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縱觀數學課堂,操作活動熱鬧有余,效果差強人意。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指導干擾過多,學生操作缺乏自主性;操作活動機械膚淺,學生操作缺乏深刻性;以模仿性操作居多,學生操作缺乏創(chuàng)造性。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高操作的自主性和有效性,是每位數學教師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筆者在多年數學教學實踐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理念為指引,著力打造自主操作的數學課堂,探究出一套有效自主操作的“三激”策略。
一、競賽比拼中激活自主操作熱情
學生的操作熱情是高效自主操作課堂構建的關鍵,要激活學生自主操作熱情,常用的方法是提高操作活動的趣味性,我在數學課堂中屢試不爽的方法是開展“競賽比拼”,在競賽比拼中激活學生自主操作熱情。
“爭強好勝”是每個孩子的心理特征,我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在數學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性競賽活動,促使他們在比拼中熱情高漲,積極主動操作。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長方形的面積》中,在學生認識了什么是長方形的面積后,為了引導學生掌握一些比較長方形面積大小的方法,我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比較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由于操作活動的材料只有簡單的兩張長方形白紙,對學生沒有多大的吸引力,因此學生興趣點低,操作提不起熱情,于是,我就想出一個激將的辦法激活他們的自主操作熱情:“同學們別看材料簡單,可是比較這兩個長方形面積的方法可不簡單哦,我們各小組比一比,賽一賽,看看在規(guī)定時間內哪一組的辦法既多又好?”孩子們聽說要比賽一下子來了興致,各學習小組紛紛討論、操作,有的小組通過重疊的方法比較大??;有的小組將長方形畫一畫,分成同樣大小的方格,然后通過數方格的辦法比較大??;還有的小組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比出大小。
二、扶放結合中激引自主操作方法
自主操作不是自由操作,不是完全放手讓學生操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下的主動操作。有效的自主操作需要有效的操作方法,科學的操作方法指引下的操作才會高效,我在教學中做到扶放結合,適時適度指導,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操作方法進行合理有效地操作,在有效操作中獲得自主性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課時,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必須讓學生在動手拼擺中觀察、想象、感悟。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色彩鮮艷的長方體、四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和一份活動單,讓學生分組自主探究,許多學生在拿到操作材料后并不根據活動單上的要求操作,而是隨意無序地擺弄,這樣下去教學效果自然較差。于是,我立即制止了孩子們的自由行為,向他們闡明操作要求,嚴格操作紀律,引導他們一步一步進行操作,我首先指導學生從長方體的前面觀察形狀,接著從長方體的上面、右面去觀察,在觀察后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觀察到的面的形狀。最后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我讓學生利用四個小正方體擺一擺,再分別從前面、上面和右面觀察,并親手畫出從不同角度所看到的面的形狀。
三、同伴合作中激增自主操作質效
操作活動分獨立與合作兩種形式,同伴互助的合作性操作有利于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在互補性合作中促進和激勵同伴操作的積極性,提高操作活動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怎樣滾得遠》一課中,我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操作能力,提高操作活動的質效,我沒有按照教材中的編排順序組織教學,而是將教材做了調整,我在從工人師傅往卡車下滾油桶的生活場景導入課題后直接給學生提出研究問題:地面和斜坡成多少角度時物體滾得遠一些?我讓學生利用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小組合作探究這一問題,孩子們拿著實驗器材走出教室來到操場,他們三五成群圍在一起激烈的商討,小組同伴互相獻計獻策,有的認為地面與斜坡角度越大滾得越遠,有的認為地面和斜坡角度越小滾得越遠,在經過充分討論后,他們開始動手操作驗證猜想,操作時他們做到分工又合作,有的搭斜坡,有的量角度,有的滾圓柱,有的測量距離,有的記錄數據。小組成員在操作中還互相提醒,糾正對方的細節(jié)問題,提高操作的準確性。孩子們經過反復的實驗,在自主操作中合作完成了學習任務,終于探究出“當斜坡與地面角度大約45°時圓柱形物體滾得最遠”。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讓我們在數學操作活動中多采取同伴合作的方式,激勵學生自主操作的意識,激增自主操作的質效。
看容易忘記,做容易記住,實踐操作促進了手和腦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理解發(fā)現(xiàn),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牢固記憶,讓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激活學生操作熱情,激引自主操作方法,激增自主操作質效,成就高效自主操作的數學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