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俐
由于時代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我們面對的教育現(xiàn)象也由簡單變成復雜了,作為老師的我們都在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真難教!做老師難,做合格的老師更難!
從教十四年,深感現(xiàn)在的教師工作更具挑戰(zhàn)性。在2014年再次執(zhí)教一年級后,面對一群小屁孩兒,一直在中高段循環(huán)的我有些不知所措,他們真讓人抓狂,有一段時間,我似乎有些更年期似的歇斯底里了??墒牵蚁矚g這些孩子們,我不能這樣對他們,我期待他們純凈的眼神中能看到我親手播種、成長的有愛、有自信、有快樂、有收獲的幼苗,看到我和孩子們親自勾勒的美好圖畫。
于是我一再提醒自己——冷靜,因為冷靜之后,一切都變得不那么棘手了。又一個一年下來,我重新摸索了一些適合自己、適合孩子們的方法,和大家探討一二。
雖然時代變了,我們面對的孩子也和以前不一樣了,但有一句話永不過時,而且一直被我信奉著,就是“親其師,信其道”。
感人心者,必先乎情。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孩子的愛,他們可以感受到。所以,當我嚴格地提出要求時,他們愿意完成;當我嚴厲地提出批評時,他們愿意接受;當我真誠地鼓勵時,他們滿懷信心……在這個過程中,我的黃氏激勵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貼畫、獎學金、表揚信……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東西,孩子們通過競爭得到后便會如獲至寶,下次他們還會做的更好。
在我的教育字典中,關于學習,我負責激發(fā)他們持續(xù)學習并探究的興趣,而對于做人,我希望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準則。
在我的教育過程中,禮貌、感恩教育一刻不停。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第一天接班開始,每天早晨進班,我主動和孩子們問好:早上好、下午好!剛開始,孩子們新鮮,和我打招呼的人比較多,后來,漸漸減少了,我便及時表揚了仍然禮貌問好的孩子,于是,這樣的習慣又繼續(xù)被發(fā)揚光大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慣。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每天和孩子們親切地打著招呼。放學時和每一個和我揮手說再見的孩子我都會看著他們的眼睛說聲再見。不為別的,希望可以保持他們的那份純真和熱情,也提醒自己:不要因為工作時間的延長而變得麻木。
關于感恩,我想說: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不知如何感恩。家庭中,他們是中心;他們自己心里,自己是中心。學會感恩,其實就是學會尊重。就在一天下午班里發(fā)生的一件事,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感恩的課。
一個孩子站隊的時候鞋帶開了,我提醒了他,結(jié)果他不好意思的說不會系。馬上有兩個男孩子蹲下來要幫他,其中一個幫他系好了鞋帶。等我過來的時候,我問他:你說謝謝了嗎?他愣了一下,低下頭小聲地說了聲謝謝。
進了班,我又問另一個孩子:從多媒體出來,任哲明幫你撿到丟了的本,你說謝謝了嗎?問雙胞胎兄弟:你們的同桌幫你們做了那么多事情,你們說過謝謝嗎……我一連串的反問,讓孩子們沉默了。我對著那個不會系鞋帶的孩子,也對著全班同學說:不是誰都能像爸爸媽媽一樣能蹲下來給你系鞋帶的,當別人在你需要的時候幫了你一把,一定要心懷感激!學會說謝謝!包括自己的爸爸媽媽!
我希望自己帶領的孩子是溫暖的,不是冷漠的。所以,這一天我用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專門教他們學會說謝謝。不一定立竿見影,但孩子們是有所觸動的。這樣的教育一直滲透在我每一天的教育工作中。
一年級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很差,尤其是時代大變遷下的一年級孩子,是被“四加二模式“寵出來的一代。為了能讓他們變得積極、主動、自覺,我試著取消了班內(nèi)的組長和體育班長的職務。因為我發(fā)現(xiàn),有小干部滿地轉(zhuǎn)著收作業(yè),管理隊伍的時候,也沒顯得那么整齊有序。老師還是得從前走到后去管理,不咆哮兩句,他們都聽不到讓做些什么。我便對他們說了我的決定:先取消組長和體育班長的職務,讓我們一起學會管理自己。
早晨到校后進班第一件事情是交作業(yè),每個大組將作業(yè)放在第一排同學桌上,課代表負責收齊抱走;站隊時自己直接站好。以后,我們不需要被管理,可以主動把事情做好。目前,我們都在嘗試、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不夠自覺時,我提醒自己:冷靜。我知道他們還需要時間。每到這時,我會用我的黃氏激勵法激勵他們做的更好。
在我們班里,還有一個角落是我教育培養(yǎng)孩子們的天地,就是在黑板的左邊空出一個小板塊,每周學習一首到兩首古詩。除了因為自己是語文老師,還因為我喜歡“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因為自己之前所學的專業(yè),我并沒有對古詩文有過很深刻的學習。所以,便想借著這個版塊,和孩子們一起從零開始,從最簡單、最朗朗上口的詩句開始學起。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解讀詩人的遣詞造句;培養(yǎng)他們的詩人情愫。去感受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讓我們變得不那么浮躁、不那么麻木。能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品味生活。
現(xiàn)在的我,在完成當下的工作的時候,總愛回憶過去和孩子們走過的日子,自己想著想著或笑或感嘆或眼角濕潤,有開心、有得意、有自責、有遺憾、也有無奈……五味雜陳。
這讓我又想起幾年之前的一件事情,源于一個轉(zhuǎn)學生,四年級的時候,班里轉(zhuǎn)來一個女生,叫候捷,我還不是很了解她的學習情況,幾次作業(yè)下來,質(zhì)量不是很高,不過還不是最差,上課時的狀態(tài)也不是很積極。一天判完作業(yè),有幾個孩子的作業(yè)需要重寫,她的本被也我放在其中,其實并不是太差才要她重寫,只是稍微有點亂,但因為她剛來,希望能通過嚴格要求讓她盡快進入狀態(tài)??墒悄蠲值臅r候我猶豫了,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我改變了主意,心想,給她一次機會吧,其實也是給我自己一個機會,我沒有念她的名字。當她聽到這次重寫作業(yè)的名單里沒有她的時候,和別的孩子一樣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但卻明顯地比別的孩子多了一絲驚訝:我居然不用重寫的表情清楚地寫在了臉上。
第二天,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結(jié)果,她的作業(yè)明顯認真了許多,看得出是用心寫的。我慶幸昨天片刻的猶豫,因為我突發(fā)的一個想法,讓一個孩子認為自己不在差生的行列,她還有努力的空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利用“放大鏡”的原理去鼓勵她,讓她相信自己確實如此,和她剛來時的情況比較,這個靦腆的女孩,有了質(zhì)的飛躍。
對于我們來說,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雖然到目前為止她還沒有成為最棒的,但是和她自己的縱向作比較,在老師放大的鼓勵下,她也開始認為自己確實具有老師所說的優(yōu)點,并會以老師所表揚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做到,最終達到我們所期望,她所盼望的方向。
從侯捷身上發(fā)現(xiàn)的“放大鏡”原理,也讓我對其他學生有些愧疚,我能夠做到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及時地去鼓勵他們,但在侯捷之前卻沒有想到將他們的優(yōu)點放大到一定程度,無形中幫他們制定他們力所能及的目標,這樣,孩子們是不是會有更突出的表現(xiàn)?但是生活中沒有如果,對待學生更是如此,我們應該在每日的工作中讓自己變得更敏銳些,能夠及時地察覺到學生的需要,及時地制定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目標,及時地用合適的語言鼓勵學生,于無形中幫助他們開發(fā)自己的潛力,在面對自我的挑戰(zhàn)中取勝,在橫向的競爭中成為佼佼者!
在大冰的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植根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特別適用于我們教育者的工作,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這樣的孩子。 我覺得,做老師,應該做個慢性子的人,因為慢性子的人,有耐心等待,等待孩子們進步、等待孩子們改變、等待孩子們成長。
我突然間充滿了期待,我很想知道,如果我能夠?qū)⑽业拿恳粋€正確的決策堅持下來,并堅持六年甚至更久的話,會是怎樣一幅畫面。我想,我愿意,我愿意這樣——靜待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