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翟有龍
摘 要:四川省高考文綜卷從2016年開始采用全國卷作為高考試卷。為了使廣大考生更好地應對這一變化,本文以2015年四川卷和2016全國卷(Ⅲ)為主要研究依據(jù),從試卷結構及題型、考點及賦分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在此基礎上,主要針對考生就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和復習備考提出了相應策略,進而為所有新使用全國卷省份的師生在應對新的高考題時提供了參考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高考;全國卷;地理學科;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9-0073-02
一、研究背景分析
2014年9月,教育部在出臺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tǒng)一命題試卷的省份”[1]。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高考招生制度以及做好相關的準備,四川省高考文科綜合已從2016年開始使用全國卷作為高考試卷。無論從試卷結構、試卷賦分還是考查側重點來說,全國卷和四川卷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學生應如何積極調整心態(tài)以適應新的高考試題,如何使自己更有針對性地復習應考等問題一時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二、試卷對比分析
本文以2015年四川卷和2016全國卷(Ⅲ)地理學科考試試題為研究對象,從試卷結構及題型、考點及賦分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期找到其中的命題規(guī)律和特點,以此對學生提出在平時學習方面以及復習備考方面的建議和策略性意見。
(一)試卷結構及題型
從試卷結構來看,新課標全國卷(Ⅲ)由十一道單項選擇題(44分)、兩道綜合題(46分)和選修部分的“三選一”選做模塊(10分)組成;四川卷由十二道單項選擇題(48分)、兩道綜合題(52分)組成。四川卷雖然沒有選修部分的“三選一”模塊,但是其對相關的知識點的考查在前面的題目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如2015年四川卷13(3)即對自然災害進行了全面考查。新課標全國卷設置了一組“三選一”模塊,要求考生從“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huán)境保護”三道題目中任選一題進行回答。由此可以看出新課標全國卷在題型的設計上更有利于學生作答,選做模塊增加了學生自主選擇權,三道題中總會有一道題目學生在答題時會更得心應手一點。分析新課標全國卷的篇幅和答題量可見全國卷的閱讀量比四川卷更大,同時更能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學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考點及賦分
本文通過對2015年四川卷和2016年全國卷(Ⅲ)高考文科綜合地理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進行具體分析,按其主要考查的知識模塊進行分類整理如下[2](見表一):
由表一統(tǒng)計結果及綜合近幾年相關高考試卷的考查情況可以看出,四川卷地理部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并重的考查趨勢,而全國卷(Ⅲ)側重于對人文地理部分知識的考查。全國卷(Ⅲ)中自然地理部分試題分值僅34分(不含選做題),人文地理部分試題分值為56分(不含選做題),四川卷則二者各占50分。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試卷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各試卷很好體現(xiàn)了“不考偏、難、怪的題目,關注社會生活,體現(xiàn)學科特色和價值”的要求。二者對地球地圖和地球運動部分等難點知識的考查呈弱化趨勢,對綜合性較強的知識點的考查,如水資源、農(nóng)業(yè)區(qū)位及工業(yè)區(qū)位等考察較多。同時可以看出,與四川卷相比,全國卷的學科性更強,常常一道題會涉及一個或幾個:
地理原理;更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課外拓展能力。此外,全國卷的主觀題答題要求高,答案文字書寫量較大,可能導致考生答題時間緊張。這些都將是需要我們引起注意和加強訓練的地方。從命題材料和立意角度來看,全國卷(Ⅲ)材料接近生活,對知識點的考察比較隱晦,即需要考生認真分體題干,挖掘材料的信息關鍵點,從而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三、備考策略分析
綜合前面的分析,全國卷較四川卷偏難,而且對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閱讀量、答題量都高于四川卷。學生學習時應該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和心態(tài),以期做到從容復習備考。本文歸納總結后認為,考生備考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重視基礎訓練
高考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不管高考制度改革如何深人,試題呈現(xiàn)方式如何創(chuàng)新,都不可能脫離對基礎知識的考核,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3]?;A知識系統(tǒng)化是地理學科高考的要求。綜合題失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考生的基礎知識記憶模糊、零散,不知該如何調用[4]。全國卷相比四川卷更側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與遷移能力,這就要求考生具備較高的專業(yè)能力。加強基礎訓練首先是要夯實基礎,在熟悉教材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將知識點內化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其次通過層層深入的針對訓練,加強對基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一份好的試卷具有比較高的區(qū)分度,考生如果能在基礎性的題目上不失分,在難度較大的題目上盡量得分,那么結果必定會令人滿意。再次就是要注意知識的整體性,在進行基礎訓練時注重試題題材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同時關注社會熱點,即基礎知識的拓展延伸部分,做真正“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的人。
(二)重視方法訓練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題目都是有相對固定的思維模式,即我們平時說的“套路”,掌握了這些答題的模式,考試時能夠靈活變通地運用,勢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練習中多留心一下做過的題目,細心地分析錯題,及時認真地總結做過的題目。有總結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夠好,有總結才有進步。學生通過練習高考真題是認識高考、熟悉高考最有效的方式,而高考真題是十分有限的寶貴資源,每次練習時要認真地定時訓練,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盡量模擬高考情景,如播放考試指令、使用專用答題卡答題等。在復習備考過程中,分析反思自己做過的題目,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練習后都要求自己認真總結試題特點和命題規(guī)律,落實到每道題目的考點,然后回歸教材從教材中找支撐點。需要注意的是練題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特別注意避免陷入題海戰(zhàn)術的怪圈。
(三)重視心理調整
高考不僅僅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同時也考查學生的心理素質??荚囍幸3至己玫男睦頎顟B(tài),這不僅要求考生具有扎實的地理基本功,還需要考生平時有意識地對心理素質進行訓練和調整。“積極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法”、“緊張-放松法”等是學生們常常使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了解高考動向,明白高考命題是以能力立意為出發(fā)點,試題背景雖然大都來自教材以外的知識和社會素材,但歸根結底其考查的知識都來源于教材基本內容或理論。這樣可有效地排除高考的圣神感,減緩內心對考試的懼怕。
當然,一線教師應及時主動研究全國卷,特別是近幾年的全國卷地理試題,從中找到全國卷對知識的考查特點并總結出適用的答題方式,同時加強對重點知識重點學習、重要方法重點練習的力度。只有通過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化地適應全國卷的考查方法。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
參考文獻:
[1]明年四川高考主科用全國卷.2020年或將實施新高考方案.教育.華西都市報.http://news.huaxi100.com/show-239-597788-1.html
[2]范永杰.2011年全國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地理試題比較分析——以全國卷、四川卷、重慶卷為例[J].地理教育.試卷評析,2011(7-8):79.
[3]倪輝.探究新課程高考命題特點提高2009年備考復習實效[J].試題與研究,2008(34):10.
[4]胡煒.從高考閱卷談地理綜合題的備考——以2011年四川卷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