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翼菲
摘 要:高職院校中的藝術生,由于專業(yè)、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源背景的不同,使其和理工科學生在行為舉止、思想、心理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文章分析了藝術生的特殊性,準確把握藝術生教育與管理中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管理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生管理工作指出方向
關鍵詞:高職藝術生;教育與管理
一、藝術生與高職學生的不同
1.學科專業(yè)和思維方式不同
高職院校的重點專業(yè)多是理工科專業(yè),所招收的學生也是以高中的理科學生為主。而藝術類學生則分為文科藝術類和理科藝術類,簡稱藝術文和藝術理,其中以藝術文的學生為各藝術院系學生的主力軍。長年文理科的學習勢必造成了高校藝術生和高職學生思維方式的不同。
2.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不同
高校藝術類專業(yè)與理工科專業(yè)相比,授課形式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理工院系或藝術類院系上課一般采用自然班授課制,但從班級的人數(shù)來講,藝術類的自然班要比高職專業(yè)的自然班小得多。高職多數(shù)院系授課采用合堂授課形式,即兩個班或六個班一起上課,任課教師面對的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而藝術類專業(yè)的授課形式可分為三大類型,第一類是與其他專業(yè)相同的合堂上課,如外語、大學語文、音樂史、美術史、藝術概論、設計理論等課程;第二類是分組上課,如視唱練耳、形體舞蹈、美術課及其他設計課和畢業(yè)設計;第三類是個別上課,也就是一對一上課,如音樂專業(yè)的聲樂課、鋼琴課和其他種類的器樂課等。
3.教育投入和生活方式不同
隨著教育產業(yè)化進程的加快,高校的學費成為家庭的一項重要開支。高職學生的學費較低,學生的生活費花銷相對簡單,而藝術類學生的學費幾乎是高職的兩倍、三倍甚至更高,這給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加之藝術生專業(yè)上所需要的電腦、相機、表演的服裝,都使藝術生中的貧富差距較之其他專業(yè)更為明顯。藝術生成員的多樣性組合,勢必造成高校藝術生心智、心理上的差異性,同時藝術生都經歷過幾月或幾年的離家學習和考試,同時社會氣息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在藝術生身上。
二、高職院系藝術生教育與管理中的問題
1.藝術類學生個性突出與高職院校管理形式單一之間的矛盾
藝術類學生普遍個性突出,由于專業(yè)的原因,他們唯恐千人一面,要時刻強調自己的不同。而高職院校常年習慣管理工科學生,學校規(guī)定多年不變,加之高職院校招聘或留校的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多是工科出身,理性思維,行事按部就班,循規(guī)蹈矩。這使藝術生和管理者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
2.藝術生的紀律散漫與高職院校軍事化管理之間的矛盾
藝術系的女生多,紀律意識差,集體觀念淡薄,行為相對散漫。而其他高職院系男生多,做事情整齊劃一,軍事半軍事化的嚴格管理容易執(zhí)行。在理工科院校藝術生管理中我們可以嘗試管理的軍事化和生活化的并行。如在保持整潔的前提下,允許藝術生宿舍擺放私人裝飾物品,藝術生教室可以懸掛藝術作品,在藝術生著衣上的要求也可以適當放寬,而這些行為上的放松應體現(xiàn)軍事化管理中生活化的一面。
3.藝術生的文化基礎較弱與高職院校嚴謹學風之間的矛盾
繪畫和設計、音樂等藝術專業(yè)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它需要課上,乃至課下拿出大量的時間去練習,這必然造成了藝術生某些文化課的缺失。促成某些學生專業(yè)越精,文化越松的怪現(xiàn)象。高職院校往往具有嚴謹?shù)膶W風,對各課一絲不茍的治學態(tài)度??佳新?,科研數(shù)量,英語四、六級通過率,是檢驗一個院系治學態(tài)度的標準,而這些正是藝術生的弱項。高校教育已經從專業(yè)教育更趨于博雅教育,我們要引導藝術類學生認識到,專業(yè)的進步固然重要,但綜合素質的提高更是現(xiàn)今社會的需求。理論上的修養(yǎng)更能帶領藝術家走得更高更遠。
三、高職院校藝術生教育與管理的方法
1.以學生為本,把握管理中嚴與松的分寸
學生的管理工作應以學生為根本,增強服務意識,深入到學生中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根據(jù)藝術類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學生工作者改變過去把學生管理工作單純地看成“管理學生”的片面認識,要著重落實到“服務育人”上去。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過程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中心地位,努力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做好服務工作。對藝術類學生實行有效的教導,一方面要強調規(guī)劃管理,學校的原則性要求要堅持,不能因為某一個專業(yè)而改變;另一方面又要恩威并重,通過參與各類學生活動,到宿舍、班級,找學生談心,幫助藝術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以及思想上的困惑,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以增強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時效性。
2.發(fā)揮學生作用,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管理
做好學生管理工作,要注意調動學生自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工作,改變學生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從屬和被動的地位,形成以學生自治為中心的相對的學生管理方式。在這種方式中,學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學生在這種角色轉換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特別是增強了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了自己,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也明顯增強。藝術類學生,特別是一些有工作經驗的學生,相比那些應屆學生,他們有更強的學習主動性,而且由于在社會上工作過,他們看事情要更理智和更全面,發(fā)揮好這一部分學生的帶頭作用,對藝術生的管理工作有極大的幫助。
3.立足專業(yè)優(yōu)勢,院系之間互相促進
高職院校設立藝術專業(yè)在專業(yè)上有一定的互相促進作用。許多高職專業(yè)和藝術類專業(yè)是可以共用一個平臺的。如工科建筑學專業(yè)和藝術類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兩者的基礎課是相通的,工科機電工程專業(yè)和藝術類工業(yè)設計專業(yè),在實驗室方面是可以共享的。專業(yè)上的共性促進了院系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樣的合作也可以放置在教育管理上。如通過實驗室的管理,強化藝術類學生的規(guī)章意識和責任感,用理工科學生的嚴謹學風影響藝術生的專業(yè)態(tài)度、行為規(guī)范等。
四、結語
藝術生作為高職院校中的特殊群體,和其他理科學生相比有很多不同。我們要發(fā)掘藝術生的特點,準確把握藝術生的心態(tài)和行為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管理。藝術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課題,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之下,高職院校藝術生教育管理工作定會迎來嶄新的一頁。
參考文獻:
[1]歐陽俊虎.新時期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對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4).
[2]魏巍,趙林楠.高校藝術類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管理對策[J].綏化學院學報,2011(12).
(作者單位: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