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安
古往今來,一些文人墨客筆下不乏有對錢幣的描繪,留下了許多妙趣橫生、耐人尋味的詩句。吟詠品賞這些詩句,別有一番情趣。
西漢時的才女卓文君在《白頭吟》詩中寫道: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男女重義氣,何用錢刀為。
詩中的“錢刀”是指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一種刀幣。據(jù)傳,司馬相如欲娶一美女為妾,卓文君知道后,借《白頭吟》詩勸夫,暗示用“錢刀”買來的愛情不會長久。
唐代李嶠詠錢詩云:
九府五銖世上珍,魯褒曾詠道通神。勸君覓得須知足,錢解榮人也辱人。
勸誡人們對錢不要貪得無厭,“須知足”。
唐朝天寶年間尚書張謂有《題長安壁主人》詩云:
世人結(jié)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v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此詩言簡意深,利若一擊而中的匕首,刺向拜金主義的世風。
宋代姑蘇(今蘇州)城有一位姓李的民女,略通詩書,一次她拾得一枚破銅錢,便作了一首《詠破錢》詩:
半輪殘月掩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想得青光未破時,買盡人間不平事。
詩中“開元”二字是指唐朝開元年間鑄造的“開元通寶”銅錢。詩的前兩句描繪了破錢的形象,后兩句運用聯(lián)想,對銅錢未破時的情形進行推斷,說它被人當作“權(quán)錢交易”的寵物,制造了許多人間不平事,對物欲橫流、貪官當?shù)赖纳鐣F(xiàn)象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譴責。
明代詩人、畫家沈周的《詠錢》詩歷數(shù)了錢的功過:
個許微軀萬事任,似泉流動利源深。平量市場無偏價,泛濫兒童有愛心。一飽莫充輸白粟,五財同用愧黃金。可憐別號為賕賂,多少苦難就此論。
詩人認為,在社會生活中,錢具有“似泉流動”的流通手段和“平量市場”的價值尺度,其自身并沒有好壞、善惡之分。而錢之造成苦難,是由于人們對錢的獲得與使用不當使之成為“賕賂”所致。告誡世人對金錢要正確認識,不要行賄受賂,否則會因此而身敗名裂。
清代詩人袁枚也有一首《詠錢》詩:
人生薪水尋常事,動輒煩君我亦愁。解用何嘗非俊物,不談未必定清流??談阪迸Щ財?shù),屢見銅山一夕休。擬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設(shè)富民侯。
詩人認為錢的關(guān)鍵在于“解用”即正確利用,談錢者未必是小人,不談錢者未必就是清流。詩中還用了西晉王衍“口不言錢”、漢永樂太后生性愛斂錢和鄧通貪錢自敗三個典故強調(diào)了談錢論錢務(wù)必以富民為宗旨,解決民生問題,錢才真正發(fā)揮其作用。
時下,有的人為錢賣身亡命,有的人為錢忘恩負義、毀譽折節(jié)、茍活終生。袁枚的另一首《詠錢》詩說:
萬物皆可愛,唯錢最無趣。生前常不來,死后帶不去。
勸君多品讀詠錢詩,正確處理人與金錢的關(guān)系,切莫為金錢所累、為金錢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