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 根據(jù)中職學生的自身特點,同時結合一般中職學校的普遍情況,認為中職語文教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中心,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 鍵 詞]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4-0103-01
在從事中職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與普高學生相比,有其自身特點,主要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同時在學習興趣方面也比較欠缺。因此,中職的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更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努力構建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高效性。也就是說,在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能夠通過課堂學習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指標,就在于學生在一堂課結束后是否有所收獲。如果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不感興趣或者沒有收獲,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認為教師只有按照中職學生的自身特點,盡可能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在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激趣法
要上好一堂語文課,課前的精心設計是必備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時刻牢記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體現(xiàn)激趣和效率。職高學生有其主修的專業(yè),文化課程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必要的補充,因此,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啟發(fā)式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所以,教師首先應當擺正師生關系,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學生長期以來習慣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接受學習”,自己動手的習慣沒有,發(fā)現(xiàn)能力更差。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不合理的教學程序,既要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又要避免單一的一問一答的形式主義的“啟發(fā)式”,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民主氛圍,引導啟發(fā)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學會“領悟”,感知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相信學生是愿意學習而且是能夠學好的。
依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專業(yè)特點,語文老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訓練活動,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讓學生能真正學到知識,得到訓練,真正提高能力。正確的引導,恰到好處的啟發(fā)是激趣的關鍵。
二、分層次教學法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同樣也要注重自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我們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但并不是任何知識都可以由學生去獨立發(fā)現(xiàn),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地去發(fā)現(xiàn),因此,教師首先應當了解學情,針對教材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思維和心理障礙,運用畫龍點睛和排除障礙的方法,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自己去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以達到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目的。所謂“點”就是點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
“親其師,信其道?!边B成年人“聽課”都“挑人”,更何況心志不成熟的中職學校的孩子呢?假如在課堂上教師總是擺著一本正經(jīng)的面孔,滔滔不絕地講著自認為正確的知識,這樣的課堂能有交流嗎?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語文課上倡導教學民主,努力營造“參與無錯”的學習氛圍,推崇教師“寓教于樂”,學生“寓學于樂”,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朋友,對學生不成熟甚至荒誕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恰當?shù)目隙ê凸膭?,增強他們的信心。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流淌的舞臺,語文課堂的效率就能得到提升。
三、交際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是情感交流的紐帶,是知識的載體。好的教學語言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教師的書面語言(板書)和姿態(tài)語言(教態(tài))也顯得尤為重要。黑板上的板書,教師的體態(tài)、動作都能渲染課堂氣氛。在進行一些文學性作品的教學時,老師語言還要做到節(jié)奏鮮明,飽含情感,抑揚頓挫,疾徐有序,切忌從頭到尾沒有任何變化,這樣才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中職學校的專業(yè)課是根據(jù)社會的需求而開設的,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應當針對中職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學生能夠保持積極學習的心理,與自己所學專業(yè)有相輔相成之功能。
總之,教學方法的采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管是使用哪一種方式進行教學,都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就是好的方法。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將繼續(xù)努力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行濤,郭東岐.新世紀教師素養(yǎng)[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王薔.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對比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伊道恩.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M].科學普及出版社,2005.
[4]顧明元,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