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美英
在幼兒自由度較高的自主性游戲中,游戲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它是老師幼兒對游戲的主題、游戲過程、游戲效果等進行客觀評定的過程,也是將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零碎經(jīng)驗進行梳理和歸納,幫助幼兒形成正確概念的過程。
在實踐教育中,我每天都在試圖做好有效的游戲評價過程,但有時會遇到不少尷尬場面,如幼兒對教師的提問毫無興趣,始終沉浸在開心自主的游戲過程中;又如多數(shù)幼兒對他人的交流分享漠不關心,參與評價的熱情不高;再如很多孩子游戲做得好,等到交流時常常不知道說什么或忘了該怎么說。每每遇到類似情況,我總是會忍不住“跳出來”,幫著孩子講,管著孩子聽,讓原本應該有趣的評價過程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如何讓自主性游戲評價變得生動、有效,讓幼兒不僅喜歡游戲,更積極參與游戲評價過程?這是我一直不斷思考的問題。新《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同樣,游戲評價應當是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過程。在評價中注意關注幼兒的興趣點,發(fā)掘幼兒在游戲中的閃光點,提出一些與幼兒有共鳴的問題,如“在今天的游戲中,你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鼓勵幼兒大膽講、大聲說,并積極進行師幼互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從而獲得更多的游戲經(jīng)驗。
樹立了正確的評價觀念,還要使用適當?shù)姆椒ㄎ變簠⑴c游戲評價。我在以下策略中進行了嘗試:
一、情景再現(xiàn)法
情景再現(xiàn)是指把幼兒的游戲過程利用照片拍攝、攝像錄音等方式記錄下來,等到游戲評價的時候,再呈現(xiàn)給全班孩子。幼兒能在視覺或聽覺上獲得滿足,有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對評價感興趣,全神貫注地參與其中。
記得有一次,“維尼超市”傳出了響亮的叫賣聲:今天我們搞活動,雞蛋買一斤送一斤,水果大減價啦,大家快來買呀。超市促銷員不停叫賣著,我隨即將手機錄音功能打開,偷偷地錄下了這段叫賣聲。等到游戲評價時間,當我把這段錄音播放出來時,孩子們立刻樂了。“有哪些小朋友參與了超市游戲,你們得到了什么樣的優(yōu)惠呀?”問題一提出便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熱情參與,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樂此不疲地相互交流著分享著……
又有一次,游戲時我把手機設置為攝像狀態(tài),有意識地將幾位幼兒的游戲過程攝錄了下來。誰知,被幾個孩子發(fā)現(xiàn)。他們一邊玩游戲,一邊不停地問我:“老師,是要不要下班了呀?”“老師,什么時候講評呀?”他們都在迫切地等待游戲評價。
反思這兩個案例,孩子們大多能積極參與評價過程,甚至參與評價的興趣比游戲的熱情要高。原因是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能給幼兒充分的感官體驗,既能幫助部分幼兒回憶游戲過程,又能讓其他孩子感知他人的游戲經(jīng)驗,進而通過分享交流,獲得更多的游戲體驗,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幼兒分享的喜悅之情。久而久之,幼兒不但對游戲情有獨鐘,更能逐步對游戲評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情節(jié)描述法
情節(jié)描述是指教師將游戲中觀察到的典型案例,以介紹情節(jié)或講故事的方式描述出來,引導幼兒通過傾聽進行討論,幫助幼兒將在游戲中出現(xiàn)的錯誤經(jīng)驗或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進行糾正。
在情節(jié)描述中,教師可以講得生動有趣,但注意不能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避免讓幼兒揣測教師的意圖,知道老師想要他們說什么,而應使用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如在一次評價中,我提出要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我說:“今天的‘家鄉(xiāng)小吃店生意可好啦,小客人特別多。娃娃家的媽媽也帶著小娃娃來品嘗美食。也許是店里的美食太吸引人了,媽媽一邊抱著娃娃,一邊擠著去買小吃,出來的時候小娃娃的帽子還差點不見了,后來是一位好心的‘阿姨幫娃娃撿了帽子,還給了媽媽?!甭犕晡业臄⑹?,孩子們都笑了。我隨即追問:“你們?yōu)槭裁葱ρ剑磕銈儗@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幼兒就開始結合已有游戲經(jīng)驗提出了看法,有的提出:媽媽應該遵守游戲秩序,排隊購物;有的說:媽媽要注意小娃娃的安全,這樣擠來擠去小娃娃會受傷的;也有的說:其他小客人看見小娃娃來了也可以讓一讓;還有的則對撿帽子的“阿姨”提出了肯定。大家集思廣益,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都一一解決了。
情節(jié)描述的評價方式有較強的針對性,能有效解決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充分體現(xiàn)游戲評價的有效價值。
三、繪畫交流法
在游戲評價中,針對一些會玩不會講的孩子,我嘗試利用繪畫交流法給予更多的孩子表達游戲情況的機會。繪畫交流法是讓幼兒以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在游戲中的情況、存在問題和成功經(jīng)驗的一種方法。
在游戲活動結束時,教師為幼兒提供紙和筆,讓他們用簡筆畫的形式把自己在游戲后最想要表達的東西畫出來。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可以巡回觀察,通過圖畫感知幼兒的情緒和游戲情況,并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繪畫以小組、同伴交流的方式相互講述,滿足幼兒想要抒發(fā)的情感。
結合這種方法,我們生成了新的游戲,如小報社:將幼兒的繪畫集合起來匯編成班級游戲小報,供幼兒在游戲或課余時間閱讀分享;還有小記者游戲:請“小記者”拿著幼兒的繪畫作品采訪主人,請他說一說畫面上所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還可以問問作品主人,在游戲中有沒有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而幫助其實現(xiàn)愿望。通過這些新生成的游戲,不僅讓幼兒有了更多的語言交流的機會,還讓更多孩子關注到他人的游戲經(jīng)驗,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這種繪畫交流法更適用于有一定繪畫基礎的中、大班幼兒,在使用這種方法之前,教師可以事先讓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圖標表達一定的含義,如用笑臉或雞心表示開心、高興的心情,用小剪刀表示理發(fā)店游戲,用一個小奶瓶表示今天我給小娃娃喂奶粉,等等。同時運用繪畫交流法講評,教師需要透過幼兒的畫面,捕捉一些熱點問題,對不同的幼兒進行引導啟發(fā),使每位幼兒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總之,教師在游戲評價中要做有心人,注意觀察游戲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合理使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讓游戲評價變得更生動、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