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鴻山 徐鵬舉 杜曉鷗
摘 要:高校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教職工群眾團體組織。它以維護黨的利益和廣大教職工合法權益為宗旨,以實現高校校園和諧穩(wěn)定,促進高校教學科研發(fā)展為目標。但高校擴招以來,隨著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教職工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僅靠學校工會和院系工會的固定專職工作人員來開展工會工作,顯然無法滿足和適應形勢需要。因此,必須要充分重視并發(fā)揮和發(fā)掘學校、學院教職工協會作用加強指導,把握方向,以協會為載體,做好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文體活動的覆蓋面和持續(xù)性,寓教于樂;打造競賽與趣味相結合、文體活動與健身相結合、群眾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特色活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創(chuàng)新;教職工協會;高校工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3-0198-02
高校工會履行教育職能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最基本的一點是其服務功能[1]。高校擴招以來,隨著學生數量的猛增,教職工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但是面對龐大的教師隊伍和教職工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僅僅依靠工會工作人員的積極工作,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無法滿足如此龐大群體的需求。因此,當前形勢下探索如何發(fā)揮教職工協會作用,充分結合新時期教職工特點,調動教職工自身的創(chuàng)新性和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各高校教職工協會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為例,近年來校級教職工協會團體達到30余個,院級教職工文體協會更是達到60余個,因此發(fā)揮好教職工協會就顯得至關重要。以教職工文體協會為載體,以健康文明的文體活動為手段,是高校工會發(fā)揮服務職能的一個重要方法,應該予以積極評價。
一、教職工協會是高校工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進行群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在新時期,高校工會要更好地履行服務職能,就要不斷地拓展新的工作思路,運用科學的新方法,這要求高校工會既要發(fā)揮傳統(tǒng)的特色和優(yōu)勢,又要不斷地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拓展教職工易于接受的文化教育形式和載體[1]。結合筆者所在學校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實際工作情況,學校工會在校黨委和省教育工會的領導下以及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學校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這個中心工作,始終堅持服務大局,突出維護職能,積極開展工會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為教職工辦實事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面對龐大的教師隊伍和教職工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僅僅依靠工會工作人員的積極工作,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無法滿足如此龐大群體的需求。因此,當前形勢下探索如何發(fā)揮教職工協會作用,充分結合新時期教職工特點,調動教職工自身的創(chuàng)新性和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工會搭臺,協會唱戲,教師受益,充分發(fā)揮教職工的載體作用
教職工協會是校工會領導下的、在教職工自愿基礎上建立的群眾性組織。教職工協會在校工會的指導下,積極組織本協會會員開展活動,活動內容涉及體育、文化、科技、互助、公益等諸多方面,是教職工精神文化生活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2]。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為例,近年來校級教職工協會團體達到30余個,院級教職工文體協會更是達到60余個,這些協會成立之初到現在工作開展的都有聲有色,會員達到5 000余人,每年組織活動100余項,極大地豐富了教職工業(yè)余文化生活。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職工臺球協會為例,該協會成立于2012年,成立至今已經組織四屆哈工大教職工臺球團體賽活動。同時也開展了教職工會員交流賽及與兄弟高校進行交流賽,極大豐富了教職工的業(yè)余生活。新形勢下發(fā)揮好教職工協會的作用,對于工會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突破資源限制,擴大服務教職工的廣度和深度具有重要意義。
(二)以人為本,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充分發(fā)揮教職工協會的育人作用
高校工會教育職能的具體實施者不僅僅是高校工會本身,還要充分發(fā)揮教職工協會的作用。教職工文體協會是在各高校校工會組織領導下,由各類型文藝、體育愛好者組成的群眾性質的文化團體,是高校教職工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這種“文化知識密集型”的群體內,教職工通過協會開展各類活動,對廣大教職工進行自我教育更具可操作性。
高校教職工文體協會為工會教育職能的實現搭建可以實施的平臺,是高校工會實現教育職能的重要載體。高校工會組織通過教職工文體協會各種平臺的搭建發(fā)揮工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教職工協會通過開展各種活動,為高校文體愛好者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提高搭建了平臺。在交流過程中,既加強了教職工人際關系的溝通,又有利于高校和諧的工作氛圍的形成。各種文體活動,不僅減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壓力,提高了高校廣大教職工的身心健康水平,不僅增加了高校教職工的幸福指數,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在競技比賽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眾多團隊凝聚力、向心力,充分顯示了教職工協會對廣大教職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高校教職工協會面臨的困境與挑戰(zhàn)
雖然教職工協會積極開展多種文體活動,豐富教職工業(yè)余文化生活,促進教職工身心健康,為學校和諧校園建設增光添彩,但由于各協會發(fā)展不均衡,在運行階段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須解決[3]。
(一)設置缺乏統(tǒng)籌引導
目前各高校教職工協會的數量越來越多,種類也逐漸豐富。但從全局工作的角度看,目前高校教職工協會的設立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這種設置存在隨意的特點不利于教職工協會宏觀作用的發(fā)揮,也不利于教職工協會組織的快速成長。
(二)協會運作缺乏制度化
目前,高校教職工協會中的相當一部分協會,在管理和運作上就存在規(guī)范缺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協會工作無計劃、無規(guī)劃;協會工作監(jiān)督指導缺位;協會工作檔案工作缺失;協會工作考評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對于教職工協會來說,或者因為工作缺乏計劃性,而使工作陷入停頓;或者因為工作缺乏規(guī)劃性,而使工作缺乏統(tǒng)一的目標;或者因為工作的其他不規(guī)范問題,使協會人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最終導致協會工作效果不佳。
(三)協會工作執(zhí)行力不強
在高校存在的各種教職工協會,為豐富活躍教職工生活,服務教職工工作需求,起到了很大的補充作用。但是,在眾多的教職工協會中,也有很多協會成立后,幾乎沒有開展過什么像樣的活動,失去了服務廣大教職工的根本宗旨,逐漸演變?yōu)橐粋€沒有生命力的“小團體”。這些問題的原因,關鍵是協會的組織力不足。
(四)協會活動資金不穩(wěn)定
目前,高校教職工協會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于工會的經費支持和會員的會費兩個部分。無論是工會的經費支持和會員的會費,數量都極其有限,這必然成為制約教職工協會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協會活動資金的匱乏,一方面使協會不可能組織大型的、數量豐富的活動;另一方面,使得高校內部協會間交流,不同高校協會的交流,以及對外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受到制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職工協會的發(fā)展和壯大。針對以上情況,如何進一步加強教職工協會的規(guī)范化建設和管理,更好地發(fā)揮教職工協會的創(chuàng)新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種資源,不斷創(chuàng)新工會工作方式和載體,是當前我們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三、發(fā)揮教職工協會教育服務職能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指導,把握方向,以協會為載體,做好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工會教育職能的主體是高校全體教職工自身,因此要加強做好全體教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動中寓教于樂,潤物無聲地開展工作。工會干部和協會負責人要做好在文體協會中的引導作用,引導協會向正確、健康、積極,正能量的方向發(fā)展。學校工會應在每年召開的學校各協會會長工作研討會,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基層工會立項工作,定期聘用一些水平高、理論淵博、經驗豐富的專家對協會進行正確指導,為協會正確發(fā)展把握方向。
(二)加大文體活動的覆蓋面和持續(xù)性,寓教于樂
工會組織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因此組織活動一定要增加覆蓋面。同時好的活動應該打造成品牌,每年能夠傳承和持續(xù)辦下去。教職工協會開展活動首先應注意參與面,從實際出發(fā),緊緊圍繞教職工關心、感興趣的活動開展工作,特別是對那些參與面大、活動量廣的活動項目要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工會要以教職工健身為落腳點,吸引更多的教職工參與到各個協會,同時鼓勵和扶持各基層成立各類協會,努力打造各協會百家爭鳴的局面。
(三)打造競賽與趣味相結合、文體活動與健身相結合、群眾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特色活動
文體活動開展的落腳點主要放在力求培養(yǎng)和增強教職工的健身意識,激發(fā)教職工活動興趣,養(yǎng)成良好運動習慣上。第一,要堅持競賽與趣味相結合,秉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宗旨,增加各類活動的趣味性和可欣賞性等。第二,要堅持文體活動與日常健身的結合,讓教職工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陶冶情操,消除疲勞,提高高校廣大教職工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加廣大教職工的幸福指數。第三,要堅持群眾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特別是為具有藝術專長的人才提供發(fā)揮的平臺,教職工文體協會應根據協會實際情況每年定時組織全校性比賽。通過開展各類競賽活動所培養(yǎng)出來的教職工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是非??少F的。這種競爭精神的養(yǎng)成,對高校教職工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也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可見,高校教職工文體協會是高校工會發(fā)揮其教育和服務職能的有效載體,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越來越顯示出重要的意義。當前高校工會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各教職工協會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才能充分發(fā)揮教職工協會對教職工的育人作用,才能更好地為教職工服務,更好地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蔣美英,蔣美紅,劉玲.高校教職工文體協會與工會教育職能[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5):4-6.
[2]曲倩.新時期高校工會服務職能的定位及建設[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7):184-185.
[3]甘亞.高校教職工協會建設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25-126.
(責任編輯: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