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楠楠
“教學相長”,其實教師被比作“成灰淚始干”的蠟燭未免有些殘酷。教師與學生的接觸其實是一個充滿快樂的互動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確有辛酸、悲苦,但個中樂趣也只有教師自己能夠體會,那是苦后甜的味道,像濃醇咖啡之中的厚實,像一品香茗之中的清新。
記得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放學剛要回家,16班的一個女生來到辦公室,說要和我說知心話。本來覺得她又不務正業(yè),但聽了她的訴說,也覺得小姑娘怪可憐。原來,她是“為情所困”。乍聽起來好笑,但誰又不是打這個時候過來的呢?歌德說過:“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辈灰驗檫@種情愫的不成熟和不合時宜,就不尊重或踐踏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在她的訴說中,我得知這種情緒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學習和生活。
我和她說,你不要困擾于“放手”還是“不放手”,要一切順其自然,像往常一樣去學習,去生活,不是很好嗎?人的心靈不能完全放空,那是圣人,但是我們可以把大部分空間騰出,只留出一個角落給一些事情。心是不能被瑣事占據(jù)太多的,否則就會心累。我讓她先回去上自習,說我會關注她。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利用早上輔導的時間與她談心,在她的周記和筆記本中寫很多很多的話鼓勵她。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她上課時的狀態(tài)越來越好,周記里再也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多了些樂觀、陽光。
過了些日子我又找到了她,她的表情也已釋然多了。她說漸漸想通了,最近心里也不那么堵了。我很高興,順便提問了她幾個最近課文中的背誦句子,她都答得不錯。
回到辦公室,我想,要讓她徹底放下就要把她的興趣引到學習上。于是,我要求她在早上輔導中與晚上放學后各來辦公室學十分鐘語文。
其實任何事都是一個習慣,讓學生通過一點一點的積累愛上語文,那就會找到學習與生活的樂趣,心里出現(xiàn)的問題就會慢慢被淡化、放下。
與孩子們的相處,在快樂的樂章中也會有小小插曲。
17班有一個男生十分調皮,上課愛說話,而且總是嬉皮笑臉。我在他第一次違反紀律上課說話的時候沒有予以嚴厲批評,導致在該學生那里沒有樹立應有的威信。
一次上課,該生繼續(xù)我行我素,上課與周圍同學說話,擾亂課堂秩序,我命令他從最后一位搬到講臺邊上的第一位坐下,結果他涎皮賴臉,與我周旋,在位置上賴著不走,周圍同學也笑著看熱鬧,但現(xiàn)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最后以我給他最后一次機會實際上是我的妥協(xié)而收場。后來,該男生仍屢教不改,我只能借助班主任的威力把該生搬到第一位坐。
回頭想來,每個班都有撓頭的學生,這樣的學生一般上完一兩節(jié)課就可以發(fā)現(xiàn),對他們這樣的“特殊群體”,應該特殊對待,不留情面,不留余地,特別是當他們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予以嚴厲的批評,把他們的壞行為扼殺在搖籃里,而且也起到一個以儆效尤的作用。如果開始的時候就放縱,先是在這個差學生這里失掉威嚴,以后難以約束和管理,而后班里其他同學,特別是有些蠢蠢欲動的學生會一下子找到突破口,也開始違反紀律,這樣一來整個班勢必陷入混亂。等到這個時候再對壞學生嚴厲,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教師嚴厲的形象也難以塑造起來了。
因此,對學生要“先嚴后松”,而不能反之。特別對于紀律差的學生一定要在一開始就適當?shù)貥淞⑵鹨粋€嚴苛的形象,在他們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就適當?shù)貋韨€下馬威,這樣會對學生本人和其他同學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日久天長,我與學生之間漸漸有了很多的故事,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與14班很撓頭的杜××之間的沖突讓我學會運用老教師教給我的“打一巴掌,給個棗吃”的方法;與16班林×的交流讓我看到90后學生心里大大的夢想和內心的心結;與17班于×的交流讓我讀懂小姑娘的內心,也和她越走越近了……
小記與學生的二三事,事情過去了,留下的是感動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