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
教會學生寫字很容易,但是教會學生寫一手好字卻不容易,而要讓學生快快樂樂練好字就更是難上加難了。為此,在書法教學中,我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做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最近給二年級學生上了一節(jié)《橫、豎畫的組合》,具體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準備環(huán)節(jié):預備鈴響,我和學生一起回顧了“寫字姿勢歌”。
導入環(huán)節(jié):上課開始,我先給學生講了柳公權關于“心正則筆正”的故事,由這個故事提醒學生做個正直的人,并由此引出“字如其人”的說法。接著簡單回顧基本筆畫,講解結構的重要性,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橫、豎畫的組合”。
講授、練習環(huán)節(jié):首先我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到機械拼接出來的字太生硬、呆板,應該把字寫生動、靈活。然后教授了學生兩個“秘訣”——“藕斷絲連”法和“單腿騰躍”法。這兩種方法的學習基本上按照這樣的步驟:猜一猜詞語意思及這種方法的含義;老師示范講解“二”、“三”、“十”、“豐”的書寫,讓學生明白方法;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書空,明確行筆軌跡,記住方法;學生練習,老師巡視、個別指導。在學生學會了這兩種方法之后,讓學生舉一反三,說說還有哪些字可以用上同樣的方法進行書寫,并練習另寫幾個字。
總結、提升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簡單創(chuàng)作:母親節(jié)快到了,寫一句話送給媽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先讓學生說哪些字可用上今天學到的方法,隨即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的點評、欣賞環(huán)節(jié)非常精彩,一是學生寫的作品確實很棒,二是從對同學作品的評價中看出學生真的學會了這兩種方法。
本節(jié)課在以下兩個方面是做得比較成功的:
首先,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第一,教師語言激趣。教學中,我將要教給學生兩種方法說成是要教給他們兩個“秘訣”,把這兩個方法定為“藕斷絲連”法和“單腿騰躍”法,讓學生先猜一猜詞語的含義,再想一想運用在書寫中是什么意思等,這就讓學習書法不只是簡單學規(guī)則,而是讓方法變得形象而且生活化,讓學方法的過程變得充滿樂趣和挑戰(zhàn)。
第二,練習形式激趣。在給學生演示方法后,我把練習的過程變成了幾個比較有意思的小步驟:先和老師一起書空,如寫“二”字,起——運——收——連——起——運——收;然后按音樂節(jié)奏打出運筆的輕重、快慢的過程,老師示范這些動作幅度盡量大一些,夸張一點,就把學生興趣充分帶動起來,從而也讓學生真正弄懂了如何做到筆斷意連寫“二”字,最后才在紙上練習握筆書寫。
第三,評價欣賞激趣。教學方法前,我讓學生觀察了兩行字。一行是像小樹棍拼出來的看起來呆板、生硬的字,另一行是寫得規(guī)范又很靈活的字,讓學生評一評哪行寫得好,想想怎樣才能寫得這么好?學生在對比中知道了什么樣的比較好,但不知道如何去做,自然有興趣去學老師教授的方法。另外,每次學生練完,我都會說“一起來欣賞某某同學的字”,這樣學生在評價的時候就會主要談他寫得好的地方,從而讓學生享受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就會很樂意繼續(xù)去學。
其次,多角度滲透德育教育。
第一,講書法家的故事,塑造美好心靈。上課開始,我給學生講了柳公權的故事:唐朝有位大書法家叫做柳公權,他寫的字瘦勁、挺秀,據(jù)說當時的皇上——穆宗皇帝看到了他的字就把他召到了京城……故事雖然簡短,但學生肯定會對“心正則筆正”這句話留下較深的印象,即使不能完全體會它的意思,大體上還是明白的。緊接著,我還給學生出示了“字如其人”這個詞,學生就更加清楚地知道了練字先要學習做人。
第二,重視習慣培養(yǎng),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書法練習需心靜氣和,端正姿勢,持之以恒。如果急功近利,就會欲速則不達。因此在教學中我會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坐立姿勢、寫字姿勢,提醒他們“一看二寫三對照,一個更比一個好”,提醒他們練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長期堅持,學生就會養(yǎng)成做事耐心細致的習慣,也能培養(yǎng)堅忍不拔的品格。
第三,精選作品內容,感悟做人道理。本課中最后的作品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我結合實際情況——母親節(jié)即將到來,給學生介紹了詩人孟郊的《游子吟》,讓學生書寫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边@樣就把練習書法與感恩母親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練習書法的同時感悟到做人的道理。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