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校長面對面焦點問答
優(yōu)秀社團將開選修課課程由學生自己講授
與校長面對面活動現(xiàn)場。
張鑫
龍宇嫣
劉強
奉兔
為了更加了解學生們的想法,貼近學生生活,周南中學聯(lián)合《十幾歲》發(fā)動全校學生參與問卷調(diào)查,搜集了同學們最想問校長的問題。
Q 校長,您好!周南的排球素有“泰安球王”之稱,周南女排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民國時期張學良還請她們?nèi)ヌ^舞。請問學校是如何將這一傳統(tǒng)優(yōu)勢傳承至今?對學校排球運動做出了哪些支持?
——劉強(周南中學k1416班)
A “泰安球王”這個名稱,是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周南在國家級、省級運動會中,獲得女排冠軍五次,泰安里的老百姓歡欣鼓舞,給周南的美譽。一所學校的特色,是多年積淀形成的。為什么打排球,首先因為當時朱劍凡老先生高度重視體育。學校希望通過加強身體鍛煉培養(yǎng)健全人格,所以周南在百年前提出辦學的目標把“體”擺在重要位置。周南的百年排球史上,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例如陳嘉鈞先生,她為了排球事業(yè),全心付出、奮力拼搏,愛生如子,終生未嫁,現(xiàn)在周南的排球嘉園里,專門立了她的銅像。這個項目一直流傳下來,也是對周南學子的培養(yǎng),我們希望排球隊的學生能傳承和弘揚周南百年來形成的“泰安球王”精神,并以此帶動全校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意志!周南為更好地傳承這一優(yōu)勢,做了很多努力,如名師引領(lǐng)成長,我們排球的方錦老師、尹光明老師、雷剛老師都是經(jīng)驗豐富、嚴愛有加的優(yōu)秀教練,學校積極給予經(jīng)費、場地、政策、獎勵措施等各方面的支持。
——翁光龍(周南中學校長)
翁光龍
Q 校長,您好!您之前說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有教育夢想的,那您在十幾歲時的夢想是什么呢?
——張鑫(周南中學1408班)
A 我先問下你現(xiàn)在的夢想是什么?(學生答:我的夢想是回到我的家鄉(xiāng)去當我們家鄉(xiāng)一中的校長)你的夢想非常好,比我更偉大一些。我像你們這般大的時候,我就想做一名老師,出一些書,像我的老師一樣好好教學生。結(jié)果真是做了老師,并且在1992年出版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書。人一旦有了夢想,就會沿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既然我的夢想是做一名老師,那我就有了“學為人師”的動力。所以在上大學時,學校里只要有講座我就會參加,只要有機會我就去圖書室翻閱專業(yè)書籍,這些都對我實現(xiàn)做一名老師的夢想,奠定了基礎。所以在座的每一位同學,我希望你們都要有夢想,有目標,為實現(xiàn)這個夢想,這個目標無限去努力,總有一天,這個夢想就會實現(xiàn)。我也祝你們,早日實現(xiàn)夢想。
——翁光龍(周南中學校長)
Q 校長,您好!朱劍凡老先生提出的“三心”理念是周南的辦學理念,在“自治心”和“公共心”的指導下,學校對我們的社團活動給予了很多支持,請問校長您如何看待如今校園社團的發(fā)展?您認為在學校社團發(fā)展中學生應該怎樣做才能為學校的發(fā)展注入更好的動力以及給予更大的幫助?
——龍宇嫣(周南中學1506班)
A 你肯定是學校的社團骨干哦!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學校培養(yǎng)人才,不能只有國家課程,還應該有校本課程,更要有推進學生成長的活動課程。社團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我認為社團是培養(yǎng)領(lǐng)袖人才,培養(yǎng)自主自立,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的有效途徑,所以學校愿意搭建這樣的平臺。另一方面,學校從管理層面,規(guī)范社團活動,對每個社團做規(guī)劃。社團的成員要明白“我為什么要走進這個社團?走進這個社團要做什么?參加這個社團我有什么收獲?”只有回答好了這些問題,社團才會對你們的成長有所助益。下一步,我在想,學校的優(yōu)秀社團要在學校開設選修課,課程由學生自己來講授,課程活動也由學生全權(quán)負責。
——翁光龍(周南中學校長)
Q 校長,您好!我們學校百十華誕,具有悠久的校園文化和校園歷史,學校多次提出要與國際接軌,請問學校采取哪些措施,或者將作出怎樣的嘗試?在這過程中我們?nèi)绾蝹鞒兄苣嫌凭玫男@文化呢?
——奉兔(周南中學k1418班)
A 好,這個題目高大上,我先脫件衣服,坐在準軍人旁邊,好緊張的(眾人笑成一片)。把周南打造成為國際名校是我們的辦學目標,這是基于周南110年發(fā)展的底蘊。朱劍凡老先生的“三心”理念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治心——自我治理、自理自立;公共心——講究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進取心——積極進取,凝聚正能量,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一個合格的現(xiàn)代公民、世界公民所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一方面,引進國外的課程,就是打開國際視野;另一方面,我們也開展了多次對口交流互訪,比如說我們跟韓國龜尾女子中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兩校學生多次交流,并且會住在對方的家庭里,體會中韓不同的文化和教育。
——翁光龍(周南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