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銘凌
一、創(chuàng)意背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娕d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就會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學不懂,對地理學習缺乏興趣。但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對《探索?發(fā)現(xiàn)》、《地理?中國》、《人與自然》等電視節(jié)目很感興趣。五彩繽紛的自然風光、奇妙的自然現(xiàn)象、獨特的民俗風情、神秘的地理事件都讓學生津津樂道,興趣盎然。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需求又是積極主動的,是感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重視實踐、強調參與、個性展示的地理實踐活動課程應是有益的嘗試。
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學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比如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huán)境、掌握現(xiàn)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需要。這就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學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就需要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展示個性,在積極參與中獲得知識,在探索發(fā)現(xiàn)中培養(yǎng)興趣。新課程提倡校本課程開發(fā),這是課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地理實踐活動課程正是基于這一需要而選擇開設的。
依托地理功能教室和氣象站的建設,開展地理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地理教學的有益嘗試。地理功能教室提供了技術和硬件的支持。地理功能教室的建設與使用,可以讓學生熟悉、接觸與操作一些常規(guī)地理教學儀器;可以觀察巖石、礦物和化石標本;可以通過模型與多媒體系統(tǒng)了解不同的地質地貌類型。地理功能教室的建設既滿足了實際教學的需要,又可以兼顧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fā)和興趣小組活動。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地理教學環(huán)境,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以"數(shù)字化"為主導,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更新的科學信息。依托于數(shù)字化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的發(fā)展式教學模式。
二、實踐過程
(一)課程目標
1. 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 在實踐活動中培育思維品質、發(fā)展智慧,掌握科學研究方法。
3. 在地理實踐活動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界觀。
(二)課程設計
1.尋找你自己的星座
2.手繪校園地圖
3.測量當?shù)卣缣柛叨冉?/p>
4.重返侏羅紀
5.精美的石頭
6.設計溫州一日游路線
7.辯論賽:南岸水庫該不該建設
8.實地考察雁蕩山地質地貌
9.設計熱力環(huán)流實驗
10.怎樣利用谷歌地圖制作旅游路線
11.校園導游培訓
12.調查:“桃花島|”的前世今生
(三)課程實施
以“尋找你自己的星座”為例
活動目的:
1.通過觀測星星,了解星星的運行規(guī)律,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認識不同季節(jié)的主要星座,掌握一些星空知識,激發(fā)探索宇宙的興趣,樹立沖出地球、飛向宇宙的科學理想和志向
2.學會科學的觀測和記錄方法,整理出一份四季星空觀測的報告.
活動所需資源:星空資料
觀測用具:活動星圖、手電、“簡易天文臺”(在空曠無燈光干擾的地帶、選用固定的地點、固定的參照物)、自制觀星箱(或使用天文望遠鏡)、編制星空觀測指導手冊
春季:大熊座、小熊座、獅子座
夏季:大熊座、小熊座、天琴座、天鷹座、天鵝座
秋季:飛馬座、仙女座、大熊座、小熊座
冬季:大熊座、小熊座、獵戶座
觀察時間:每逢農(nóng)歷節(jié)氣晚上8點
以調查:“桃花島|”的前世今生為例
背景:現(xiàn)在被稱之為“桃花島公園”的這片土地,很難想象前身就是“臭”名昭著的楊府山垃圾填埋場。從“垃圾場”到“公園”的華麗轉變,工程浩大楊府山垃圾填埋場從1994年開始投用,占地180畝,填埋垃圾約180萬立方米。由于是采用簡易堆放方式填埋垃圾,對該區(qū)域土壤、大氣和甌江水域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垃圾填埋場的存在,讓人們幾乎遺忘了“桃花島”這個美麗的名字。不過,待景觀規(guī)劃實施完成,這里被冠以“桃花島”之名成為城市的歷史記憶后,失落的桃花島將迎來她的蛻變重生。
1.調查楊府山垃圾填埋場的后期環(huán)境整治工作。
2.走訪了解垃圾填埋場過去的情況。
3.網(wǎng)上搜集垃圾處理的方法。
4.寫一篇關于溫州垃圾處理的可行性報告。
三、效果評析
(一)課堂實踐中,學生參與面廣
與常規(guī)課堂完全不同的是學生對地理實踐活動課程很感興趣,全程積極參與?;顒訉嵺`課內容的選擇注重趣味性與時效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生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能從室內走向戶外,從紙上談兵走向實地演練,從封閉的校園走向開放的社會,從課本走向網(wǎng)絡,是常規(guī)課堂無法達成和實施的。
(二)成果展示中,學生成就感高
常規(guī)課堂有教學任務要求,有進度的要求,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時間與空間都不夠,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通常只能通過回答問題或者完成課堂活動展示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或者特長。在地理實踐活動課上,給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可以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有制作地理教具的課,讓那些動手能力強的同學露了一手。有溝通能力強的學生在社會調查時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有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組內展示介紹時就凸現(xiàn)出來。有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在工作分派,課題規(guī)劃方面就非他莫屬了。這樣的課程滿足了這一年齡段學生自我展示的需要,是常規(guī)課堂無法達成的。
(三)課程建設中,學生合作度高
課程中涉及的專題或者活動往往比較復雜,依靠一人之力是無法完成的。學生通力合作是課程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與保證,每位同學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與其他人取長補短,和諧共處,完成活動任務,是一個難得的合作與協(xié)作的學習機會。合作意識在無形中強化深入。
(四)解決問題中,學生創(chuàng)新力增強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碰到一個又一個棘手的問題,有很多是學生從未遇到過,從未思考過的。遇到問題,需要學生去多維度思考、查閱資料、實踐考察、調查研究、創(chuàng)造性探索、尋求有效途徑去解決問題,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
參考文獻
[1]“地理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開發(fā)設計研究
[2]科教類電視節(jié)目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研究
[3]教育學心理學
[4]《中學生學習地理困難的原因及對策》
[5]《雁蕩山水探秘: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地理野外實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