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志
朱元璋出身“淮右布衣”,窮棒子造反,黃袍加身,成了皇帝。中國歷史上,出身寒微,參與起事,勝利后登上大位的頗有幾個。劉邦登基后,馬上要面對如何處理“功狗”與“功人”、“馬上得天下”與“馬上治天下”的問題,朱元璋同樣如此。
開始時他的看法是正確的,“世亂則用武,世治則用文”,為延攬?zhí)煜掠⒉?,決定開科取士。這本是歷朝選拔人才的最佳手段,但諸位功臣卻頗有異議。他們挑撥道:“陛下所云固然在理,但讀書人用心歹毒,特擅譏訕,如不警覺,即受其愚弄。如張九四(張士誠原名)起初誠意優(yōu)禮文人儒士,甚至請他們?yōu)樽约焊?,這些文士竟給他取名為‘士誠?!敝煸安灰詾槿坏溃骸按嗣趺溃巫銥楣??”諸臣道:《孟子》里有這么一句話叫“士,誠小人也”。大老粗出身的朱元璋立刻命人拿來《孟子》一查,果然有此話,從此“覽天下所進表箋,而禍起矣”。
明初的文字獄,大概從兩條線羅織罪名,一條是從文人的詩文中尋章摘句,至于多少人死于文字獄,大概也創(chuàng)了紀錄,此處略過不提;另一條是從請示、報告、賀詞,包括感謝信、致敬電之類的官方公文中挑剔“敏感詞”,史稱“表箋之禍”。有個案例曾被廣泛轉(zhuǎn)引,杭州府學(xué)教授徐一夔作賀表,內(nèi)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為世作則”等語,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則薙發(fā)也,則字音近賊也。”朱元璋年輕時因家里較窮做了和尚,他認為這是在借機譏諷他——“光”是說他曾經(jīng)剃過光頭,“圣”說他是個僧人,“則”說他是個賊,遂下令逮捕誅殺。
由“敏感詞”引發(fā)的“表箋之禍”,令文臣、文吏提心吊膽,晚明宰相黃景昉在回顧前朝時,曾有“不知彼時文儒何從措筆”之嘆。每遇朝廷慶典、重大節(jié)日、皇帝賞賜,一旦動筆,不知哪個字會誤觸龍鱗,招來殺戮。在經(jīng)歷了許多次的人頭落地之后,朱元璋倒也開始體諒文臣的苦衷,頒布了《表箋定式》和《進賀表箋禮儀》,后又讓翰林學(xué)士劉三吾等起草《慶賀謝恩表箋成式》,有了格式,有了范文。為了規(guī)避“敏感詞”,“表箋定式”中要求所有公文用語,必須引之有據(jù),出之有典。雖然這種做法束縛了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但也算是一種提醒,不用再冒掉腦袋的危險。
一位張姓官員,曾在朝廷任“翰林編修”,只因心直口快,在中央機關(guān)混不下去,被貶到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市)擔任一名基層教育官員(正九品)。他照例撰寫了一份公文上報朝廷,朱元璋“御覽”時,認識這個名字,見其表詞有曰:“天下有道?!庇仲澲煸埃骸叭f壽無疆?!辈涣现煸暗惯^來理解,把“道”讀作“盜”,“無疆”認為是在咒他失去疆土,即刻派人把張某抓來,親自審問:“送法司問,汝更何說?”張某當面辯解:“陛下有旨,表文不許杜撰,務(wù)必出自經(jīng)典。臣謂‘天下有道,是先圣孔子在《論語》中所說;臣謂‘萬壽無疆,乃引自于《詩經(jīng)》,說臣謗訕,臣實在不服?!狈吹箤⒘酥煸耙卉姟;实勐犕晁霓q解,無奈地說:“此老還嘴強?!彼旆湃ゲ辉龠^問。左右相謂:“數(shù)年以來,才見容此一人而已。”
后來,“敏感詞”逐步由政府公文滲透到百姓生活。洪武三年,朱元璋在一份詔令中指出:“小民不知避忌,往往取先圣先賢、漢、唐、國、寶等字以為名字,宜禁革之?!倍Y部于是定議:“其名字有天、國、君、臣、圣、神、堯、舜、禹、湯、文、武、周、漢、晉、唐等國號相犯者,悉令更之?!比绱艘粊恚膽艨?、合同書等,可就成了大問題。
洪武二十六年,盡管朱元璋已到執(zhí)政晚期,卻仍對“敏感詞”念茲在茲,要求禮部“禁軍民人等不得用太孫、太保、太師、待詔、大官、郎中等字為名稱”,這位開國君主心理之脆弱,可見一斑。
(作者系文史學(xu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