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大鵬 楊炎 胡占偉
摘 要:本文主要圍繞車身 FL改款車型門蓋關鍵匹配件數據采集的方法及要點進行總結,通過歷史問題的反思,積累改款車型關鍵數據變更的影響點,及數據偏差認可的管理方式,最終保障整車狀態(tài)滿足客戶感官要求。
關鍵詞:匹配數據;開發(fā)流程
1 逆向問題判斷
某 FL(facelift)車型在進行車身匹配發(fā)現比較突出的問題,即后背門與側圍配合左右間隙偏小 3.0mm,小于產品定義的 DTS左右 1mm,但后背門活動尾燈與固定穩(wěn)定部分卻又滿足產品 DTS定義的基本要求,采用魚刺圖的分析方法進行確認,從“人、機、料、法、環(huán)測”多個維度進行分析,找出產生問題的真因,該車型主要是前后蓋總成在原車型基礎上進行的新開發(fā),整體的骨架沿用原車身結構,各項尺寸安裝點及型面點未發(fā)生變化,原車后背門與側圍總成匹配間隙滿足 4±0.5mm,即滿足產品設計的定義要求。
由于匹配數據不能滿足產品定義 4±0.5mm需求,將零部件工藝加工數據和產品設計數據進行比對滿足設計定義基本要求,進一步對車身實物檢測數據進行分析,圖 1是車身骨架后門功能尺寸測量示意,骨架總成功能尺寸 FD009Y五臺車身數據明顯開口偏小,分別是偏小 3.2、2.8、3.1、2.7、2.9,平均偏差 2.9mm,單邊偏小 1.5mm,與試制樣車匹配的狀態(tài)一至,同時對原車型后背門總成上檢具進行確認,后背門總成對應位置檢測間隙基本在標準 5±0.5mm,分析得出的結論:原始車型開發(fā)初始,結合實際的狀態(tài)進行偏差認可,而產品 3D數據沒有進行變更,新品后背門數據直接按照理論狀態(tài)進行設計,導致了目前匹配效果的偏差。
2 數據采集分析
匹配問題的產生,需要進行數據的擬合以修正新開發(fā)件數據,支持模具整改,數據采集需要進行加密測量,正常生產過程的監(jiān)控測量點設定 200mm甚至以上間距進行型面點的數據采集,但在進行匹配數據擬合時需要按照 10mm的間距測量,如圖 2某車型門蓋邊界數據采集取點示意。針對后背門總成與側圍后部門左右匹配間隙下的問題,數據采集手段分成六步,第一就是后背門總成檢具狀態(tài)的白車身測量,第二就是車身骨架側圍對應位置三坐標測量,第三是白車身匹配總成間隙測量,三組數據的整合,最終形成需求數據進行 3D擬合,提供模具更改,為了確保數據準確性,樣本采集至少需要 5組,第四為確保最終變更的數據準確,采集完畢后模具加工前的最后一步實施手工包邊驗證,第五結合擬合的產品數據進行模具整改,第六形成 FL車型邊界數據偏差認可歸檔。
3 正向開發(fā)流程
在進行具體零件建模前必須認真分析研究要建模零件的結構特點、形狀特征以及與周圍零件的配合關系分析零件的關鍵部位 (定位孔、定位面、安裝面和配合面對結構剛度、強度影響較大的部位等 )等信息內容才能進行零件的建模工作,其次在對零件進行認真分析后制訂建模順序、曲面分塊方法擬合曲面的類型、曲面的創(chuàng)建方法然后采用CATIA軟件進行零件的建模工作,再者在建模順序和質量控制等面應重點考慮零件關鍵部位的建模精度與質量,最后車身結構件建模應充分分析研究產品結構特點、功能要求、產制造工藝性要求。針對業(yè)務部門的開展,工藝技術部門需要牽頭拉動制造單位及質量管理單位將開發(fā)車型歷史問題形成嚴謹的書面問題清單,特別是牽涉到匹配類問題清單,作為項目開發(fā)的最基本輸出,提供給產品研發(fā)部門,產品研發(fā)部門結合 FL車型邊界信息的需求,提出來邊界數據的采集,一般情況下 FL車型,發(fā)蓋和翼子板為新開發(fā)模塊,其發(fā)蓋與翼子板的匹配依靠全新理論數據開發(fā),不需要進行邊界數據的采集,但是其主要需要模具供應商之間做好配合,翼子板與前門匹配就存在邊界數據的采集,翼子板屬于新開發(fā)件,門總成是在產車型批產件,由于模具生產過程的磨損、員工操作的習慣性等等,門總成存在偏差,這樣就需要對其兩者匹配的關聯部位進行數據的采集,后背門總成作為新開發(fā)件來講,其與骨架的匹配進行需要進行邊界數據的采集,最終滿足 DTS的定義需要。
數據的偏差認可,是項目開發(fā)過程中一個關鍵管理要素,通過持續(xù)的生產驗證,由于受其他未明確因素的影響,或者由于關聯零部件的整改成本高,就有可能將正確的件調整為偏差的狀態(tài)以滿足本身不正確的實物,數據偏差認可是汽車制造過程問題解決的一種折中手段,目的是以最少成本實現最佳的產品狀態(tài)。數據的偏差認可的管理,一是在產品 3D數據不做變更,維持整車車身 3D裝配狀態(tài),但須對其 2D數據進行零部件單件變更,二是數據形成書面歸檔認可的材料,需產品研發(fā)、工藝制造、質量保證等多方部門的會簽,三數據偏差認可確認后,車身骨架三坐標測量數據表進行標識,因偏差認可后,測量數據有可能產生 2mm以上的差異,首次接觸該數據分析的工程師有可能產生誤導,最后一旦數據偏差認可確認完畢,工藝制造過程就必須以此為基礎開展工作,維持工裝夾具的狀態(tài),質量監(jiān)控過程以此發(fā)布數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