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萍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蹦阋欢犨^這句阿基米德的名言吧?其實,寫作文也是一樣喲!好的文章不一定要有很多個“看點”,有時候,抓住一個最重要的“點”來展開描述,主題會更加突出。但是要怎么樣抓住一個“點”“撬動”一篇佳作呢?先來看看下面這篇習作吧!
習作大看臺
我也好想“野”
“芳怡啊,期末考試考得怎么樣呀?”我剛想回答,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安挥谜f,我也知道,你一定又考了第一!阿姨知道你是個乖孩子,你爸媽真有福氣?!?/p>
我沉默了。
“乖”!從小到大,我被大人強制貼上了這么一個標簽。因為學習成績好,聽爸爸媽媽的話,又被老師器重,我一直是同齡人中的模范,大人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正因為如此,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一直都很高,希望我一直按照他們的標準前進。我沒有拒絕的權(quán)利,只能頂著那可笑的“乖孩子”的帽子一步一步前進,不敢行差踏錯……
雖說我是“乖孩子”,但是也會有失誤的時候。
一次考試,不知是粗心大意,還是復(fù)習不到位,最后的成績遠遠低于父母的要求。得知成績的爸爸劈頭蓋臉地罵了我一頓,連一向?qū)ξ摇皩檺塾屑印钡膵寢屢才u了我兩句,然后默默地在試卷上簽下了名字。沒有人幫我分析這次失敗的原因,沒有人體諒我的難過。我低著頭,一個人回到書房,捏著試卷,看著那鮮紅的分數(shù),加重了手上的力度。試卷被我捏出好幾道醒目的痕跡,真的好想哭,好想哭!但是,我不可以落淚,因為乖孩子是沒有資格哭的,只能接受、聽從、改正
我被窗外的歡笑聲吸引,不由自主地走向窗邊。幾個孩子在樓下玩耍,他們打鬧著、歡笑著,幸福的笑容刺痛了我的眼睛。不知不覺中,一滴淚珠沖破了眼眶;漸漸地,眼前的一切變得模糊,那歡笑聲,似乎也越來越遠,聽不到了。
我多么想像那些孩子一樣呀!在藍天白云下肆無忌憚地玩耍,跑得大汗淋漓,笑得沒心沒肺!有時候,我也想像那些“野孩子”一樣,偷偷溜出門,和同學們聚在一起瘋跑玩鬧!可惜,我從來沒有那樣的機會。
我真想跑下樓,對著頭頂?shù)乃{天、對著爸爸媽媽大喊一聲:“我也好想‘野!”
錦囊悄悄看
“杠桿計”:第一步:找準“支點”,組合素材
一篇作文中,我們常常會用到多個素材??扇绻夭呐c素材之間毫無關(guān)聯(lián),那么素材就會“各自為王”,習作就會主題分散,讀者會不知所云!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各個素材之間找到一個共通點,以它為“支點”撬動佳作。
例文中,“我”的“乖”就是一個“支點”。小作者抓住了這個“支點”,整合了關(guān)于這個“乖”的所有重要的、特別的素材——親友言談間對“我”“乖”的表揚,老師、同學對“我”“乖”的認可,“我”“乖”的行為…..
例:支點:媽媽的嘮叨體現(xiàn)了她對我的愛。
素材:每天送我到校門口總要囑咐我好好吃飯、多喝水,及時增減衣物:每次我獨自出門都百般不放心,反復(fù)向我重復(fù)出行路線……
“杠桿計”:第二步:確定“撬動”目標
僅僅有一個“支點”就夠了嗎?當然不是,杠桿原理最重要的意義是,利用一個支點可以用較小的力撬動一個巨大的物體。我們的“杠桿計”也是如此,要利用小小的“支點”,表達大大的主旨、立意。
那么,怎樣才能確定“撬動”目標呢?嘿嘿!其實并不難!你看,例文中小作者想要用“乖”這個支點撬動的是什么呢?當然是“我”也想“野”,也想如其他孩子一樣自由自在啦。所以說,我們“杠桿計”的主旨要比“支點”要“高大上”,要與其相反才可以喲!
例:“撬動”目標:想要獨立自主,我必須扔掉媽媽嘮叨這根“拐棍”。
“杠桿計”:第三步:插入“杠桿”,用力“撬動”
好的記敘文,沒有一篇不注重“細節(jié)”的。因為,“細節(jié)”往往更能深入讀者內(nèi)心的柔軟之處,更能寫出作者內(nèi)心的細膩之處。所以,運用細節(jié)描寫整合而成的素材就是我們從情節(jié)觸動讀者情感,從“支點”撬動主旨的“杠桿”。
例文中,小作者對“乖”這個支點的細節(jié)刻畫可謂“滲入骨髓”!親友口中“不用說,我也知道,你一定又考了第一”這個語言描寫上的細節(jié),從側(cè)面反映出“我”的“乖”已經(jīng)家喻戶曉了。一次失敗的考試后,面對父親責備、母親批評,“我”不辯解,“捏著試卷”加重力度,“捏出好幾道醒目的痕跡”“不可以落淚”這些細節(jié)描寫字里行間滲透著“我”的“乖”!這些“乖”的細節(jié)猶如502膠水,將所有的素材緊密地黏合在一起形成杠桿,引發(fā)讀者的共鳴,讓結(jié)尾“我”渴望自由的呼喊自然真實,“撬動”了整篇習作。
例:支點:媽媽的嘮叨體現(xiàn)了她對我的愛。
素材1:每天送我到校門口總要囑咐我多喝水,及時增減衣物。
細節(jié)描寫:我因此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質(zhì)疑,并落選班里的“生活委員”。
素材2:每次我獨自出門都百般不放心,反復(fù)向我重復(fù)出行路線。
細節(jié)描寫:這務(wù)路我已經(jīng)走過無效遍了,面對嘮叨我只好敷衍地回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