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翔
【摘要】:青海藏族的手工藝精彩紛呈,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地位。本文先分析青海藏族手工藝的種類,接著分析其特點,最后提出一套傳承青海藏族手工藝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青海藏族;手工藝;傳承
一、前言
作為一種特殊的工藝技能,手工藝凝聚了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與精華,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其中,青海藏族的手工藝精彩紛呈,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地位。本文先分析青海藏族手工藝的種類,接著分析其特點,最后提出一套傳承青海藏族手工藝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二、青海藏族手工藝的種類
青海藏族手工藝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作用有欣賞、實用、祭祀三種,基本含有吉祥如意、富貴平安的寓意,這些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青海藏族手工藝受到了國內外愛好者的普遍青睞。具體而言,青海藏族手工藝有以下兩類:
(一)精神文化類
主要有壁畫(間畫、墻壁畫等)、唐卡(重彩畫唐卡、彩金唐卡、水墨畫唐卡德國)、泥塑(撫泥式泥塑、陶器式泥塑等)、雕刻(浮雕、全雕、經文雕刻等)、印版(龍達印版、文字印版等)。這些手工藝是為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服務的,旨在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陶冶人們的藝術情操。
(2)生產生活類
主要有交通(石木橋、鐵索橋等)、農具(篩子、犁、背兜等)、牧具(鐮刀、拋兒、奶桶等)、編織(竹編筐、蒸籠等)、藏香(熏香、供香等)、家具(箱子、床、桌子等)。這些手工藝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所服務,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三、青海藏族手工藝的特點
(一)保存持久
青海藏族手工藝具有保存持久的基本特點,以唐卡為例,是藏族采用特有的礦物質顏料和多種寶石粉進行加工制作而成的,具有經久不變質不褪色的性質。蜚聲國際的藏紙也質地柔軟,不腐蝕、不蟲蛀,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都能保存數(shù)千年。
(二)美觀實用
眾所周知,青海藏族人民喜愛色彩斑斕、裝飾華貴的物品,藏式的寺院宮殿都具備富麗堂皇的裝飾特點,令人印象深刻,心生敬意。建筑、陶器、雕刻、編制等手工藝品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具備強烈的實用性,為人們的生活而服務。
(三)綜合性強
青海藏族的很多手工藝品不僅是精美的藝術品,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藏品。就金汁寫成的經典而言,從藝術角度來說是珍貴的書法作品;從信仰角度而言是神圣之品;從手工藝角度而言,需要藏紙的制作、打磨與染色??梢娗嗪2刈宓氖止に嚻肪邆鋸娏业木C合性。
四、青海藏族手工藝在當下的傳承
青海藏族手工藝具有珍貴的價值,在當前背景下應該得到傳承與弘揚,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培養(yǎng)保護傳人
在傳統(tǒng)模式下傳承青海藏族手工藝,基本是依靠民間藝人的口口相傳,這樣的方式難以避免地導致某些優(yōu)秀作品和優(yōu)質技藝面臨失傳的局面。所以培養(yǎng)保護傳人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要培養(yǎng)保護傳人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大力宣傳,擴大青海藏族手工藝的影響力,讓一些賦閑在家的女性進入手工藝這個行業(yè)中,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促使這些女性熟練掌握藏族手工藝的表演技巧;二是由政府出面,聯(lián)合民間手工藝行業(yè)協(xié)會,與一些學校加強聯(lián)系,構建“校企合作”機制,派送優(yōu)秀的、富有實踐經驗的手工藝大師到學校中授課,讓學生集中學習藏族手工藝,將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不斷傳承下去。
(二)開展藏族手工藝課程
一方面,在小學、中學階段開設藏族手工藝課程,既可以落實新課改強調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可以擴大藏族手工藝的影響力,從娃娃抓起,通過藏族手工藝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激活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同時還能培養(yǎng)年青一代對藏族手工藝的興趣與愛好,從中挖掘出優(yōu)秀的人才,為不斷傳承這一藝術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三)設立民間手工藝專業(yè)學校
國家可以設立專業(yè)的藏族手工藝職業(yè)學校,與普通高校一樣,設置相關制度招收學員,在培養(yǎng)他們的專業(yè)技藝的同時,對他們傳授一定的文化課,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通過全方面的培養(yǎng),為社會輸送具備扎實文化底蘊、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發(fā)展壯大藏族手工藝從業(yè)人員增強后勁力。
五、結束語
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弘揚青海藏族手工藝,使其發(fā)揚光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土登彭措.藏史綱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8.
[2]土登尼瑪?shù)?藏漢大詞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1419.
[3]西藏自治區(qū)政協(xié)文史委.西藏歷史資料選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9- 20.
[4]劉立忠.藏傳佛教藝術[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香港分店,1988:320- 333.
[5]策·阿拉騰松布爾.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tǒng)手工藝品研究[A].中國·內蒙古第三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
[6]李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工藝美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藝術設計,2007,(2).
[7]馬華.傳統(tǒng)手工藝傳承中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