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家訓文化對踐行傳統(tǒng)美德的當代價值
        ——以《顏氏家訓》為例

        2016-05-28 00:17:10覃小妮東南大學江蘇南京211189
        桂海論叢 2016年2期
        關鍵詞:顏氏家訓傳統(tǒng)美德家訓

        □ 覃小妮(東南大學,江蘇 南京 211189)

        ?

        家訓文化對踐行傳統(tǒng)美德的當代價值
        ——以《顏氏家訓》為例

        □ 覃小妮
        (東南大學,江蘇南京211189)

        摘要:傳統(tǒng)美德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之中,家庭則是傳統(tǒng)美德習得與實踐的主要倫理場域,家訓作為家庭精神風貌的表征,與傳統(tǒng)美德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因此,注重家訓文化的傳承及弘揚,對于傳統(tǒng)美德的實踐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文章從闡明“倡導家訓文化的動因”出發(fā),結合家訓的內(nèi)容、形式及實現(xiàn)方式等三方面內(nèi)容分析家訓在傳統(tǒng)美德的承揚實踐中的價值,試圖探尋家訓文化對傳統(tǒng)美德實踐的現(xiàn)代意義。

        關鍵詞:家訓;家教;傳統(tǒng)美德;承揚實踐

        中國文明是一個以家庭為主要結構的文明樣態(tài),家庭作為倫理的策源地,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傳承和道德實踐意義。在家庭中,家訓作為一種家庭倫理的自覺構建方式和傳承模式,形成了家訓——家教——德行——民族精神的外推模式,造就了中國人以家庭為核心的文化氣質。對家訓的研究,有助于我們返回文化的源頭汲取文化構造的經(jīng)驗,探尋現(xiàn)代倫理教育和道德實踐的新源流,對現(xiàn)代民族精神的豐富和塑造極具價值,亦對傳統(tǒng)美德的實踐大有裨益。

        一、倡導家訓文化的動因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國五千年文化流傳至今的民族瑰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彰顯,亦是中國人道德品格的價值追求。傳統(tǒng)美德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經(jīng)過歷代人的總結和凝煉,成為人們處理社會生活中人與己、人與人和人與群之間關系的實踐指南。由于“傳統(tǒng)”具備一以貫之的特性,傳統(tǒng)美德便獲得了自身的普遍性和延續(xù)性,而對傳統(tǒng)美德的總結和提煉,成為現(xiàn)代社會進行道德實踐的重要來源。從先秦至現(xiàn)代,我們一直擁有比較成熟的道德價值體系,形成了諸多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美德的德目,如先秦時期的仁、義、禮、智、信,現(xiàn)代《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中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等美德德目。那么,如何在道德文明的建設中將人們所熟知的傳統(tǒng)美德轉化為切實可行的道德行為,便成為了踐行傳統(tǒng)美德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家,自古以來便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傳承功能和道德實踐價值,正如《孟子·離婁上》所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同時,家庭也被看作是社會普遍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原則內(nèi)化為個人道德品質,形成個人一以貫之的道德行為的中介和橋梁,誠如《禮記·大學》中所說:“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患胰?,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于是,家訓便成了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子。家訓,通常被看作是父祖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也被認為“是指父祖對子孫、家長對家人、族人對族人的直接訓示、親自教誨,也包括兄長對弟妹的勸勉,夫妻之間的囑托。后輩賢達者對長輩、弟對兄的建議與要求……也不可忽略?!保?]家訓用其獨有的方式治家教子,以如何修身做人為其主要內(nèi)容,最終欲求實現(xiàn)的是對家及其成員的倫理熏陶和人格塑造。正如清代文史學家劉禺生所言:“春秋所以重世家,六朝所以重門第,唐宋以來,重家學、家訓,不僅教其讀書,實教其為人,此灑掃應對進退之外,而教以六藝之遺意也?!保?]由此可見,家訓是影響個體道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家訓在當前社會之中就可被看作是傳統(tǒng)美德內(nèi)化為個體道德品質,轉變?yōu)閭€體道德行為的一種實踐方式①。然而,于五帝時代便萌芽的中國家訓,發(fā)展至今并非“篇篇藥石,言言龜鑒”[3]1,而是良莠并存。

        《顏氏家訓》是由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學者顏之推所作,全書共20篇。該書是顏之推關于修身、治家、為學與處事的經(jīng)驗總結,被稱譽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3]1,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家訓的典范而廣為流傳。如宋人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稱之為:“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以訓世人?!狈段臑懺凇吨袊ㄊ泛喚帯分袑︻佒坪汀额伿霞矣枴范加兄鴺O高的評價,認為顏之推“是當時南北兩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學者,經(jīng)歷南北兩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學北學的短長,當時所有大小知識,他幾乎都鉆研過,并且提出自己的見解?!额伿霞矣枴?0篇就是這些見解的記錄?!额伿霞矣枴返募烟幵谟诹⒄撈綄?。平而不流于凡庸,實而多異于世俗,在南方浮華北方粗疏的氣氛中,《顏氏家訓》保持平實的作風,自成一家言,所以被看作處世的良軌,廣泛地流傳在士人群中?!彪m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顏氏家訓》在內(nèi)容上難免存有不合時宜之處;但是,就其整體思想而言卻是瑕不掩瑜,依然可以作為家訓文化的經(jīng)典代表,理應成為家訓文化研究的主要學術資源和參考對象。歷年來,學界對于《顏氏家訓》的研究可謂卷帙浩繁,研究的角度不一,取得的成果諸多。有從總體思想上分析《顏氏家訓》的內(nèi)容、特點及其價值的,以對其整體思想進行宏觀的把握②。除此之外,對《顏氏家訓》的研究側重于教育角度的研究(特別是家庭教育、德育方面)、文獻學研究、文學藝術類研究等幾個方面。在家庭教育及德育研究方面,主要偏向于文本自身的思想內(nèi)容的總結和概括。而本文以《顏氏家訓》作為切入點,以家訓文化對美德實踐的價值和意義為落腳點,試圖以《顏氏家訓》為代表,找到家訓文化與美德實踐之間的聯(lián)動機制,重在挖掘家訓中與傳統(tǒng)美德直接相關的思想精神,并在對家訓內(nèi)容、體例探究的基礎上,從家訓本身所呈現(xiàn)出來的特點中吸收其對美德實踐具有利益的文化因子,運用到傳統(tǒng)美德的承揚實踐之中。

        就家訓本身的文化影響力而言,家訓與傳統(tǒng)道德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因子之一,家訓則是整個家庭精神風貌的表征。個體的道德品質和情操的培養(yǎng)首先是在家庭“習與智長、化與心成”的訓誡誘導的影響之下形成的,家訓之中所內(nèi)含的與傳統(tǒng)美德有關的內(nèi)容自然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中的精華部分而得以流傳至今,這足見家訓文化對于傳統(tǒng)美德研究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于社會現(xiàn)實情況的把握更讓我們意識到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下提倡以傳統(tǒng)美德為主導的家訓文化的重要性。筆者于2015年參與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調查問卷”的調研活動③,本次調查旨在了解中國當代不同群體對于傳統(tǒng)文化、道德的興趣及了解程度,并且希望可以通過此次調研引起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道德的重視。整個調研在我國江蘇、福建、河南和廣西等地區(qū)發(fā)放732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719份,回收率為97%。問卷設計了60道與傳統(tǒng)美德相關的問題,調查對象以傳統(tǒng)美德建設的主要群體——大學生為主。在對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之后,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個體修養(yǎng)、家庭教育被認為是傳統(tǒng)美德建設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如在問題“您認為社會道德狀況的影響因素中第一位序的是”,有40.6%的人認為“個人修養(yǎng)”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家庭教育”則名列第二位,有21.6%的人選擇此項。在問題“您認為社會道德狀況的影響因素中第二位序的是”的統(tǒng)計結果中,“家庭教育”的選擇占比最多,達到29.9%,“法制環(huán)境”和“個人修養(yǎng)”則分別位列第2、3位,占比分別為17.1%、14.6%。在回答“你認為美德養(yǎng)成的首要途徑”的問題時,53.3%的人認為“家庭教育”是美德養(yǎng)成的首要途徑,“家庭教育”也是該問題位列第一的選項。從以上的數(shù)據(jù)中可以推斷出,在人們的觀念中,家庭教育對美德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對美德的實踐應當發(fā)揮積極的調動作用。換言之,家訓作為家庭教育思想的凝練的代表,自然成為了美德實踐視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家訓在傳統(tǒng)美德承揚實踐中的價值

        一直以來,“端蒙養(yǎng)、重家訓”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國古代家訓在歷經(jīng)五帝時期、西周和兩漢之后,在隋唐、宋元時期達到了繁榮的階段,而明清時期則呈現(xiàn)出由盛而衰的態(tài)勢?,F(xiàn)如今,家訓更多的是在家庭教育領域受到比較多的關注,人們往往將其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和方式加以宣導。我們應當深入挖掘其在傳統(tǒng)美德的承揚實踐之中的價值。

        (一)就家訓的內(nèi)容而言,其涵蓋面極廣,涉及到修身、齊家、治國等諸多方面。傳統(tǒng)美德的德目則成為了家訓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世代子孫在生活中承襲、實踐。以《顏氏家訓》為例,全書不僅涉及到修身方面,如慕賢、名實等篇;齊家方面,如教子、兄弟、后娶、治家等篇,而且還涉及到文學藝術的研究領域,如書證、音辭、雜藝等篇。這足見家訓內(nèi)容涉及到的領域之廣,所作之家訓,最終是為了教導子孫如何立身處世。正如顏之推在《顏氏家訓》的序篇中所闡明的:“夫圣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峤袼詮蜑榇苏?,非敢軌物范世也,業(yè)以整齊門內(nèi),提撕子孫?!保?]1他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心得體會通過家訓的形式記述下來,希望可以以此整頓自家的門風,提引、教導后世的子孫??v覽全書,傳統(tǒng)美德的諸多德目成了顏之推所提引、教導的內(nèi)容。在名實篇中,他主要探討了名與實兩者之間的關系。他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jīng)驗出發(fā),認為為人處世應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德潤名,因為“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保?]367諷刺了“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于鏡”這一類人,認為好名聲是因“德藝周厚”“修身慎行”而得的。

        在《顏氏家訓·治家篇》中,顏之推述及勤勞之美德,指出:“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chǎn);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yè)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3]5認為只有勤勞生產(chǎn)才能使家庭衣食無憂,生活自足。在《顏氏家訓》中,諸如勤勞、節(jié)儉、務實、孝慈等傳統(tǒng)美德隨處可見,其對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視可見一斑。正如學者錢國旗所言:“勤勞而節(jié)儉,不僅是治家的傳統(tǒng)準則,而且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在家訓及蒙學讀物中是受到特別重視的一個倫理價值?!保?]

        (二)就家訓的形式而言,其平實生動的語言風格,便于人們理解,易于為人們所接受。相較于理論化的系統(tǒng)闡釋,平實易懂的行為規(guī)范更容易在生活當中得到踐行。在《顏氏家訓》中,顏之推在說理上既結合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更是列舉了大量古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以教導子孫。在談到儉約美德時,他不僅引述了孔子“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的觀點,更進一步得出“可儉而不可吝”的結論,認為“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保?]50在此之后,他列舉了一系列具體的現(xiàn)實事例用以說明“可儉而不可吝”的重要意義。如梁元帝年間的一位中書舍人,因治家有失法度,處事過于嚴苛,最終其妻妾“共貨刺客,伺醉而殺之。”南朝梁人裴子野,即便家境素來清貧也能收養(yǎng)那些饑寒不能自濟的遠親舊戚,碰上水旱災害之時節(jié),用二石米煮成的稀飯也只能讓大家都勉強喝上一點,但裴子野卻能“躬自同之,常無厭色”,做到了“施而不奢,儉而不吝”。與裴子野的事跡相比照,鄴下有一將軍,“貪積已甚,家童八百,誓滿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錢為率,遇有客旅,更無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產(chǎn),麻鞋一屋,弊衣數(shù)庫,其余財寶,不可勝言?!保?]54-55因其治家儉吝無度,終至家業(yè)遭受禍患,蒙受不幸。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藉由這些褒貶對照的生活實例,告誡子孫在為人處事上應當遵照合理而行之有效的行為方式而為,才能使家業(yè)興旺;而其所述及的諸如慈愛、節(jié)儉、仁厚等行為原則,亦對目前傳統(tǒng)美德的承揚實踐都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三)就家訓的實現(xiàn)方式而言,其內(nèi)容來源于具體的生活實踐之中,往往是家中長者的生活經(jīng)驗之總結,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在踐行上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在《顏氏家訓》開篇序言中,顏之推就說到“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保?]1在中國情理文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下,父母、親人對個體的人格塑造和倫理熏陶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影響,從顏之推的序言中可知其深諳此理。他認為,同樣的話或命令,人們較易相信自己的親人或是敬佩之人所說的。父母子女之間天然的血緣關系和朝夕相處所建立起來的親情關系,使得日常的家庭訓誡的信度和影響力要高于其他形式。家訓中的諸多內(nèi)容不僅言之鑿鑿,具體可行,而且對后世子孫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在《勉學》《治家》篇中談到勤學、愛書時說到:“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3]208;“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jīng),牧則編簡,亦為勤篤”[3]239;“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3]66。家訓中的這些事例,生動具體,親切可信,容易為子孫所掌握、所實踐。不僅《顏氏家訓》如此,歷代以來的家訓都呈現(xiàn)出這樣的特點。如《德星堂家訂》中談及勤儉持家之德時,就詳細規(guī)定了諸如“宴會”“衣服”“婚娶”等的具體規(guī)定和標準,易于遵守和實踐。

        家訓文化對于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在于,家訓在內(nèi)容上就已經(jīng)包含了很多傳統(tǒng)美德的德目,比如孝慈、節(jié)儉、勤勞、自強等等,因此家訓文化的傳播與流行自然有益于傳統(tǒng)美德精神的弘揚。在日常生活中,家訓具備很強的實踐性,而這正是目前進行傳統(tǒng)美德建設所應解決的問題之一。在筆者參與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調查問卷”調研活動中,對于“你覺得每個人弘揚中華美德最應從哪個方面著手?”這一問題,80.2%的人認為應該從“點滴小事”著手,而“公共事務”“學習美德知識”“其他”的占比僅分別為10.0%、9.1%、0.7%。這足見在人們的觀念中,弘揚傳統(tǒng)美德必須落到實處,從點滴小事的實踐做起,而不應當停留在美德知識的教導上。因此,對家訓文化的傳承和開發(fā),自然對傳統(tǒng)美德的實踐大有裨益。

        三、家訓文化的現(xiàn)代啟示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自身獨特的道德價值體系,并繁衍出諸多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德德目。但是,時至今日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卻不是一幅精美的道德文明的圖畫,有道德知識但不見諸道德行動成為了現(xiàn)代公民道德素質中的突出問題,這也是傳統(tǒng)美德在承揚實踐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家庭卻是可以成為解決傳統(tǒng)美德實踐難題的重要因子,因為家庭是傳統(tǒng)美德習得與實踐的主要場所。長輩、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對子女道德人格的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重大影響?!额伿霞矣枴分芯头浅娬{父母在道德教育中的身體力行,“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保?]49姑且不論文中所述內(nèi)容的時代局限性,僅就其中所提及的慈、孝、恭敬、義等而言,便是如今我們依然倡導的傳統(tǒng)美德的德目。顏之推在當時就已經(jīng)意識到道德教化必然會受到家庭抑或是周遭環(huán)境的影響,并且對這一點有著清楚的認識:“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且耘c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3]154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長輩對道德的認識、情感以及行動,自然也就成為子孫道德認知、情感以及行動的啟蒙和表率;家庭之中日積月累的點滴影響,便固化成為了個人的行為習慣,逐漸演變成為個人的穩(wěn)定行為方式,而這樣的影響最終是以實踐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所以,注重家庭在道德實踐中的地位,弘揚合理的家訓文化,是我們在探尋“家訓文化對踐行傳統(tǒng)美德所具有的價值”這一問題時得到的啟示。

        現(xiàn)代社會中,由于社會環(huán)境、風氣的改變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逐漸呈現(xiàn)出淡化的趨勢,家庭的教育功能也逐漸被弱化;加上受到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人們過分依賴于公共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熏陶功能。當前,家庭更注重于子女知識、才藝方面的培養(yǎng),而忽略掉子女素質,特別是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馬加爵事件、重慶女童摔嬰案以及復旦投毒案件,雖然只是偶發(fā)的極端惡性案件,形成的原因錯綜復雜,卻不得不讓我們意識到家庭不僅承載著生養(yǎng)子女的職責,更應當注重在對子女道德品性的熏陶和培養(yǎng)。傳統(tǒng)美德理應成為育人的根基所在,蘊含美德精神的家風、家訓文化應當?shù)玫街匾?,在全社會應當大力提倡和弘揚。

        總之,“家”為個體德性精神的形成提供了訓練場域,家庭透過家訓增強了個體道德上的認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訓練以及習慣的養(yǎng)成,加之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互通感染,從而能夠從知、情、意等多方面逐漸熏陶出有道德品性的文明之人。因此,注重于家訓文化的形成及弘揚,對于傳統(tǒng)美德的實踐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

        注釋:

        ①關鍵問題在于如何結合家訓文化的特點將其融合于當前的美德教育實踐之中,以彰顯出傳統(tǒng)美德自身所具備的實踐特性,從而使傳統(tǒng)美德的踐行成為人們的生活行為習慣,因此部分內(nèi)容在文中第二部分里有詳細論述,故在此從略。

        ②在徐少錦、陳延斌、許建良主編的《中國歷代家訓大全》中,對歷代以來的家訓做了清晰的梳理,亦對家訓文化的總體研究提供了學術幫助;徐少錦、陳延斌主編的《中國家訓史》中,《顏氏家訓》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書中相關的章節(jié)對《顏氏家訓》的總體內(nèi)容做了細致的分析、總結。

        ③“中華傳統(tǒng)美德調查問卷”的調研活動由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哲科系組織實施,相關的調研工作及數(shù)據(jù)處理由“文化強國視域下的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研究”課題組完成。本文所引用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此次調研。

        參考文獻:

        [1]徐少錦,陳延斌.中國家訓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

        [2]劉禺生.世載堂雜憶[M].北京:中華書局,1960:1-2.

        [3]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3.

        [4]錢國旗.血脈傳承與揚名顯親——論《顏氏家訓》的齊家之道[J].孔子研究,2007(4):36-48.

        責任編輯陸瑩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6)02-0046-05

        收稿日期:2016-01-08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文化強國視域下的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研究》(14ZDA01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覃小妮,女,東南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廣西醫(y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中國道德哲學、生命倫理。

        猜你喜歡
        顏氏家訓傳統(tǒng)美德家訓
        學習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
        學習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做真正的勇敢者
        學習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發(fā)現(xiàn)謙讓之美
        身邊的傳統(tǒng)美德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教子篇》對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借鑒作用
        甘肅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顏之推《顏氏家訓》
        家訓伴我成長
        《朱子家訓》(四)
        學生天地(2016年12期)2016-04-16 05:14:54
        《朱子家訓》(二)
        學生天地(2016年6期)2016-04-16 05:14:25
        青草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 |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AV中文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av色av成人噜噜噜| av天堂精品久久综合网|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麻豆|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二三区| 日本午夜艺术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内射中出视频|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欧美| 久久国产品野战| 久草91这里只有精品| av免费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 | a在线观看免费网站大全| 国产91色在线|亚洲| 蜜桃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永久网站一区| 国产精品女老熟女一区二区久久夜| 先锋五月婷婷丁香草草|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精品a区| 亚洲另类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热九|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二区三区 |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亚洲视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