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磊 孫亞威
摘 要:長豐鰱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利用長江野生鰱培育而成的,其品種登記號為:GS-01-001-2010。它是通過人工雌核發(fā)育、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群體選育等技術相結合培育出的四大家魚中的第一個新品種。其生長速度快,遺傳純度高、抗逆性強,適合在我國大部分淡水水域養(yǎng)殖,尤其在華中、華東、華北、華南、西南等地區(qū)最適宜養(yǎng)殖。本文將從親魚培育、苗種繁育、成魚養(yǎng)殖、養(yǎng)殖模式和疾病防控等5個方面對長豐鰱的養(yǎng)殖技術進行介紹。
關鍵詞:新品種;長豐鰱;苗種;疾病
一、親魚培育
長豐鰱適宜在浮游生物旺盛的肥水中進行養(yǎng)殖。將經過強化培育(把引進的1齡長豐鰱,每條約500克左右,作為后備親本培育一年)的長豐鰱與適當數量的草魚、鳙魚和青魚親本以及一定量的底層養(yǎng)殖品種進行合理放養(yǎng)。因長豐鰱基本以浮游生物為食,所以每天只需對草魚進行投喂。草魚的糞便及殘餌具有肥水的效果,提供了長豐鰱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二、苗種繁育
(一)苗種來源。長豐鰱苗種應從特定的選育單位或指定的苗種繁育基地引進(且其苗種必須經過檢疫),或是選擇苗種培育成親本后再進行繁殖的苗種。
(二)池塘條件。魚苗池面積以3~6畝為宜,放苗前10天用生石灰清塘。池塘四周用50cm高的篩絹網作防護網,以防止蛇、鼠和青蛙等的進入。每畝施雞糞或豬糞200~300千克做基肥,以維持水質肥度。引進清潔水源,并保證水質透明度在20~30厘米,每個魚苗池應根據放養(yǎng)魚苗的密度和池塘的大小配置一臺葉輪式增氧機。
(三)苗種放養(yǎng)。放養(yǎng)長豐鰱的時間最好選擇在11月底到12月上中旬(秋末冬初)或2月中下旬到3月初(冬末春初)晴天的早上。在開始放養(yǎng)苗種時,不應直接將苗種放入池塘中,而是讓其在袋中適應池中水溫一段時間后再投放,以防止袋中與池中水溫相差太大使魚苗致死。
(四)餌料投喂。每次投喂餌料時,需根據天氣、水溫、水質等情況及時增加或減少餌料的投放量。一天投喂兩次,一般是在早上8點至9點和下午2點到3點間進行。 投喂的餌料一般以豆?jié){為主,以“少量多次”為原則,向池塘四周均勻地潑灑豆?jié){。每次投喂的量不宜過多,可從每次進食速度情況來判斷。
(五)日常管理。每天早晚都要堅持巡塘并觀察水質及育苗生長狀況。發(fā)現有蛇、鼠和青蛙等害蟲時應及時捕撈出。開始投喂幾天后需每隔3至4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深度為6至10cm為宜。另外,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還應根據魚池水色(黃綠色為宜,酸堿度為中性或弱酸性)、透明度及氣候變化等因素進行施肥,以維持池水合適的肥力。在施肥過程中應將魚苗驅至中央向四周施肥以防止pH的瞬間增高對魚苗產生危害。
(六)分塘。伴隨著魚苗的不斷長大,原池塘的水質條件惡化,溶氧降低,氨氮等成分增多,魚苗的生長繁育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限制,此時應對魚苗進行分塘培養(yǎng)并做好記錄。
三、成魚養(yǎng)殖
(一)飼養(yǎng)管理。根據養(yǎng)殖對象口徑大小和生長發(fā)育的不同階段所需的營養(yǎng)不同來選擇所要投喂的餌料,同時要求飼料不能霉變、質變和結塊,不能過于松散。在水中應保持20分鐘不潰散。每天堅持巡塘,防患于未然。6月至9月晴天的中午應開增氧機1~2小時,防止因溫度升高而使水體中的溶氧量降低。陰雨天半夜開機,魚類浮頭嚴重時增氧機必須開機到天明來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防止魚體缺氧而死。每天都做好記錄,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問題。
(二)水質管理。為使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需定期換水,并適當增肥,為長豐鰱的生長繁育提供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和足夠量的浮游生物。
四、養(yǎng)殖模式
長豐鰱既可作為主養(yǎng)品種,也可以作為搭養(yǎng)品種。主養(yǎng)長豐鰱時,關鍵是控制其合理的養(yǎng)殖密度。例如長豐鰱夏花魚種一般畝放養(yǎng)2000尾左右(具體放養(yǎng)密度要根據魚的品種、魚池環(huán)境等實際情況而定)。做搭養(yǎng)品種時,當地環(huán)境條件、肥料來源,以及飼養(yǎng)管理技術等都是影響長豐鰱和其他魚種搭養(yǎng)比例的重要因素。
五、疾病防控
(一)常見疾病及應對措施。氣泡?。喊l(fā)生氣泡病的原因是水中的溶解氧因氣溫回升、水溫增高而以氣泡的形式溢出或是池底剩余的未經發(fā)酵的肥料等經還原反應產生的有毒氣泡被魚苗誤食,使魚苗長期不下潛而死亡。養(yǎng)殖時應該控制水溫,溫差不應該太大。平時的施肥量和投喂餌料的量不宜太多。打印?。涸谙那飪杉据^易發(fā)生(但該病全年可見),是鰱,鳙主要病害之一。魚苗、魚種甚至親魚都有可能會患病。感染后,經常長期不愈,影響正常的生長繁殖。保護魚體不受傷害,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潔是關鍵的防治措施。若魚體已患該病則在吸干病灶上的水分后用四環(huán)素藥膏涂抹,或是用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病灶。白皮?。呼~類患該病時前期常表現為尾柄處發(fā)白,而后背鰭基部后的體表全部都發(fā)白,甚至會導致尾鰭全部損傷爛掉。為防止該病的出現,我們在魚體運輸、轉運和分塘時應該避免人為地損傷,并且定期對魚體進行檢查。
(二)病害預防。魚類因長期生活在水中,即使發(fā)病也不易察出。且藥物治療后對魚體本身,水質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應以防重于治的觀點進行養(yǎng)殖。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徹底清理池塘,養(yǎng)過魚蝦的池塘應將污泥挖掉并徹底消毒后再灌入清潔水源;2、養(yǎng)殖過程中以水色來判斷水質優(yōu)劣,勤換水,保持優(yōu)良的水質(透明度20~30cm),適時充氧;3、放養(yǎng)苗種前應對其進行檢疫,防止帶病的苗種對其他苗種產生危害;4、餌料投喂時應以“少量多次”為原則,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水質;5、分塘、拉網和運輸過程中應該細心,認真,防止魚體受傷,感染細菌;6、經常巡塘,堅持每天做好記錄,發(fā)現動物尸體應該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1]高宏偉,王博涵,陳曉霞,宋佳,白海鋒,張星朗,袁永峰,賈秋紅.不同密度下“長豐鰱”夏花苗種的生長效果及成活率[J].河北漁業(yè),2015(10):54-56,64.
[2]遲丙會,王樹元,楊術杰,崔龍海,福瑞鯉.長豐鰱苗種培育及成魚養(yǎng)殖試驗[J].科學養(yǎng)魚.2013(2):80-82.
[3]袁永峰,賀玉良,張星朗,李引娣.長豐鰱苗種培育試驗[J].科學養(yǎng)魚,2012(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