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教育改革新政策背景下基礎教育校本課程研究

        2016-05-19 06:53:30張素蓉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校本學校課程

        張素蓉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廣東 深圳 518029)

        教育改革新政策背景下基礎教育校本課程研究

        張素蓉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廣東 深圳 518029)

        2014-2015年,教育部一系列教育改革新政策要求:課程必須集中體現(xiàn)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全面涵蓋德智體美勞等五育內容,每一育課程內容必須具有全面性,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在此背景下,校本課程因其具有比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在管理上的優(yōu)點而形成新一輪開發(fā)熱潮。然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存在不少問題和誤區(qū)。結合新政策要求和 2015年深圳市擇優(yōu)評選出的300門“好課程”,重點分析了德育、體育與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環(huán)保教育等六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現(xiàn)狀。

        教育改革新政策;基礎教育;校本課程;理性研究;實證分析

        2014年,教育部要求全面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然而,從國家和地方兩級課程的規(guī)劃、初審、試驗、審定、正式使用、復查等管理過程來看,程序復雜、內容變換慢而缺乏靈活性,它們從編寫到使用,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校本課程恰好可以彌補以上缺陷,又能克服國家課程單一、學科本位、缺乏適應性等弊端,滿足學生多樣化與差異化發(fā)展需要。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勢必形成新一輪熱潮。然而,中小學在開發(fā)校本課程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誤區(qū)。理清這些問題和誤區(qū)需要進一步研究校本課程。這里,從解析新政策對課程建設的方針性要求入手,對校本課程的內涵與功能、發(fā)展路徑、種類與結構、基本要求、管理與評價等進行理性研究,并對新政策背景下急需重點開發(fā)的德育、體育與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環(huán)保教育等六類校本課程進行實證分析。

        一、教育改革新政策對課程建設的方針性要求解析

        教育部2014-2015年發(fā)布的一系列政策①《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教育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教基一[2014]4號),《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號)、2014年新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教育部等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15-10-26】http://www.edu.cn/edu/zheng_ce_gs_gui/zheng_ce_wen_jian/ji_chu/zong_he/201508/ t20150807_1299854.shtml.對課程建設的核心要求是:基礎教育課程必須“集中體現(xiàn)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1,在重視智育課程的前提下,重視德體美勞等四育課程,重視每一育課程的全面性,讓每一個學生全面發(fā)展,真正全面落實教育方針。這具體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基礎教育課程必須全面涵蓋德智體美勞等五育內容

        基礎教育課程必須反映新政策對受教育者未來社會角色的素質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2015年 7月 20日,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等針對“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的現(xiàn)象,提出了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計劃用3-5年時間,建立課程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這樣,新政策對受教育者未來社會角色的素質要求由 2014年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1]1,變成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基礎教育課程必須全面涵蓋德智體美勞等五育內容,實現(xiàn)“全科育人”[1]2目標。

        同時,新政策對體育和美育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將體育和藝術納入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中,體育和藝術課程的學習成績將與校長和學??己藪煦^, 也將提供給高校招生參考。[2]2二是將學校體育納入地方政府教育規(guī)劃中,政府考核評價體系和教育現(xiàn)代化評估指標體系中必須包含《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yōu)評先中,對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連續(xù)三年下降的地區(qū)和學校實行一票否決制度。[3]2

        總之,一系列新政策要求以德育為首、統(tǒng)帥其他幾育,以智育為基礎,美育體育勞動教育并重。五育不能偏,更不能廢。既要改變重智輕德、重智輕體美的狀況,又要改變“勞動教育在學校被弱化”的狀況。

        (二)德智體美勞等每一育課程內容必須具有全面性

        這里以新政策對智育以外的德體美勞等四育課程內容的要求來看每一育課程內容的全面性。德育,新政策既強調道德品質教育,更強調政治、思想教育,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1]2-3;要求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時代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完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yǎng)。[4]2-3

        體育,新政策要求課程內容中增加傳統(tǒng)的民族民間體育項目, 比如武術等;[2]2既要實現(xiàn)“三位一體”①“三位一體”目標:體質健康促進目標、運動技能掌握目標和健全人格培養(yǎng)目標。參見于素梅:《從三位一體的目標體系談體育教學質量促進的策略》,體育學刊,2014年第 4期。的目標,又要加強“六項制度”②“六項制度”:一是實行全體學生測試制度,二是完善上報數(shù)據(jù)審查制度,三是建立數(shù)據(jù)抽查復核制度,四是建立體質健康研判制度,五是實行監(jiān)測結果公示制度,六是建立測試結果應用制度。建設,達到規(guī)定的體育“及格線”③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學校體育工作等級評定結果為不合格:一是不能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的;二是未按國家規(guī)定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的;三是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xù)三年下降的;四是未按要求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如實上報數(shù)據(jù)的;五是評估中弄虛作假的。靳曉燕:《教育部:學生體質健康成學校建設測評硬指標》,光明日報,2014年 5月 24日。。

        美育,強調課程內容要突出優(yōu)秀的民族藝術,[2]2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體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他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提高人文和審美素質。

        勞動教育,新政策要求既讓學生學習與勞動相關的必要的知識,培養(yǎng)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勞動素質;又要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及其成果的喜悅,掌握勞動技能技巧。[5]1

        可見,新政策對智育以外的德體美勞等每一育課程內容的要求都具有全面性。因此,每一育課程都必須全面發(fā)展,不能偏不能廢。

        (三)基礎教育課程必須讓每一個學生全面發(fā)展

        “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1]1“面向全體學生, 促進人人成才”[1]2是 2014-2015年一系列新政策強調的一個重要內容。

        所有課程教學力求做到三個“全覆蓋”④三個“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容體現(xiàn)到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二是教學環(huán)節(jié)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整體貫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見焦新:《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負責人就〈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答記者問》,[2014-04-02]http://www.cdedu.gov.cn/news/ Show.aspx?id=42402,其中一個“全覆蓋”就是“教育人群全覆蓋”,特別對美育和體育提出了具體要求:體育課美育課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多元選擇。

        總之,一系列新政策強調基礎教育課程必須集中體現(xiàn)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做到學科全面、每一學科內容全面、面對全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都需要變革。對此,教育部已經在行動,原計劃于2014年秋季開始在義務教育階段使用新編德育、語文、歷史教材,以及義務教育3-6年級毛筆《書法練習指導》教材等,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期使用[6]1。這說明,國家課程的修改周期較長,程序較復雜,這為各地各校開展校本課程建設留下了空間和時間。

        二、校本課程的理性研究

        多年來,中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成效顯著。以實行課程改革較早的深圳市為例,2001-2012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市開發(fā)了 2230(套)涉及 16個學科的小學校本課程與教材、2702(套)涉及 40個學科的中學校本課程與教材,為深圳課程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分析該市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過程與結果,發(fā)現(xiàn)幾個共性問題:一是校本課程開發(fā)主體與實施方式比較單一;二是重視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成果,輕視開發(fā)的過程;三是重視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輕視課程本身的評價;四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數(shù)量雖然不少,但質量高影響力大的不多。這反映在公開出版的校本教材數(shù)量較少且呈逐年下降態(tài)勢上,以中學校本教材為例,公開出版的校本教材分年段的占比情況是:2001-2004年為42.1%,2005-2009年為 4.1%,2010-2012年為2.3%等。①本部分數(shù)據(jù)均來自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研究室 2012年的調查統(tǒng)計。同時,校本課程開發(fā)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一是把開發(fā)校本課程等同于學校 “搞活動”;二是把開發(fā)校本課程等同于“編教材”;三是把開發(fā)校本課程等同于學?!凹娱T課”等。這些問題和誤區(qū)的解決與厘清需要加強校本課程的理性研究。

        (一)校本課程的內涵與功能

        我國很多學者和一線中小學教師將校本課程界定為: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這樣界定校本課程太簡單,沒有把其內涵的本質闡釋清楚。同時,用課程來解釋課程,犯了邏輯循環(huán)錯誤。

        本文認為,校本課程的內涵必須反映幾個特點。第一,必須考慮學校實際、學生需要、教師專業(yè)和學科特點;其次,必須利用學校、社區(qū)和社會資源;第三,開發(fā)、實施、評價與管理主體必須是學校;第四,它既可以是一個教學學科,也可以是學校全部的教學科目;第五,必須反映出這些教學科目在學校教學計劃中的地位或重要程度;第六,這些教學科目必須有開設時間與順序安排。

        綜合以上幾個特點,可以將校本課程界定為:它是從學校實際狀況、學生多樣化個性化需要,以及教師專業(yè)和學科特點出發(fā),利用學校、社區(qū)和社會資源,以學校為主體開發(fā)、實施、評價和管理的全部教學科目,以及這些教學科目在學校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開設時間與順序的總稱。

        校本課程的功能是著眼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挖掘和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深度發(fā)展,體現(xiàn)差異性和選擇性;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學校特色發(fā)展。

        (二)校本課程的發(fā)展路徑

        “校本課程”最先出現(xiàn)于英、美等國。劉旭東等基于“校本課程思想”或“校本課程概念”出現(xiàn)的時間節(jié)點這個維度考察了校本課程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認為它產生于 20世紀 70年代。[7]1

        我國真正實施校本課程在1996年,與外國相比,起步較晚,歷史較短。

        從課程管理主體和開發(fā)主體來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發(fā)展經歷了由“國家課程獨大”到“二級課程管理”再到“三級課程管理”的歷史變遷。

        1.“國家課程獨大”階段(1949-1991)

        這一階段,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與教材都由國家統(tǒng)一編制和審查,課程管理權和開發(fā)權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拔幕蟾锩逼陂g,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學秩序遭到破壞?!拔幕蟾锩苯Y束后,教育撥亂反正,恢復全國統(tǒng)一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實行“全國一綱一本”制度。雖然 1985年 5月《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基礎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但沒有明確規(guī)定課程分級管理。

        2.基礎教育課程“二級管理”階段(1992-1995)

        1992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把基礎教育課程分為“國家安排課程”和“地方安排課程”等二級,但是,國家課程仍占絕對優(yōu)勢。比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地方課程只有704課時,占總課時10162的 6.93%(“六·三”學制學校)[8]11或 966課時,占總課時 10366的 9.32%(“五·四”學制學校)[8]9。 1994年,全國開始實行新的工時制度,由原來每周六天工時制改成每周五天工時制,于是,國家教育委員會對 1992年的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調整后的基礎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仍然采用國家和地方兩級管理方式,但是,地方課程的比例更少,分別是 568課時,占總課時 9250的 6.1%(“六·三” 學制學校)[9]3或 698課時, 占總課時 9420的 7.4%(“五·四”學制學校)[9]5。

        這個時期雖然由“國家課程獨大”走向了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并存的“二級管理”,但是,地方課程從一開始占比就非常小,而且越來越小,國家課程仍占絕對優(yōu)勢且優(yōu)勢越來越大。

        3.“三級課程管理”從“試行”到“實行”階段(1996—)

        1996年,我國首次使用“學校課程”這個概念[10]67-68。 但是,“學校課程”需要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才可實施,而且,它僅限于普通高中階段的“任選課”和“活動課”。這意味著“學校課程”的種類、數(shù)量和適用學段,以及“學校課程”真正使用的決定權和管理權仍然不在學校而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11]2-6

        1999年開始,我國明確規(guī)定“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12]5。2001年將“試行”改為“實行”[13]4-8。至此,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得以真正確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進入空前熱烈階段。

        (三)校本課程的種類與結構

        1.校本課程的種類

        校本課程可以分為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等三大類。(1)學科課程。它是在各門科學中選擇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等內容按照學生身心年齡特點和知識順序編排的教學內容,比較強調知識、技能的系統(tǒng)性。(2)活動課程。它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能力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經驗,由老師或學生自己組織活動來獲得知識經驗、提高能力、發(fā)展智力的教學內容。它強調學生“做中學”、手腦并用、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得以體現(xiàn)。(3)潛在課程。它是指無意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內容,比如班風、學風、校風、學校環(huán)境、校園文化等。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有正、負兩面,校本課程在開發(fā)、實施與管理中,應該深入發(fā)現(xiàn)、挖掘、開發(fā)和利用潛在課程的積極影響因素,防止、減少、杜絕潛在課程的消極影響因素。

        三類校本課程可以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中小學??梢詮倪@五個方面入手開發(fā)與實施校本課程。(1)由學校自行安排的各類活動,包括班會團隊活動、文娛活動(比如藝術節(jié))、體育活動(比如運動會、遠足)、興趣愛好活動(比如科技節(jié)、文學節(jié)、讀書月)、專題教育活動等均可以校本課程形式實施。(2)每一門學科課程都可拓展、延伸開發(fā)成校本課程。(3)新興學科可以以校本課程形式呈現(xiàn)與實施。這類校本課程力求反映當代社會、政治、經濟、科技與人文、藝術學科最新發(fā)展成果。(4)技術與實踐性課程可以以校本課程形式呈現(xiàn)和實施。這類校本課程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職業(yè)技術教育,能夠體現(xiàn)學校所在區(qū)域產業(yè)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5)區(qū)域文化可以開發(fā)成校本課程。這類校本課程以學校所在區(qū)域文化為基礎,如客家文化、嶺南文化、革命老區(qū)的紅色文化等,開發(fā)校本課程與教材。

        上術除了(1)是典型的活動課程以外,(2)—(5)均可以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等類型呈現(xiàn)。

        2.校本課程的結構

        完整的校本課程結構應該包含以下內容:擬開發(fā)課程名稱(全稱)、課程類型、編寫目的、指導思想、主要特點、課程長度、課時數(shù)量、時間安排、適用年級、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式與策略、教具或設備設施要求、考查方式、成績計算方式、授課教師素質要求等等。

        同時,還需要考慮校本課程的體系結構和體例、編排與呈現(xiàn)方式、試驗(或實驗)計劃等內容。

        (四)校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1.課程內容選擇的基本要求

        校本課程的內容要反映基礎教育改革新政策的方針性要求,反映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新成果。

        內容必須基礎化并博古通今?;A性的知識技能具有更廣泛的遷移性、長久性和穩(wěn)定性,這是基礎教育的使命所在。博古通今是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內容必須符合國情、省情、市情和學校傳統(tǒng)、學校文化,體現(xiàn)時代精神。同時,凸顯個性,特色發(fā)展,將張揚學生個性、體現(xiàn)老師個性和學校辦學個性(特色)有機結合起來。

        內容要正確、科學,材料、數(shù)據(jù)準確可靠,并能與時俱進,動態(tài)發(fā)展,不斷完善優(yōu)秀課程,不斷刪減或增添新的內容,淘汰不受學生歡迎或選課學生不多、教學效果不好的課程。

        2.生活技能、職業(yè)技能課程化

        從當下中國實際狀況來看,義務教育后的學生不可能100%升入高中和大學,不能升學的后義務教育學生必然進入就業(yè)狀態(tài),他們能否順利就業(yè)關乎社會安穩(wěn)。失業(yè)青年更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更可能參與恐怖活動。比如,中東地區(qū)的青年高失業(yè)率 (經常在25%左右)是導致“阿拉伯之春”憤怒情緒的主要根源。[14]1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必須考慮與未來生活、就業(yè)相關的知識、技能等因素,這具有長期性和動態(tài)性。

        3.課程編排方式的基本要求

        必須依據(jù)學生身心年齡特點、所開發(fā)校本課程的內容特點與學科特點、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和學校教學條件等因素,合理安排課程內容的順序、層次和邏輯關系。應靈活采用直線式、圓周式和螺旋式等三種方式組織編排校本課程內容。(1)直線式編排。它所編排的內容前后幾乎不重復。比如,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加法內容編完了,進入減法內容的編排等,加法與減法完全不同。這往往適合于學科校本課程的編排。(2)圓周式編排。它是指在編排校本課程內容的時候,以某一個知識點為圓心,逐步擴大范圍。比如,編排加法的內容,以加法為圓心,從10以內的加法到 20以內的加法,再到 100以內的加法、萬以內的加法、10萬以內的加法、100萬以內的加法等,圓心不變、圓周逐漸擴大。拓展課程、新興學科等校本課程的編排可以采用這種方式。(3)螺旋式編排。它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來的。有正立螺旋式和倒立螺旋式兩種,在中小學校本課程的編排中通常采用倒立螺旋式??梢哉f這種編排融合了直線式和圓周式兩種編排方式,以某一知識點為圓心,逐漸擴大范圍,同時,逐漸增加難度,難度增加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三種編排方式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

        (五)校本課程的管理

        1.校本課程的管理主體

        學校是校本課程管理的主要主體。學校成立校本課程管理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fā)咨詢委員會來具體執(zhí)行

        校本課程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1)負責本校校本課程的調研、規(guī)劃和立項申報。(2)負責培訓教師和組織教師校內外、區(qū)內外、市內外、省內外和國內外交流學習。(3)指導本校學生選擇校本課程。(4)考核、評價及調整校本課程。(5)發(fā)放開發(fā)與實施本校校本課程的津貼。

        校本課程開發(fā)咨詢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1)審議和論證校本課程立項申報方案和實施方案。(2)提供學科咨詢、理論指導、課程編排和評價的技術指導。(3)跟蹤、監(jiān)控校本課程實施過程,及時提出改進建議和方案。

        2.校本課程的管理內容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投入管理,包括:(1)經費投入管理。學校根據(jù)本校實際狀況,以一定時間長度為周期投入一定數(shù)量的經費,支持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確保校本課程建設有穩(wěn)定的經費投入;同時,建立制度對經費的使用進行規(guī)范管理。(2)時間投入管理。學校以制度形式給予開發(fā)與實施校本課程的教師一定的靈活與機動時間,保障教師既有足夠的時間,又能靈活機動地使用時間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3)物力資源投入管理。學校以制度形式規(guī)定開發(fā)與實施校本課程的教師可以使用學校已有的設施設備、圖書資料、實驗室、功能室、基地等物力資源;或者,學校建立制度保障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有足夠的設施設備、圖書資料、實驗室、功能室、基地等可資使用;同時,學校建立規(guī)章制度加強教師使用物力資源的管理。(4)人力資源投入管理。學校以制度形式規(guī)定校本課程開發(fā)以本校教師為主,吸納一定比例的外校教師、課程與教學論專家、家長、社區(qū)和社會相關學科人士,以及教育行政人員參與,并以相關制度為準對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人力資源及其結構進行審核、評估并提出建議;學校以制度形式規(guī)定對參加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本校教師,在學期教科研考核中給予差異化的加分,對在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工作中業(yè)績突出者,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并與獎金、評先晉職相結合。

        另一方面,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它主要包括:(1)教務管理。公布校本課程目錄,以紙質形式在校園公告欄粘貼和以校園網(wǎng)絡等多種形式在每學期第一周向學生提供全學期可供選擇的全部校本課程目錄和簡介;或者,在每學期最后一周向學生提供下學期可供選擇的全部校本課程目錄和簡介,這便于學生提前詳細了解與思考將要選擇的校本課程,從而作出更為合理與理性的選擇。其中,課程簡介包括課程名稱、課程長度、時間安排、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式與策略、考查方式、成績計算方式、授課教師情況,以及課程內容概要和特色等,便于學生選擇、計劃;將選課信息發(fā)到班級,及時向學生公布,同時,通知首次選課未成功的學生重新選課;結束選課后,公布校本課程表,安排授課教室或活動場所,準備校本課程所需要的教具學具和教學設施設備;一般情況下,每一門校本課程需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選課學生才可以實施,特殊課程例外;堅持“誰開發(fā)誰實施”的授課原則,特殊情況例外;定期檢查校本課程計劃執(zhí)行情況,發(fā)現(xiàn)并糾正問題,總結和推廣經驗;處理調課、代課和師生請假等事宜,收集校本課程的調查信息;建立教師檔案,將教師開發(fā)和實施校本課程情況作為教學工作的內容之一;建立學生檔案。(2)校本課程資源管理。有條件的學校,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建立校本課程數(shù)據(jù)庫,每位開發(fā)者必須將所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內容及相關資料上傳入庫;條件差一點的學校,或沒有條件的學校,也需要將教師所開發(fā)和實施的校本課程以紙質文本形式歸類整理,建立相應的校本課程資料室;校本課程資源庫或資料室的管理員負責分類整理優(yōu)質校本課程范例,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3)教師與學生管理。接到開課通知的教師按要求做好教學設計;按時到指定教室上課或到活動場所實施校本課程;每堂課均需登記學生出勤情況,做好學生成績考核工作,在完成校本課程教學計劃以后,把學生出勤情況、學習成績冊交學校歸檔;班主任負責統(tǒng)計班級選課人數(shù),名單報送教導處;學生必須認真學習所選校本課程,不得無故遲到、缺課;一旦學生確定了選修的校本課程,不得隨意更改或退出;如果學生想改換選修的校本課程,必須提出書面申請,經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同意后報教導處審批。

        (六)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的評價主要包含校本課程本身的評價和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實踐中,往往重視后者而忽視前者。評價最好安排在每學期校本課程實施結束后。評價主體應該多元化,包括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教師、其他老師、學生、學校領導、家長,甚至學科專家、課程與教學論專家、上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等;評價形式應該多樣化,自評與他評結合、聽課與查看教案相結合、課程實施過程與課程實施效果相結合、訪談課程開發(fā)和實施教師與選課學生相結合等。

        1.校本課程本身的評價

        這里特別強調校本課程本身的評價,它由校本課程管理委員會組織完成。校本課程本身的評價內容主要包含:校本課程理念、校本課程目標、校本課程內容及其編排方式、校本課程的長度和課的結構等。其中,校本課程內容及其編排方式的評價是重點,內容涉及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常識性、邏輯性、時代性等問題,編排方式涉及內容與學生身心年齡特點是否相符的問題。

        2.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

        校本課程管理委員會從選課的學生數(shù)、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成績、學校領導和教師隨堂聽課情況以及家長與社區(qū)代表的反饋情況等四個維度入手,研究確定每一個維度應該占有的權重,形成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關于學生學習校本課程成績的評價,可依據(jù)以下幾種方式進行:(1)書面作業(yè)。(2)小論文。(3)調查報告。(4)學生答辯。(5)學習心得與體會。(6)各類作品(如科技作品、文化藝術作品、繪畫作品等)。 (7)各類制作。 (8)各類活動。 (9)測試與競賽成績。(10)采用問卷、座談、個別訪談等方式獲取的信息進行綜合評價等。結合校本課程實施狀況與學生學習的實際,依據(jù)其中一種方式,或其中的兩種甚至多種方式同時運用,綜合評價。

        三、新政策背景下急需開發(fā)的六類校本課程及其現(xiàn)狀研究

        根據(jù)教育部一系列教育改革新政策要求,當前急需重點開發(fā)德育、體育與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環(huán)保教育等六類校本課程。這里,結合 2015年 11月深圳市教育局組織申報評選出來的 300門“好課程”(主要是校本課程)①2015年 11月,深圳市在全市中小學校和社會組織等單位自愿申報(共有 513門課程開發(fā)者或開發(fā)單位提出申請)的基礎上,深圳市教育局組織市內外教育專家初評和復評,共擇優(yōu)遴選出 300門“好課程”,并于 2015年 11月 17日至 11月 23日在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官網(wǎng)上進行了公示。來分析六類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現(xiàn)狀。

        (一)德育類校本課程及其現(xiàn)狀

        新政策要求開發(f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少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夢、以祖國繁榮為榮、以國家衰落為恥、增強國家認同感、培養(yǎng)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等校本課程;開發(fā)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反映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的道德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校本課程等。

        根據(jù)以上新政策對德育類課程的內容要求,2015年 11月深圳市擇優(yōu)遴選出的德育類“好課程”共有 10門,典型如:時評讀寫訓練課程、君子美德教育、法制教育校本課程、童蒙養(yǎng)正少年養(yǎng)志校本課程、時評閱讀課、習性教育、主題班會課等。內容雖然涉及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但是,數(shù)量非常少,僅占 300門好課程的3.33%。如果去掉2門內容不明確的“主題班會課”和邊界辨識度不高的“習性教育課程”,那么, 德育類課程就只有7門, 占比更低(2.33%)。同時,德育類“好課程”中幾乎沒有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認識中國夢等新政策要求的“好課程”。說明現(xiàn)實中德育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急需加強反映新政策對德育課程內容要求的校本課程開發(fā)。

        (二)體育與健康教育類校本課程及其現(xiàn)狀

        新政策要求開發(fā)武術等民間體育,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體育項目,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校本課程,以及衛(wèi)生習慣與行為、疾病預防等身心健康教育的校本課程。

        2015年 11月,深圳市擇優(yōu)遴選出的體育與健康教育類“好課程”共有 35門(含活動課程),占比 11.67%。其中,體育類課程有 28門,占體育與健康教育類的比重是 80%,典型如:毽球、快樂足球課程、競技跳繩入門、游泳校本教材、擊劍、康乃馨體育課程、梅花拳、美國體育課程(中學、小學)、乒乓球、定向運動、武術、跆拳道、太極身心、籃球與坪中的不解之緣等,其中不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與集體體育項目。健康教育類課程有7門,占體育與健康教育類的比重是20%,典型如:校園情商課程、心理學與生活——給青少年的心理學、靈商靈育之心靈禮儀、平安里學校小升初心理適應性成長課程、綠色上網(wǎng)陽光少年等??梢姡昂谜n程”中關于體育與健康教育類占比不大,健康教育類占比更小。根據(jù)新政策要求,體育與健康教育類校本課程,尤其是健康教育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急需加強。

        (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類校本課程及其現(xiàn)狀

        新政策要求開發(fā)書法類如毛筆字等校本課程,開發(fā)從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次概括凝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引導學生感悟精神內涵并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信心等校本課程。[15]3

        2015年11月深圳市擇優(yōu)遴選出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類“好課程”(含體育、藝術、文學等),共有 41門,占比 13.67%,典型如:國學啟蒙課程、民間傳統(tǒng)藝術——面塑制作、吟詩與鑒賞、京劇鑒賞與體驗、古詩文誦讀、篆刻基礎教學課程、剪紙、趣味非文化物質遺產、魚燈舞、皮影制作與演出、國畫技法、葫蘆絲教程、毽球、梅花拳、“詩書茶韻”傳統(tǒng)文化體驗課程、鳶舞箏翔、《詞人詞作》課程、創(chuàng)意陶藝、武術、甲骨文與木板雕刻、兒童版畫等很有特色,但比重仍顯較小。

        (四)藝術類校本課程及其現(xiàn)狀

        藝術種類很多,涉及29個基本專業(yè)和 4個特設專業(yè),①新政策要求開發(fā)相應的校本課程來實施藝術教育。根據(jù) 33個新的藝術學科分類標準,2015年 11月深圳市擇優(yōu)遴選出的藝術類“好課程”共有 76門,占比 25.33%,涵蓋以上分類學科的大多數(shù),典型如:快樂學吹口風琴、民間傳統(tǒng)藝術——面塑制作、創(chuàng)意漫畫、小學生軟陶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高中影視戲劇表演、創(chuàng)意中國畫、數(shù)碼美術、初中硬筆書法、兒童歌舞劇、創(chuàng)意篆刻實踐、手工動漫模型入門、普通話語言藝術、手工布藝、美麗的衍紙畫、傳媒高考與校園影視制作、電腦繪畫、定格動畫入門、小學數(shù)字美術課程、“客家圍美學欣賞與表現(xiàn)”、“3D”攝影、播音與主持藝術、電影課程、米字格寫字(硬筆)與漢字美的欣賞、少兒油畫、花藝技能與插花藝術、中小學創(chuàng)新多媒體與 2D快速動畫、Just Play玩轉歌唱、生態(tài)書法、少兒科幻畫、好玩的美術史欣賞、快樂校園舞、迪斯尼音樂劇、甲骨文與木板雕刻、葫蘆絲演奏與賞析等藝術類課程,涉及面廣且很有特色。這類課程在 300門好課程中占比最大。

        (五)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類校本課程及其現(xiàn)狀

        根據(jù)新政策對勞動教育內容與方式多樣性的規(guī)定,2015年 11月深圳市擇優(yōu)遴選出的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類 “好課程”,共有 22門,占7.33%。其中,課程名稱明確為勞動教育課程的只有 1門,即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占該類課程總數(shù)的比例僅有 4.55%?;顒优c綜合實踐課程有13門,占該類課程總數(shù)的比例是 59.09%,典型如:小學生軟陶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綠野尋蟲、社團活動課程、非遺文化校本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系列。面試、走進核電站、創(chuàng)意篆刻實踐等。藝術類中涉及制作與體驗的課程有 8門,占勞動教育類課程總數(shù)的比例是36.36%,典型如:民間傳統(tǒng)藝術——面塑制作、剪紙、皮影制作與演出、京劇鑒賞與體驗、手工布藝、花藝技能與插花藝術、超輕粘土制作、甲骨文與木板雕刻等。

        可見,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類校本課程比例較小,純粹的勞動教育課程的比例更小,加強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刻不容緩。

        在職業(yè)體驗類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中,上海市的做法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借鑒。上海于2014年4月的 13日、19日和26日,讓 3萬中小學生走進 50所中等職業(yè)學校和 101個職業(yè)實訓中心參與“職業(yè)體驗日”活動,體驗 212個全面覆蓋一、二、三產業(yè)的職業(yè)項目,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和感受財經商貿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加工制造業(yè)等 14個職業(yè)專業(yè)大類,有效拓展了學生對于職業(yè)的認知范疇。[16]1

        (六)環(huán)保教育類校本課程及其現(xiàn)狀

        新政策要求對中小學生進行“三節(jié)”②“三節(jié)”教育是指“節(jié)糧節(jié)水節(jié)電”教育,這是《教育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教基一[2014]4號)的具體要求。教育,并在中小學普遍開展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要內容的生態(tài)文明教育。

        實踐中,環(huán)保教育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一直以來都數(shù)量不多。從我們對深圳市 2001-2012年中小學校本課程的不完全調查統(tǒng)計結果來看,涉及環(huán)境保護的校本課程在中學幾乎沒有,小學只有 2套 (南山區(qū) 《奇妙的循環(huán)世界》和2009年文峰小學(民辦)使用的《我與環(huán)境》),它們開發(fā)的時間較久遠,使用范圍較小。

        根據(jù)以上政策規(guī)定來分析 2015年 11月深圳市擇優(yōu)遴選出的環(huán)保教育類“好課程”,一共有 13門,占比 4.33%,典型如中小學環(huán)境教育讀本、濕地研究課程、梧桐山動植物資源課外調查研究、飛翔的精靈——中小學生環(huán)境教育實踐、綠野尋蟲、福田區(qū)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與觀賞鳥類、電池環(huán)保教育課程、觀鳥——體驗自然等,數(shù)量較少,內容涉及的范圍較窄。因此,開發(fā)新的環(huán)保教育校本課程十分必要。

        2015年 11月深圳市擇優(yōu)遴選出的六類好課程情況見圖 1。

        圖 1 2015年 11月深圳市遴選出的六類好課程情況

        說明:因為六類課程之間有交叉,所以,六類課程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這里只是為了直觀地了解六大類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現(xiàn)狀。

        由圖1可見,深圳市2015年11月?lián)駜?yōu)遴選出的300門好課程中,德育、體育與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環(huán)保教育等六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情況不理想,尤其是德育(3.33%)、環(huán)保教育(4.33%)、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7.33%)等三類校本課程均不足 10%。藝術類 (25.33%)和傳統(tǒng)文化類(13.67%)雖然占比相對較大,但這兩類互有交叉,即在統(tǒng)計這兩類課程的時候藝術類中含有傳統(tǒng)文化的課程(文化傳統(tǒng)課程有 9門,占藝術類課程總數(shù)的比例是11.84%),傳統(tǒng)文化類中有藝術類的課程(藝術類課程有12門,占傳統(tǒng)文化課程總數(shù)的比例是29.27%);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類雖有13.67%,但是,其中包含了活動與綜合實踐類課程以及藝術類中的制作與體驗課程,單純的勞動教育課程并不多,只有 1門,占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類課程總數(shù)的比例僅有4.55%。

        總之,德育、體育與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勞動教育與職業(yè)體驗、環(huán)保教育等六類“好課程”,不管是開發(fā)與實施的種類與數(shù)量,還是所包含的內容,與 2014-2015年教育部頒發(fā)的一系列基礎教育改革新政策的要求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急需加強這六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更新。

        [1]《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

        [2]李莉,教育部:高中課程修訂工作啟動,改變重分數(shù)輕育人[N].北京晚報,2014-04-24.

        [3]鄧暉,學生體質三年連降,學校將被一票否決--教育部體衛(wèi)司司長王登峰解讀國家學生體測新標準[N].光明日報,2014-05-24.

        [4]教育部關于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指導綱要[EB/OL].[2015-06-12]http://gaokao.eol.cn/kuai_x un_3075/20140402/t20140402_1093424_5.shtml.

        [5]《教育部等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 OL].[2015-10-26]http://www.edu.cn/edu/zheng_ce_g s_gui/zheng_ce_wen_jian/ji_chu/zong_he/201508/t201508 07_1299854.shtml.

        [6]郭瑩,教育部: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三科不換新教材[N].京華時報,2014-06-04.

        [7]百度百科,校本課程[EB/OL].[2015-09-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TJMnp9fZZW14dKybNSjva d_DNUswPCwa461lNwuik8wJxGad3BQHTPt-cMWJSl0Lx9b 2MVMwtA11i65dJ8-UK.

        [8]國家教委,國家教委關于印發(fā)《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和二十四個學科教學大綱(試用)的通知(1992-08-06、附件一)[EO/BL].[2015-12-20]http://fagui.eol.cn/html/201008/3930.shtml

        [9]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fā)《實行新工時制對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教學)計劃進行調整的意見》和《實行新工時制對高中教學計劃進行調整的意見》的通知(教基[1994]14號、附件一)[EO/BL].[2015-12-03]http://www.51wf.com/print-law?id=1146260

        [10]宋乃慶、徐仲林、靳玉樂編著,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1.67-68.

        [11]國家教委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方針政策欄目,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 (試驗) [J].學科教育,1996(4):2-6.

        [12]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06-13)[EB/ OL].[2015-12-23]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 22598/22615/22793/2006/3/he7396032197360029150-0.htm

        [13]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國發(fā) (2001)21號)[EB/OL].[2015-12-23]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 200105/132.html P8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 行 )[EB/OL].【2015-12-24】http://www.edu.cn/ 20010926/3002911_2.shtml.

        [14]邁克爾·舒曼,美刊文章:全球年輕人都面臨失業(yè)危機[N].參考消息,2012-04-24.

        [15]焦新,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N].中國教育報,2014-04-02.

        [16]文匯報,上海試“職業(yè)體驗日”、中小學生實踐 212個職業(yè)[EB/OL].[2014-04-12 01:37:00]http://news. k618.cn/ztx/jy/201404/t20140412_5012795.html.

        [責任編輯:劉向紅]

        A Study on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under the New Polic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

        ZHANG Su-rong
        (Shenzhe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henzhen Guangdong 518029)

        A series of new polic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uring 2014-2015 require that curricula focus on reflecting the will of the state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and fully cover moral education,intellectu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with each part covering all sides and serving all students.Against this background,the school-based curricula will have a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ver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local curriculum on management. However,many problems and misunderstandings emerg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a.A rational study is conducted on school-based curricula in the present research.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the new policy,requirements and the 300 selected “good courses”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henzhen in 2015,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status quo of six school-based curricula,including moral education, 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art education,labo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policies of education reform;basic education;school-based curriculum;rational study; empirical analysis

        G 642.3

        A

        1672-402X(2016)03-0069-09

        2015-12-21

        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 2013年度立項課題“城市化進程中基礎教育規(guī)模布局調整的經濟學分析——以深圳市為例”(課題主持人:張素蓉;課題批準號:2013ZJK001);深圳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 2014年度重大招標課題“教育改革新政策(2014)背景下的校本課程研究”(課題主持人:張素蓉;課題編號:YBZZ4009);深圳大學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基礎教育研究項目重點課題“教育改革新政策(2014)背景下的校本課程研究”(課題主持人:張素蓉;課題批準號:15JCJY0107)等階段研究成果。

        張素蓉(1964-),女,重慶市涪陵區(qū)人,教育學博士,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經濟學。

        猜你喜歡
        校本學校課程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以閩江環(huán)境保護校本開發(fā)為例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學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學校
        MOOC起步,從微課程開始
        物理與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高清福利|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二区|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日产高清欧美一区| 日韩中文字幕无码av|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熟女| 最新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二区| 麻豆精产国品| 黄色av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国产黄色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欲色有一二欲色|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的|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福利| 久久88综合| 国产午夜福利av在线麻豆| 夜夜爽夜夜叫夜夜高潮|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500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爱咪咪| 欧美a级在线现免费观看| 天天干夜夜操|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丁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一区三区| 无码喷潮a片无码高潮| 成人性生交片无码免费看| 精品国产日韩无 影视| 91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久久|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百度 | 亚洲捆绑女优一区二区三区|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男男互吃大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