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0090-02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但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往往把學生識字看作是教師機械在教字,這樣的識字教學漠視和扼殺了學生識字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育學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钡湍昙壍膶W生雖然有意注意在發(fā)展,但是占優(yōu)勢的卻是無意注意。他們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易被新鮮的刺激吸引,常受興趣和情緒支配。在識字教學實踐中,我嘗試著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識字教學情趣盎然。
一、表演式
用肢體動作來演示字的形義聯(lián)系。如“看”: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較遠的地方。像“扒”:把雙手擺成八字形,像外推就是。像“拔、跑、拍、拉”等這些可通過動作表演來理解字義的。老師可指名上臺動手做一做,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又不費力氣。
二、比較式
對一組形近字的形義關(guān)系,可以指導學生作比較說明。如:日和目,日:太陽只有一個,所以口的中間只有一橫:目:眼睛都是兩只的,所以口的中間有兩橫。還有”春”和“看”,“春”:春天都是晴空萬里的,所以和“日”有關(guān),而“看”一般用眼睛(目)來看。
三、圖畫式
用簡筆畫表示某些象形字的形義聯(lián)系。如“雨”:“雨”像班級鋁合金窗的框架,其中的四點就像風往同一個方向吹來雨點敲打在窗戶上;“飛”:第一筆橫折鉤像鳥的身子,彎鉤里的一撇一點就像小鳥展開的翅膀。
四、兒歌式
把生字編成形義相應(yīng),易于上口的兒歌。如:爪子巴在墻上便是“爬”;顏色豐富就是“艷”,用力種田就是“男”;“鳥”是“烏”點睛……又如“新”字的教學,我編了一段:左邊親,右邊斤,祖國面貌日日新。再如“左”和“右”,我編了這樣的兒歌:“小朋友寫字用右手,右手下面有個口。這樣學生記住右下面是“口”,那么是“工”的就是“左”了。
五、實物式
通過實物演示,留下深刻印象,輕松掌握漢字的形義。如教“筆”字,我出示一支毛筆,讓學生觀察得出毛筆的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動物毛做的。因此“筆”的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毛”字。
六、猜謎式
學生喜歡猜謎語,猜謎語本身也是饒有興趣的一項活動。由心理學可知,兒童好奇心強,根據(jù)這一特點編一些謎語讓學生猜,能激起他們識字的愿望。猜謎語可分為猜字謎和猜物謎兩種。如教學“全”字時,可讓學生猜字謎:“一人膽子大,敢把王子踩在腳下?!睂W生在愉快之中既學會了新字(全),又鞏固了舊字(“人”和“王”),做到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可謂是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教學中也可以編一些物謎讓學生猜,使得有形的文字與事物結(jié)合起來。如“雪”字可以編成下面的謎語:
“小小白花天上來,北風刮起花盛開。千變?nèi)f變六個瓣,飄飄揚揚落下來?!?/p>
通過讓學生猜猜謎語,學生不僅知道了雪花的形狀、特點,而且使“雪”字在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謎語能引起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他們在快樂之中學會了識字,更重要的是把生字久記不忘。除了在課堂上老師編的謎語以外,還鼓勵學生平時課下自己開動腦筋自編謎語,編得好的可獲得“小小謎語大王”的稱號。學生興趣很高,編出了五花八門的謎語。例如:自己頭上戴帽子,穿著一條短裙子。(夏);三人同日去春游。(春);兩個人是什么字?(天)……如此簡單而有趣的活動,調(diào)動了學生自學生字的興趣。
七、想象式
豐富的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翅膀,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我在教《大?!愤@一課中的“?!弊謺r,我先讓學生自己仔細觀察此字后,說出自己記字的好方法。于是有的學生說:“天熱了,一個小孩和他的媽媽(母)到海(氵)邊玩?!庇械恼f:“我(每)天都到(海)邊拾貝殼?!睂W生用自己的想象給予了“海”字形象而有趣的解釋。例如“游”字,學生說:“劉老師帶領(lǐng)一個戴著草帽的孩子去游泳(氵)?!边@樣既便于記憶,也拓寬了學生想象的空間。把一個字編成一個故事或說一句話,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又教會學生怎樣記住字形和字音的好方法,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八、象形式
低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已從生活中對事物形成了感知。抓住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認知的事物來識字,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例如“飛”這個字,先畫出一只小鳥的簡筆畫,在引導學生想象并說出:鳥的頭、身子、尾巴連起來就像橫折彎鉤,撇和點就是鳥兒的翅膀。字的音、形、義學生很容易掌握。再如,教學“跑”字,老師可問:“小朋友,我們用什么來跑步?”從而教給學生認識足字旁,由這個字發(fā)散到“跳”“踢”“踏”“蹦”等字。這種教法教師只要適時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識字能力。
九、點睛式
這種方法主要運用于學生易漏或易加的小橫、小豎、一點、一撇等。例如“紙”這個字,教師用語言幫助學生記憶,“紙是白紙的紙,如果在白紙上加一黑點的話,這張白紙就沒用了”。這樣使學生先入為主,形象感知。
十、比較式
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單純地認識本課中的字,而要把相同或相近的生字同時呈現(xiàn),在比較中識字。例如,學習“子”可與“字”比較;學習“情”可與“請”比較,在比較中掌握形和義,為正確運用做好準備。
十一、分類式
一年級的新教材中出現(xiàn)的生字較多,教學時,教師可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將偏旁相同的歸為一類集中學,或按結(jié)構(gòu)來歸類學,降低學生記憶的難度。同時運用歸類學的分類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識字能力。
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在創(chuàng)設(shè)情趣中識字,猶如給學生插上了翅膀,在識字的自由王國里展翅飛翔。識字教學原本是一杯“苦澀的咖啡”,情趣是“一勺糖”,在“苦澀的咖啡”中加了“一勺糖”,學生就會急著喝“加糖的咖啡”了。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