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輝 盧彬 龐曉綱 張樹音 高培培
[摘要]目的:探索鼻尖分裂畸形的外科矯正方法。方法:采用雙側鼻孔緣切口,制備皮下結締組織瓣,將雙側鼻翼軟骨內側腳及穹隆部水平褥式縫合,切除穹隆部突出的軟骨,再根據(jù)鼻尖畸形情況行自體組織移植,抬高鼻尖。結果:本組4例手術后效果滿意。結論:輕度鼻尖分裂畸形,可采用鼻翼軟骨內側腳及穹隆部的水平褥式縫合術;中重度鼻尖分裂畸形,行水平褥式縫合術后,還需進行自體組織移植,增加鼻尖突度。
[關鍵詞]鼻尖分裂;水平褥式縫合;自體組織移植;鼻尖
[中圖分類號]R6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6455(2016)03-0019-02
鼻尖分裂畸形是較少見的鼻畸形,畸形輕微者表現(xiàn)為鼻尖隱裂,常單獨存在;嚴重者常伴有眶距增寬癥。2008年-2014年筆者收治4例鼻尖分裂畸形,經(jīng)手術矯正后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本組4例,男3例,女1例。年齡5~26歲。單純鼻尖分裂畸形3例,眶距增寬伴鼻尖分裂畸形1例。其中1例單純采用兩側鼻大翼軟骨內側腳褥式縫合;其余3例行兩側鼻大翼軟骨內側腳褥式縫合及鼻翼軟骨外側腳塑形后,分別將鼻翼軟骨塑形切除的軟骨、自體肋軟骨、自體真皮組織移植于鼻尖或鼻下部。
2 手術方法
2.1 麻醉
采用靜脈復合麻醉輔助局部浸潤麻醉或2%利多卡因(含1:200000腎上腺素)局部浸潤麻醉。
2.2 手術方法
用美藍在兩側鼻翼鼻小柱邊緣和鼻小柱基底設計切口線,鼻下部浸潤麻醉后,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將鼻下端皮瓣向上掀起,充分顯露雙側鼻大翼軟骨。自鼻大翼軟骨內側腳的基底開始,向上解剖分離內側腳之間的纖維結締組織,達鼻背下部,形成蒂在上的皮下結締組織瓣。用3-0絲線將兩側鼻大翼軟骨內側腳褥式縫合。修剪鼻大翼軟骨穹窿部及外側腳突出的軟骨,對鼻大翼軟骨重新塑形。根據(jù)情況將鼻翼軟骨塑形切除的軟骨移植于鼻尖部、自體肋軟骨或自體真皮組織移植于鼻背鼻尖,抬高鼻背和鼻尖,再將蒂在上的皮下結締組織瓣覆蓋在鼻尖部移植軟骨或真皮表面,增加鼻尖中線處的軟組織厚度。檢查無活動出血,7-0尼龍線間斷縫合鼻下部皮膚,雙側鼻孔置裹有碘仿砂條的硅膠管支撐,紗布覆蓋加壓固定。
3 結果
術后第2天換藥,傷口清潔無滲出,清潔傷口后繼續(xù)
加壓包扎。術后7d拆線,傷口愈合好。術后移植組織無感染及排出。鼻尖凹溝消失、鼻尖無低平。術后隨訪1~6個月,鼻尖外形滿意。見圖1~4。
4 討論
鼻尖分裂畸形在臨床上比較少見,輕度者表現(xiàn)為鼻尖隱裂,重度者常見于眶距增寬癥。鼻尖隱裂畸形表現(xiàn)為過于明顯的橫向鼻尖雙峰,其原因是由于雙側鼻翼軟骨內側腳分離引起??艟嘣鰧挸0橛胁煌潭鹊谋遣炕?,包括正中或旁正中裂隙、鼻梁短、塌陷,鼻根部寬平,鼻小柱短小,鼻尖發(fā)育不全。鼻尖隱裂畸形的矯正常采用鼻孔緣切口將雙側鼻翼軟骨內側腳褥式或間斷縫合,使雙側鼻翼軟骨內側腳靠攏,形成一個整體,再根據(jù)情況在鼻尖部行自體耳軟骨、組織代用品或L形硅膠隆鼻假體移植于鼻背鼻尖部,使鼻尖形態(tài)挺拔圓潤。本組4例中,其中1例鼻尖隱裂畸形,經(jīng)雙側鼻翼軟骨內側腳褥式縫合,修整鼻翼軟骨穹窿部突出的軟骨后,鼻尖挺拔圓潤,效果滿意。3例鼻尖分裂畸形,手術過程中見雙側鼻翼軟骨內側腳之間存在較多的纖維結締組織,經(jīng)解剖分離內側腳之間的纖維結締組織,形成蒂在上的皮下結締組織瓣,將兩側鼻大翼軟骨內側腳褥式縫合,對鼻翼軟骨外側腳塑形。經(jīng)上述處理后,仍顯鼻尖部組織量不足時,可考慮組織移植,增加鼻尖高度。本組1例將鼻翼軟骨塑形切除的軟骨移植于鼻尖部,1例在鼻背鼻尖行自體肋軟骨移植,1例眶距增寬患兒的鼻尖分裂畸形,考慮患者年齡較小、鼻發(fā)育尚未完成,暫時采用自體腹部真皮組織移植,填充于鼻下部。鼻尖部組織移植后,再將蒂在上的皮下結締組織瓣覆蓋在鼻尖部移植軟骨或真皮組織表面。將鼻翼軟骨塑形切除的軟骨移植于鼻尖部優(yōu)點是不需增加新的切口瘢痕,患者痛苦小;缺點是組織量較少。肋軟骨移植的優(yōu)點是組織量充足,可以滿足隆鼻及鼻尖塑形的需要,缺點是切取肋軟骨可能導致氣胸、傷口感染等并發(fā)癥,且移植的肋軟骨有可能變形。自體真皮組織移植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組織量充足的優(yōu)點,而缺點是真皮組織缺乏支撐作用,過量移植有可能出現(xiàn)真皮組織液化壞死。將蒂在上的雙側鼻翼軟骨內側腳之間的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瓣覆蓋在鼻尖部移植軟骨或真皮組織表面,則可以增加鼻尖部的軟組織厚度,使鼻尖更挺拔、輪廓更圓滑。
編輯/張惠娟