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君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重要時期,所以廣大農(nóng)村英語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切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 ? ? 有效性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18
當前,小學三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是農(nóng)村英語教師師資缺乏,好多英語教師兼課較多,課程任務繁重,所以英語教學困難重重。部分英語教師缺乏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本應該由學生自己去觀察、發(fā)現(xiàn)、理解、思考、歸納和總結的知識都由教師代勞講解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很少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濃厚的興趣。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解單詞──帶讀──學生跟讀──抄寫”為主,脫離了語境和英語文化背景,學生難以理解和運用單詞。這種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有時教師忽略了自己的語言行為,對教學和學生的評價不夠準確,語言單一枯燥乏味,缺乏語言魅力。此外由于小學生自身的局限性,大部分學生除了教材,很少主動閱讀課外英語書。所以提高農(nóng)村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意義重大。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英語課非常重要。當前,依然有一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對語法的學習,他們十分重視對語法規(guī)則的遵守,一般采用的是單向灌輸?shù)姆椒▽⒂⒄Z語法知識傳授給學生。很多學生英語成績差,總認為英語學科很難學,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們對英語不感興趣。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難以做到真正掌握語法知識,對其正確運用就更無從談起。為此,廣大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好地教學效果。
如果所學的英語詞匯、句子能夠融入生動、朗朗上口的歌曲中,會給學生全新的視聽享受,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語感。英語歌通過聲波刺激學生的中樞神經(jīng),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專注情緒,使學生的認知心理和情感心理產(chǎn)生移情共鳴,形成一種愉快的情感,促成較強的學習內驅力。所以,幾分鐘的音樂欣賞常常會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對于上午第四節(jié)課或下午課更有效。例如,在學習Can you play the guitar? 時,播放一些吉他樂曲。在學習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時,播放有關運動員的樂曲。再如,在學習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時,如果能與學生一起欣賞英語歌曲,新課的導入定會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絕妙效果。
二、探索單詞教學的方法
小學生的記憶大都來自直觀的、具體形象的記憶,這就要求教師上課時必須有基本功——簡筆畫。我們可以用簡筆畫來教授單詞,它形象直觀,一目了然,有著特有的信息溝通作用,能省掉語言表達意會的中間“譯解”過程,很符合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一支支粉筆可以勾畫出我們想要的精彩來,如在教學“wearther”一課時,我用簡筆畫勾畫出了表示天氣的單詞“cloudy,windy,rainy…”學生一下子“喜出望外”,拼讀和學習的精神倍增,記憶的效果也就更加顯著了。
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好表現(xiàn)的特點。采用適當?shù)母傎惢顒樱@也是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教授單詞的時候,教師適當運用競賽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在五年級的教材中,出現(xiàn)never, sometimes,often,usually,always頻度副詞,學生在理解這些頻度副詞的時候常常會混淆,為了加深他們的理解,我特意設計了一個活動:說單詞時用拍掌次數(shù)表達不同頻度,never不用拍,sometimes拍2下,usually拍7下,often拍8下,always拍10下。當然,不是讓學生亂拍幾下就行了,而是在5秒的時間內有節(jié)奏地拍。這樣的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能夠讓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細胞都得到鍛煉。
教育家卡羅琳針對兒童的特點也提出這樣的教育理念:“孩子們的工作就是玩,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庇螒蚩梢园阉魅粺o味的英語單詞教學變成一件喜聞樂見的事情,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進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這手段,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能給學生提供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機會。例如,在教授比較抽象的或者是一般情況下難以接觸到的學習內容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在教授happy、sad、fear等詞匯時,就可以將以上幾個單詞所表達的情緒畫成人臉,并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從而化抽象為具體。在教授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學習內容時,教師還可以將實物帶到教室當中,創(chuàng)設出一個真實可感的情境。比如,要將酸甜苦辣四種表達味覺感受的詞匯教授給學生,教師就可以將檸檬、糖果、蓮子、辣椒帶到教師中來,讓學生指出它們的味道,之后教師再將對應的sour,sweet,bitter,hot四個詞匯進行講解。課后的學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而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中對課后鞏固不夠重視,學生往往是在課堂上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卻因為沒有及時進行鞏固而在課后就將知識遺忘。對此,教師可以督促學生在課后將所學到的詞匯應用到口語交際當中,或者以游戲的形式加以運用。
四、注重學生綜合應用
工具性是英語的一個重要屬性,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交際。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學更多關注詞匯、語法的積累和解題能力的提升,卻忽略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實踐表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尤其是學生的合作互動活動,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模擬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全面鍛煉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合作互動活動,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習的內容說出來、畫出來、唱出來、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能激勵他們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點,實現(xiàn)同學間的優(yōu)勢互補,互相借鑒,進而形成立體的交叉的思維網(wǎng)絡。
學生在合作中動手動腦、互學互助是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精神的行之有效的途徑。比如,在教學“Films and film event”單元時,我們可以舉辦一次“My favorite film”的主題班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他們最喜歡的影片并在班級內組織投票,選取出得票率最高的電影,最后由教師組織學生“watch a film and write a review”。類似的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互相討論、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以創(chuàng)新意識來靈活運用語言知識,讓集中思維與發(fā)散思維交替進行,個人思維與集體智慧相得益彰,有效拓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視野,促使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