和蒸氣壓p*),因此,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重要步驟:
1.抽氣——排盡AB間的空氣。打開真空泵、抽氣閥和平衡閥2后,C端的氣體將不斷被抽出導致其壓力變小,進而B端氣體壓力高于C端,于是U形管中的液體會從B管移向C管,直到B端液面到達U形管底部,AB中的空氣方可逐漸排出。隨著AB間空氣越來越少,壓力減小速率逐漸變慢,此時從AB中抽走一個氣泡后,C端的瞬時壓力卻維持不變,于是U形管中的液體就會朝B端移動,注意:U形管中液面回落并非抽氣步驟的終點!仍需持續(xù)對U形管進行減壓,當AB間空氣已被全部排盡后,A球中的純液體與上方的蒸氣達到氣液兩相平衡,此時從B端抽走一個氣泡,A球中就會產(chǎn)生一個氣泡,即B端壓力恒定不變,為一定溫度下純液體的飽和蒸氣壓,而C端壓力還在緩慢減小,于是U形管中的液體會不斷沸騰以期達到相平衡的狀態(tài)。因此,當U形管中的液體持續(xù)沸騰2~3分鐘后,可認為AB間的空氣已排盡,此時可終止抽氣操作。
2.系統(tǒng)氣密性檢查。在排盡AB間空氣步驟之前,需要對整個裝置的氣密性進行檢查,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氣密性太差會導致減壓操作無法實現(xiàn),則無法測定室溫下純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很多實驗教材中對裝置氣密性要求非常嚴格,如十分鐘內(nèi)保持壓力計示數(shù)不變等,而嚴格的氣密性對裝置要求極高,在大學生基礎實驗中的可行性不高;此外,我們認為只要不造成空氣倒灌的情況出現(xiàn),即空氣排盡后AB間不再有空氣漏入,且在B、C端液面等高時及時記下壓力值,那么實驗測量的準確性便可得到保證[7]。因此,即使系統(tǒng)略有漏氣,只要1分鐘內(nèi)系統(tǒng)壓力的改變值在1kPa之內(nèi),仍然認為系統(tǒng)氣密性達到要求,實驗可以正常進行。
3.減壓與加壓操作。在整個實驗測量過程中,所有的減壓(排氣)與加壓(漏入空氣)操作均需緩慢進行,否則會嚴重影響實驗。在排氣過程中,特別是最后的液體沸騰階段,若壓力減小過快,那么液體將發(fā)生暴沸,A球中的液體將不斷變成蒸氣并在U形管中冷凝,造成U形管中液體過多,不利于B、C端液面等高結果的判定,更嚴重者甚至導致A球中液體全部被抽干。在打開平衡閥1漏入空氣時,隨著C端壓力的增加,U形管中液體逐漸向B管中移動,瞬時AB間氣體體積減小,壓力增大,氣液兩相平衡被破壞,蒸氣將凝結成液體減小壓力進而重新達到兩相平衡狀態(tài),顯而易見,漏入空氣過快且在B、C端液面相平時立刻記下壓力值,此時氣相來不及凝結而導致氣液兩相未達平衡狀態(tài),那么壓力值會偏離飽和蒸氣壓而引起實驗測量誤差。
4.在升溫過程中,根據(jù)Clausius-Clapeyron方程可知,純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于是升溫會導致B端壓力增加,進而造成U形管中液體沸騰,若B、C端壓力差距大則液體將暴沸,因此,升溫過程中應緩慢地打開平衡閥1漏入適量的空氣對C端進行增壓,以防止液體暴沸對實驗的影響。
5.在測量得到一個溫度下的飽和蒸氣壓,學生已熟悉整個實驗操作后,即可關閉真空泵以免其長期使用影響壽命。此外應注意,關閉真空泵前一定要先關閉抽氣閥;且真空泵關閉時要先打開三通活塞使其與大氣相連通,否則會造成真空泵油倒吸影響下次抽真空效果。
四、結論
在純液體飽和蒸氣壓的測定中,實驗成功的關鍵在于A球上方的空氣要全部排凈,且測量系統(tǒng)不能嚴重漏氣,因此,要嚴格把握幾個關鍵操作:系統(tǒng)氣密性檢查時壓力的改變值不能超過1kPa/分鐘;在排氣階段,U形管中的液體持續(xù)緩慢沸騰3分鐘左右后,終止抽氣操作;開啟平衡閥1或2時動作應緩慢,升溫時加熱檔放在“弱”位,切記不能造成空氣倒灌或液體暴沸;先關閉抽氣閥再關閉真空泵,且泵要先與大氣連通再停止油泵運轉,方可保證學生高效高質(zhì)量地完成純液體飽和蒸氣壓的測定。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參考文獻:
[1]復旦大學.物理化學實驗(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董超,李建平.物理化學實驗.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
[3]韓國彬.物理化學實驗.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4]夏海濤.物理化學實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5]馮霞,朱莉娜,朱榮嬌.物理化學實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朱平遼,劉華卿,徐景士,莫春生,羅永勝,方春仙.純液體飽和蒸氣壓測量的實驗方法.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7):776.
[7]傅麗,李愛昌,吳昊,龐思勝.對“純液體飽和蒸氣壓的測量”實驗的幾點思考.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