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英
摘 要: 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事實上,高效互動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如果從高效互動角度審視小學英語課堂,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借助于信息技術。
關鍵詞: 小學英語 信息技術 提高效率
如何保證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高效率呢?筆者認為,高效互動是最佳選擇。高效互動可以使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有效提問、反饋交流等手段,引導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能被教師感知并隨時引領的最佳狀態(tài),此時學習效率最高。但是,從高效互動的視角審視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在引入環(huán)節(jié),占時過多,效果不明顯:往往采用語言描述的方式,這樣很費時,且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有限,不易理解,往往會使“引入”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處理重點問題時,只是簡單的一問一答,枯燥乏味也太過費時費力。要改變這些狀況,必須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趣,使學生進入互動情境
互動情境是指學生沉浸其中的、心無旁騖的一種躍躍欲試的交流、探究狀態(tài),一旦學生進入互動情境,那么,和諧有序的互動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讓學生進入互動情境的最好辦法是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s?”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用Powerpoint設計出富有動作色彩變化的動畫,動畫內容可以是各種體育運動,也可以是網上下載下來的體育明星的比賽畫面。上課時,利用多媒體播放這些內容,現(xiàn)代信息技術營造出的聲、光、電效果,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僅僅靠語言描述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黯然失色,學生在吸引之下很快進入互動情境,躍躍欲試,急于表達與交流。
二、運用信息技術整合,使學生的口語互動起來
在小學英語知識中,有些孤立的知識不利于學生流暢表達,如果把這些重組使之成為一組對話的知識支撐,那么,學生就會動起來,互動會自然而然發(fā)生。例如,在處理“Weather”這部分內容時,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教授單詞、領讀跟讀、對話訓練,不僅會很枯燥乏味,而且不能真正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想說”、“愿說”、“能說”。如果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之與英語教學有機整合,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可以在網上查找有關天氣變化的視頻片段,有機組織起來,用學生能聽懂的英語進行解釋,然后組織對話,效果很好。例如針對“夏天”的視頻,學生興致勃勃地與教師對話:
T:How beautiful the view we see! Which season is it?
S:Its summer.
T:Why is it so beautiful in summer?
S:Because the weather is good. Its hot and rainy. The weather is good for the plant.
T:What can you wear in summer?
S:I can wear a T-shirt.
...
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之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這種方式新奇,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提供的信息量大,讓學生有話可說。
三、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真正的高效互動應該是師生、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交流與分享過程,簡單的一問一答只是低層次的互動。要達到理想的互動效果,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充分活躍起來。例如,在教學有關音樂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喜好,在網絡上選擇,加工制作,使之達到Flash效果,這樣影音圖相結合的方式很容易吸引學生眼球,在內容上都是學生想聽的、喜歡的音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思維高度活躍起來。教師趁熱打鐵,適時地提出問題:“I know you all like songs, but I wonder if you like English songs.”學生說喜歡,教師接著提問:“Why?”“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這樣,教師就給了學生一個明確的交流探究任務,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開展合作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相互提問、互相啟發(fā)、相互幫助鼓勵,學生的思維活動先是集中到任務中,然后發(fā)散尋求解答,再把發(fā)散的思維集中到對問題的解答。這樣經過充分的思維活動,學生動腦、動口,課堂教學互動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運用信息技術延伸,使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有研究者提出了“5〈2”這種現(xiàn)象,即學生在校接受5天的教育沒有2天在家受到的影響大,學生本來在校的學習挺好的,兩天的休假之后,原來教育達到的效果被沖淡。如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延伸課堂,就會讓課堂教學回味悠長、影響悠長,從而避免前面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頭腦中的知識儲量有限,教師要善于借助互聯(lián)網,在課余時間強化教學的延續(xù)性。根據教學的內容及學生的愛好與興趣,通過QQ、專門的博客、微信等,有目的地與學生交流。在虛擬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中,有時甚至比實體的課堂效果還要好。例如有一些學生由于性格靦腆,比較內向,在課堂上常常躲避發(fā)言。在網絡中這樣的學生很積極,主動地與同學討論,強化學習效能感。
總之,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與普及,使教師在課堂教學知識呈現(xiàn)方式的多樣化、課堂容量的擴大化及師生溝通的快捷化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