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決策。他們所做的都是重大的決策。他們重視的是分辨什么問題為例行性的,什么問題為策略性的,而不重視‘解決問題。他們的決策是最高層次的、觀念方面的少數重大決策,他們致力于找出情勢中的常數。
所以,他們給人的印象是決策往往需要寬松的時間。他們認為操縱很多變數的決策技巧只是一種缺乏條理的思考方法。他們希望知道一項決策究竟涵蓋什么,應符合哪種基本的現實。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時候應依據原則做決策,什么時候應依據實際的情況需要做決策。”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
“當公司開始起步并遇到一些敏感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有能力去跟政府協(xié)調,這比自己在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被處罰要好得多。今天做互聯網的公司在早期可能都打過擦邊球,誰敢保證說自己完全沒有打擦邊球呢?但問題是,如果大方向你抓得不錯,只是小細節(jié)犯了錯誤,那政府不會把你‘打死。如果企業(yè)在早期就被政府‘打死,真的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有人說,和政府的關系要不遠不近,我很喜歡這種說法?!?/p>
——藍港互動董事長、斧子科技CEO王峰。
“O2O大家都燒錢,但燒完之后,就得看存留率了。如果存留高、頻次多、客單價也不錯,那么‘用戶終身價值就令人驚艷,很可能獲取新客,所以再貴也不怕。反過來,存留過低,這筆賬算不明白,一家企業(yè)無論估值多便宜也沒人投——因為燒錢沒有盡頭,誰傻?去跳火坑?”
——河貍家創(chuàng)始人雕爺。
“我們不是最聰明的,但我們會把有限的事情努力做到最好。我們只要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就會有一席之地,最終就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很多品牌可以贏得市場,但未必能夠贏得尊重。成為一個受尊重的國際品牌,是我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這點永遠不變。”
——一加手機創(chuàng)始人劉作虎。
“談到流量和變現,我們肯定離不開社群,社群其實賭的是未來。我經常想到三個人:雕爺、羅永浩、羅振宇,這三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三個都是名人,都在通過社群套現。但是反過來這三個人又有不同點。名氣最大的應該是羅振宇,他作為前央視主持人,一開始就有足夠多的流量,看上去最成功的就是他,現在羅輯思維已經是社群的代表,但是他的潛力相對有限,因為他是‘賣人。我們再看羅永浩,錘子手機銷量現在如果從幾十萬變成上百萬,那錘子公司可能就是上百億估值。你未來的市場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是通過個人的影響去套現,還是想通過商品套現,對比個人影響力,商品有很強議價能力。我給大家一個建議,獲取流量后,應該將流量通過商品變現,而不是再獲取更多的流量,最后實現商業(yè)模式。”
——青蔥新媒體CEO桑兮兮。
“未來人類的基本需求滿足后,人類會把金錢主要用于精神上的消費。精神上的消費無非是讀書,看電影,玩游戲等信息消費,還有就是旅游。雖然人們對于讀萬卷書,玩萬種游戲的需求會越來越多,但是對于企業(yè)來講,每本書和每種游戲會變得很便宜,競爭也異常激烈,只能賺些小錢。相比之下,行萬里路,尤其是旅游平臺的價值會越來越大。因為人類如果僅僅滿足于在家里自娛自樂,沉迷于虛擬的精神世界,而不出去探索外部的客觀世界,那么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就停滯了?!?/p>
——攜程聯合創(chuàng)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梁建章。
“互聯網在對各個行業(yè)施加影響的同時,同樣影響著的是人接收信息的方式、頻度和規(guī)模?!l能喊得越大聲,誰就越正確。這句曾經只是適用于會議吵架的話,被廣播電視放大后,又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發(fā)達的今天被進一步升華了。這也許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但也意味著獨立思考之精神也越來越重要了?!?/p>
——微車CEO,七麥科技董事長徐磊。
“絕大多數創(chuàng)業(yè)者在招人上花的時間不夠。在你弄清楚了你的愿景之后,應該把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用在招聘員工上面。這聽起來瘋了,尤其是你肯定還有一大堆其它事情的前提下。但這是你所能做的事情中最有放大效應的,并且偉大的公司永遠是由牛人組成的。
你不能外包這件事——你應該花時間評估每個候選者,讓他們想要來你的公司工作,并且親自面見。當一個公司還沒有到500人規(guī)模時,創(chuàng)始人應該參與每一個應聘者的面試?!?/p>
——硅谷公認最牛孵化器Y Combinator的CEO Sam Altman。
“在團隊的股權問題上,盡量要有分享的意識。但是股份給初始團隊太多也不行,太少也不行。所以你覺得是真正的合伙人的人,可以考慮給他一部分股份,但是還要明白創(chuàng)業(yè)中誰有真正的主導權,誰是靈魂。一個團隊一定要有靈魂,因為我們經常見到有些團隊發(fā)展到后期的時候,創(chuàng)始人在日常的管理中是凌駕于整個管理層的,這點我是絕對反對的。
無論是不是創(chuàng)始人,在日常管理上都要跟股東結構分開。在股東大會或者在董事會上可以自由發(fā)言,但是到了日常的管理,應該就只有CEO和管理團隊。公司的最高管理層CEO是可以在一些關鍵時候采用集中制來決策大方向的。但是不能讓你的員工感覺創(chuàng)始人是高于其他同級別管理層的,這會導致你前期的創(chuàng)始人影響到公司的治理結構。”
——58到家CEO陳小華。
“全世界風投燒錢給中國大城市用戶改善生活,同時,一些有頭腦的O2O企業(yè)如滴滴與快的、 58同城與趕集、大眾點評與美團等等,在寒冬到來前都由打得頭破血流的競爭對手迅速牽手成一家人,以減少或結束無效競爭來謀求未來的出路。這些巨頭們一合并,也就意味著這些行業(yè)的小兵小將們走到了盡頭。”
——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
“中國互聯網在過去的15年都比較依賴于模式的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比較少。在中國看項目,100個項目里90個模式都是商業(yè)創(chuàng)新,剩下的10個中雖然都說自己是技術創(chuàng)新,但實際上只有1個是符合技術創(chuàng)新的。但是在美國,2、3個項目里就有一個會有比較強的技術門檻,區(qū)別還是很大。所以,長期來講,技術創(chuàng)新的比例會大幅增加,中國肯定是技術創(chuàng)新和模式創(chuàng)新并舉。所以從投資趨勢來講,未來需要更多能看懂技術創(chuàng)新的投資人?!?/p>
——原迅雷聯合創(chuàng)始人程浩。
“選接班人的實質是選一個接班的班子,如果說這個人已經被確定為CEO的時候,我會給他一個很重要的考核指標,除了戰(zhàn)略執(zhí)行以外,就是三個月,最遲是一年以后必須要告訴我,如果他今天出任何事情誰可以取代他,有三個人的名字,這三個人會由董事會跟他一起去共同培養(yǎng)、去發(fā)掘。”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