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婕 葉綠梅
陶笛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吹管樂器,外型輕巧,攜帶方便,音色優(yōu)美,清脆通透且穿透力強;指法簡單,易吹易學,還是一種時尚的工藝裝飾品。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音樂學習的人在較短時間內(nèi)就能拿起樂器,演奏自己喜愛的歌曲,隨處是舞臺,隨時可享受自助音樂的快樂。2013年以來,我校以陶笛為特色樂器運用于音樂課堂教學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拓了音樂視野,豐富了課余生活,提高了音樂綜合能力。
陶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第一次拿著陶笛走進教室時,課堂中仿佛出現(xiàn)了一塊大磁鐵,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示范吹奏一支支學生熟悉的歌曲,他們格外安靜,豎著耳朵認真聽著,睜大眼睛羨慕地看著我,個個舉手表態(tài)要學習陶笛。我利用午間20分鐘播放陶笛經(jīng)典名曲,讓學生感受到陶笛的音色美,又在學校的宣傳櫥窗中開辟專欄介紹陶笛,讓他們充分了解這個樂器,要求報名參加陶笛學習的學生更是絡繹不絕。
陶笛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
開始學習陶笛時,我要求他們只使用部分肺活量練習,先不練習過長的音,以免既要考慮手指的動作,又要考慮到呼吸的方式而導致動作失調(diào)。在學生掌握基本指法之后,再引導他們以模仿和想象來自然形成正確的呼吸方式,同時安排一些簡單的練習曲,如《小羊羔》《五指歌》等。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吹奏能力后,我加大難度,教他們吹奏一些經(jīng)典樂曲《天空之城》《故鄉(xiāng)的原風景》《綠袖子》《思念的季節(jié)》等。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實力,采用分層教學,幫帶互促,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對于一些優(yōu)秀學生提出高要求,單獨專門訓練,再讓他們做小老師幫教他人;對基礎(chǔ)薄弱的學生則安排簡單易學的曲目,幫助樹立學習信心。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安排一兩個尖子生,由他們組織幫帶教學,“一幫一”“一帶多”,互學互促。各組之間開展互相過關(guān)、競賽評優(yōu)等教學環(huán)節(jié)。
陶笛豐富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
學生從“聽”“唱”拓展延伸到“奏”“演”,通過演奏,掌握了各種吹奏方法和技巧,樂于在演奏中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F(xiàn)在每學完一首新歌曲,我都讓學生用陶笛來吹、演。一些學生唱歌,另一些學生用陶笛為他們伴奏,整個課堂氣氛和諧,大家分工合作,充滿活力。陶笛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自信,而且鞏固了知識與技能,學生興趣高了,自覺多了,課堂紀律性也好了。
陶笛提升了學生的音樂能力
學生識譜能力提高了。由于陶笛有固定音高,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喜歡設(shè)計“比比誰最棒”的游戲,讓學生根據(jù)我出示的音符、柯爾文手勢等模唱音高,再吹出相應的音來,對比賽中表現(xiàn)快又準的學生獎勵一個陶笛小吊墜。當學生掌握了各音以后,我出示旋律卡,讓學生慢速看譜吹奏出來。經(jīng)過長期這樣的訓練,學生的音準了,節(jié)奏穩(wěn)了,識譜能力普遍提高了,一些簡單歌曲不用教就能自己唱起來,還能準確無誤地吹出來。
學生自學能力加強了。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陶笛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他們通過網(wǎng)絡視頻,下載自己喜歡的歌曲,利用課余時間自學,積累更多的樂曲數(shù)量,如《大長今》《我和你》《月滿西樓》《亂紅》,有的還能在學校的新年音樂會上進行表演。甚至很多高年級學生,在完全自學的情況下,已能吹出《天宮舞曲》《千年風雅》《天空之城》等大曲子,經(jīng)過量的積累后,他們的學習能力已達到了質(zhì)的飛躍。
學生合作意識完善了。剛開始檢查作業(yè)時,學生齊奏效果很糟糕,各吹各的,無暇顧及他人。為了強化他們的合作意識,我通過“接力賽”“你吹我唱、你唱我吹”“師傅與徒弟”“你幫我,我?guī)湍恪钡确绞竭M行合奏訓練,將個體服從集體的觀念潛移默化地滲透到群體活動中。我還不定期指定一些調(diào)皮生做小老師,請他們幫助我檢查小組學習,輔導學困生,結(jié)果這些小老師特別自信,任務完成得相當出色。在他們的督促下,班風越來越好,學生學習的勁頭越來越足,一些吹得好的學生也能主動提出幫助別人。學生懂得了合作是一種精神,它源于信任,且無處不在。他們不但能夠進行齊奏,還可以合奏《紅葉》《雪的夢幻》等歌曲。學校陶笛隊的小合奏《天空之城》在參加廣州市第五屆器樂專場比賽中獲得了增城賽區(qū)一等獎、廣州賽區(qū)二等獎。
注:本文是廣州市增城區(qū)“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立項課題“把六孔中音陶笛引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ZC2014L04)”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