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世界上食用菌產(chǎn)量最大的國家,因而每年也會產(chǎn)出大量的菌糠。菌糠是食用菌的培養(yǎng)基剩余物,長期以來,除了少數(shù)被加工成飼料之外,大部分都被浪費了。而近年來,菌糠被制作成有機肥的思路開始逐漸興起,本文通過闡述菌糠對于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講解菌糠改良鹽堿地和改善土壤孔隙度的實例,論述其作為新型有機肥的可能性。
關鍵詞:菌糠;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菌糠是食用菌培養(yǎng)基的剩余物,俗稱菌渣、余料,是一種可以進行有效利用的資源。我國目前生產(chǎn)菌糠總量達到900多萬噸,但除了少數(shù)作為畜禽飼料外,大多數(shù)都被當作廢料丟棄了,造成極大地資源浪費?,F(xiàn)在,最具研究價值的就是將菌糠制成有機肥料,很早之前菌糠就被日本人稱為“超級堆肥”,由此可見菌糠作為田間肥料所蘊含的巨大潛力。不僅如此,研究發(fā)現(xiàn),菌糠對于土壤還有顯著的改良作用,對于農業(yè)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菌糠對于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1)菌糠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施入土壤中的菌糠,能夠促進土壤中較大粒徑微團的集聚,因此隨著菌糠用量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會顯著提高,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長。除此之外,菌糠能夠進一步分解為腐殖質,具有良好通氣蓄水能力的腐殖質可以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也能夠促進植物的生長繁殖。有研究發(fā)現(xiàn),施入菌糠的土壤不僅能夠促進作物的生長,產(chǎn)量也會有顯著提高。2)菌糠能夠改變土壤的PH值。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中,土壤的酸堿度對作物生長影響很大。特別是鹽堿地,情況嚴重的植物根本不能生長。而有研究認為菌糠擁有降低蘇打鹽堿地PH值的作用,其中可能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菌糠本身酸性,所以能夠有效降低鹽堿地的PH值;另一方面是因為菌糠分解時產(chǎn)生的有機酸和土壤中積累的碳酸共同作用所致。3)菌糠能夠提升土壤養(yǎng)分含量。菌糠作為食用菌的培養(yǎng)基,通過食用菌的酶解作用之后,含有氮、磷、鉀和無機鹽等物質,而這些養(yǎng)分能夠起到有機肥的作用,促進植物生長。因此,在土壤中加入菌糠后,土壤中的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和堿解氮的含量明顯增加,說明菌糠能夠促進土壤中鉀、磷、氮的釋放,提升養(yǎng)分含量。4)菌糠對土壤中微生物的影響。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很多,而且數(shù)量也非常巨大,1克土壤中就有幾億到幾百億,這些微生物對于土壤的形成發(fā)育、肥力演變和物質循環(huán)等都有著重大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作物生長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而菌糠中的養(yǎng)分能夠為微生物提供營養(yǎng),促進它們的生長繁殖。反過來,微生物的活動又能夠刺激植物生長。另外,菌糠還能夠有效調節(jié)土壤中的微生物結構,使微生物的數(shù)量和種類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但是,也有數(shù)據(jù)顯示,當菌糠的施用量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會增加土壤中的細菌含量,而對提高真菌數(shù)量的作用并不明顯。
二、菌糠對于土壤的改良效果
(一)菌糠對鹽堿地的修復效果研究
我國有9900多萬公頃的鹽堿地,由于找不到合適的作物栽種,鹽堿地作為寶貴的土地資源被浪費了。所以,對于鹽堿地的改良工作是一項重要工程。一般而言,鹽堿地的改良方法通常是先進行洗鹽,通過往鹽堿地中灌水,溶解其中的鹽分;其次是平整土地,使地表的水分能夠均勻下滲,提高洗鹽效果;再次是適時耙地,通過疏松表土,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最后是增加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土壤養(yǎng)分,改善鹽堿性質。當然,這種傳統(tǒng)方法雖然能夠改善土壤的鹽堿化,但是也存在工程大、水資源浪費的弊端。隨著生物措施在鹽堿地改良方面的運用,菌糠作為土壤改良劑引起了研究者們的注意。例如,有學者對甘肅蘭州某地的鹽堿土地進行了菌糠改良實驗,該試驗地處在典型的灌溉農業(yè)區(qū),土壤的類型為灰鈣土,數(shù)據(jù)顯示土壤深度0~20cm時,土壤PH值為8.49;深度為20~40cm時,土壤PH值為8.51;深度為40~60cm時,土壤PH值為8.53;土壤深度為60~80cm時,土壤PH值為8.56??梢钥闯?,該實驗田屬于中度片中度鹽漬化土壤。之后,實驗組開始在試驗田中加入菌糠,數(shù)量分別是7500Kg/hm-2、8000 Kg/hm-2、8500 Kg/hm-2、9000 Kg/hm-2,一季度之后進行酸堿值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土壤深度0~20cm時,土壤PH值下降為8.21;深度為20~40cm時,土壤PH值為8.33;深度為40~60cm時,土壤PH值為8.45;土壤深度為60~80cm時,土壤PH值為8.48。可以看出,與原來相比使用菌糠后,該實驗田的鹽堿值有所下降,說明菌糠確實能夠改善土壤的PH值,這對于鹽堿地改良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二)菌糠對土壤孔隙度的改善研究
土壤孔隙度就是土壤孔隙容積在土體容積中的百分比,它是衡量土壤理化性質的一個重要指標。某實驗組就以退化嚴重的黃土粘土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的菌糠施用量對土壤孔隙度的改良效果。首先是進行黃土土壤取樣,測定它的容重和比重,計算出土壤孔隙度為40.0。其次是在五塊實驗田中,分別施入不同量的菌糠:一號田0 Kg/hm-2、二號田2500 Kg/hm-2、三號田5000 Kg/hm-2、四號田7500 Kg/hm-2、五號田10000 Kg/hm-2;最后是結果分析,一季度后,對五塊實驗田的土壤孔隙度進行測算:一號田的土壤孔隙度不變,依舊是40.0;二號田的土壤孔隙度增加到43.3,增加率為8.25%;三號田的土壤孔隙度增加到48.8,增加率為22%;四號田的土壤孔隙度增加到51.8,增加率為29.5%;五號田的土壤孔隙度增加到54.8,增加率為37%。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菌糠能夠有效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且孔隙度大小和菌糠數(shù)量多少呈正相關關系。
三、結束語
菌糠作為一種可利用的有機資源,不僅能夠進行飼料生產(chǎn),而且還能夠通過微生物發(fā)酵技術,加工成新型的生物有機肥,不僅具有明顯的經(jīng)濟效益,而且對于改善土壤環(huán)境和改良土壤性質有很好的效果,并能夠有效減少化肥使用對土壤的副作用。因此,將菌糠利用于土壤改良,能夠促進資源的生態(tài)循環(huán)利用,實現(xiàn)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華微等.菌糠改良土壤孔隙度效果的研究[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1,08:37-38+68.
[2] 任琳等.菌糠對保護地土壤微生物區(qū)系影響的研究[J].土壤通報,2009,03:563-567.
[3] 代立蘭等.有機廢棄物菌糠和醋糟對次生鹽漬化土壤修復效果研究[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4,01:218-222+251.
[4] 石堃等.菌糠土壤改良劑對灘涂鹽堿土壤主要理化性質的影響[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4,05:45-47.
作者簡介:紀毅遠(1993-),男,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